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2010年5月21日,随着独秀作家研讨会的召开,宣告广西又一个作家的诞生。说它诞生,并不确切,因为独秀作家即广西师范大学作家,它由曾经在广西师范大学求学、任教的作家所组成,而广西师范大学已有近八十年的历史了。这个作家冠名"独秀",是因为广西师范大学在桂林的独秀峰下办学的时间很长。

  • 标签: 作家群 精神家园 广西师范大学 2010年
  • 简介:提到北大荒知青作家,人们都自然想到“文革”期间上山下乡到北大荒插队的知青作家,不过,在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省就有来自全国各地志愿垦荒的青年队伍参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从建国到文革后,国内纯文学期刊也大多刊登过这些文化青年、军旅作家、本地青年农民等创作的文学作品及反映他们生活的作品。作为时代印记,这些有文化的知识青年也曾为北大荒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地位不可忽略。本文也将他们列为研究范围,借以体现北大荒知青作家的完整性和与《北方文学》的关联性。

  • 标签: 北大荒文学 《北方文学》 知青作家 作家群 “文革”期间 青年农民
  • 简介:面对世界范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剧烈竞争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时代,如何开创新时期文学事业的新局面,成为广大作家认真思考的问题。当我们认真审视广西师范大学多年文学发展历程时,发现独秀峰下集结了一大批老中青作家,他们在各个时期表现出独特的文学表现力。人们对这一文学现象开始关心和关注,对其谱系和发展前景进行研究。所有伟大而独创的作家,以其伟大,以其独创为准,创造出各自的趣味来。本文笔者便试图对这一作家体发表一些粗浅之见。

  • 标签: 作家群体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表现力 科学技术 世界范围 思想文化
  • 简介:<正>山西的同志要我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这件事引动我的,首先不是逻辑思维的论述,我这支不善于评长说短的笔,首先流出的是一股激动感发之情。山西、河北是我的第二故乡,整整50年前,我从延安跟随大队到达晋察冀边区,就曾经横跨了整个山西省。那是出生入死的年代。那些年,我有两次差点就死在日本法西斯的枪弹之下,其中一次,便是在山西繁峙县天岩镇。50年前,我开始在延安和全国的刊物上发表散文和报告文学,其中最早的两

  • 标签: 山西 赵树理 小说家 湖南作家群 评传 马烽
  • 简介:张燕玲(主编、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今天又是一个好日子,我们继昨天召开陆地自选集出版座谈会后,又欢聚这里召开仫佬族文学研讨会.罗城是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但是在过去几十年间,涌现出在广西文坛各创作门类都颇具代表性的作家体,他们的文学创作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在全国文坛也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文化奇迹.

  • 标签: 仫佬族作家群 仫佬族文学 作家群仫佬族
  • 简介:北美华文文学中的两大作家,是指20世纪50至70年代由主要来自中国台湾作家组成的作家,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主要来自中国大陆的作家组成的作家。这两大作家在创作主题、书写侧重、艺术风格等方面,各有其不同的特征。究其原因,则在于分属这两大群体的作家们在时代环境、思想观念、教育背景、艺术追求等方面,均有所差异。

  • 标签: 北美华文文学 台湾作家群 大陆作家群 比较
  • 简介:1930年代崛起的东北作家是以描写抗日、恋乡题材而引起文坛瞩目的,并由此赢得了他们在文坛的地位。“科尔沁旗草原”、“呼兰河”、“晖春”成为他们创作的灵感和动力,使关内读者了解了一向不为人知的关东大地的风土人情。除此之外,东北作家小说创作的另一个闪光点是,在抗战岁月中,骆宾基、端木蕻良对他们曾经生活过的西南和江南小镇进行了同样精彩的描写。

  • 标签: 东北作家群 江南小镇 生活 风景 小说创作 30年代
  • 简介:在1930年代的日据台湾,日语逐渐成为了文坛通用语。在此前后陆续登上文坛的台湾日语作家如杨逵、吕赫若、张文环和龙瑛宗等,在文学创作道路上以扬名日本"中央文坛"的殖民地朝鲜作家张赫宙作为进阶目标,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张赫宙情结";台湾本岛文学评论界同时也以"张赫宙"及其文学成就作为检讨台湾作家日语创作成就的重要参照体系。通过辨析现代文学中"张赫宙"以弱小民族作家及殖民地日语作家形象渐次浮现的文学历程,可以发现,日据台湾日语作家的"张赫宙情结"固然展示出他们尝试以日语来建设台湾文坛时所剑指的前进方向,亦显露出他们用日语进行文学创作时的创作窘境。

  • 标签: 张赫宙情结 日据台湾 日语创作 杨逵
  • 简介: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很难的。所以据说古希腊的神庙门头上会写这样的训词。中国的贤哲也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我自己有过切身的教训。二十年前我在《十月》发了一篇小说,因为获奖,被推荐到“文革”后刚恢复的文学讲习所学习。参加这期学习的,包括我在内的有一些人还不是...

  • 标签: 作家 小说作者 评论家 川端康成 社会哲学 自知之明
  • 简介:周梅森虽然很难把周梅森归入某个流派,也很难指出他的文学倾向,但是忽略了这个人肯定是个错误.几年前,他的《沉沦的土地》向人们预告了一种处理历史素材的新方向——以中国煤矿业为背景,周梅森开始了对一个已逝时代的重新解释.他试图以宿命力量和个人情欲的双重介入,来描述他想象中的中国近现代史,在某种程度上,他是很受黑格尔历史主义影响的,至少一开始是如

  • 标签: 周梅森 作家论 余华小说 孙甘露 莫言 历史素材
  • 简介:2011年,《青年作家》创刊三十年.三十年前我仅仅是七八岁的小孩子,三十年的岁月弹指而过,我从一个懵懂的孩子长成近四十岁的中年人;《青年作家》则见证了中国改革发展的历史变迁,见证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作家在成长岁月中书写过的一篇又一篇优美的诗篇,不断地满足着广大文学爱好者的精神需求.

  • 标签: 结缘青年 青年作家
  • 简介:皇帝与作家李国文这是一个很不搭界的话题,作家者何?按照王渔洋的话说,"乃一酸丁也"而已。这话说得多少有点损,但在皇帝眼里的作家,也确实就是这副酸不溜丢的"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模样,大概比孔乙己好不到哪里去。在中国历史上,有些风流儒雅的皇帝,或相当...

  • 标签: 御用文人 作家 朱元璋 沈德潜 文字狱 流氓无产者
  • 简介:  象牙与狗骨  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1630-1715)一次被请去参加一个乡绅的宴会.席间,那些身着绸缎的阔人们见蒲松龄穿着粗布长衫,不停地抚摸他的烟袋嘴,想有意讥讽他,便阴阳怪气地问:"蒲先生手中这烟袋嘴,莫非是什么珍品吗?何致于如此珍爱?好像生怕人家夺了去一样!"  ……

  • 标签: 作家智慧
  • 简介:父亲是一种力量,让我们信心倍增;父亲是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父亲是一种人格,让我们勇闯风雨。作家笔下的父亲,更能让人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

  • 标签: 父亲 作家
  • 简介:李世斌少年李世斌,从疯狂又激情的"文革"出来,到昆仑山当兵。三年前的夏天,我从西宁到拉萨,坐火车上路。车过格尔木,蜿蜒蛇行,一路车窗外望,昆仑山不见人影鸟影,山脊见白雪,山体多黄,石壁多黑。间或云雾缭绕。戈壁滩处,灰蒙蒙的,只有星星点点的芨芨草。高远,空旷,寂寥,荒凉。听人说,两个陌生男子在昆仑山相遇,只能怒目而视,急急擦身而过。

  • 标签: 朋友 作家 昆仑山 格尔木 戈壁滩 芨芨草
  • 简介: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而这唯一的源泉。要叮叮冬冬地永远喷涌和流淌,必须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人民大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扎根于生活的沃土,投身于人民母亲的怀抱,很难想象,离开了这片最广大最丰富的沃土,离开了创造光辉业绩的人民,能有苍翠的绿洲,能有芳馨的鲜花,能有莺啼燕舞、渠水清如许吗?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而创作的。记得,就在我下乡蹲点的那个菠萝流蜜,香荔醉人,龙眼眼睁大,黄皮皮橙黄的小村,和勤劳的农民担秧插田劳累了一天的我,踏

  • 标签: 叮冬 燕舞 流蜜 莺啼 历史大潮 中国农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