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空间是生存的物质前提,也是主体进入生活世界展开审美活动的逻辑前提。审美活动和空间存在必然性的心理关联,此种心理关联构成审美空间,含蕴着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两个方面,两者结构性地生成审美空间这样一个审美事实和诗性现象。一方面,主体置身于审美空间,感受和体验它的有限和无限、实在和虚幻;另一方面,主体想象和创造一种神秘和虚拟的空间形式,直觉它们的逼真和诡异、绚丽和恐怖的氛围。现代电子技术营造的赛博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主体对于逼真而虚幻的审美空间的渴求。然而,现代生命对审美空间的感受和理解失落了古典主义的诗性精神,主体只有在现代历史语境重构审美空间才使生活世界和艺术境界的审美活动诞生美感和诗意成为可能。

  • 标签: 空间 审美空间 诗性 生活世界
  • 简介:小说的阅读,总是要先弄清楚作者想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如何开始、如何发展,最后又是如何结局的。一般说来,时间是小说最重要的结构维度。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鲍温说:"时间是小说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时间同故事和人物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凡是我能想到的真正懂得、或者本能地懂得小说技巧的作家,很少有人不对时间因素加以戏剧性的利用的。"

  • 标签: 苏童小说 空间叙事 鲍温 结构维度 秋仪 陈家花园
  • 简介:“李安”这两个字就是票房的保证,这几乎成了规律。《喜宴》、《饮食男女》、《理性与感性》这几部影片,不仅获得了很多奖项,而且在商业上也大获成功。至于说到去年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卧虎藏龙》,在全球的票房收入更是连续数周名列前矛。

  • 标签: 李安 票房收入 《卧虎藏龙》 电影 影片 奥斯卡
  • 简介:刚刚22岁的李莹,新近出版了颇得津门文学圈内好评的,这使我有了一个新的感觉.过去人们一般都认为,年龄之于文学,大概是20岁属于诗歌,30岁属于散文,40岁属于小说,50岁以后进入随笔和研究阶段.现在这些阶段的界限已经打乱.看来,写小说固然需要生活底蕴,但获得人生个人经验不一定要等到中年,只要具备了个性化的私人生活经验和生命意识就可以把握小说甚至是长篇小说的创作.反过来,如果我们能够对此保持一种情趣盎然的阅读心态,也说明我们的心态还不算衰老.

  • 标签: 《高空弹跳》 李莹 生活体验 小说 艺术风格 人物形象
  • 简介:  我要借用作家玫瑰水手的同名网络小说,作一个扯人眼球的标题,来表达一下我对重庆历史上两个了不起的商人的景仰之情.重庆的商业史肯定不全是由他们书写的,但没有他们,重庆商业的历史,便会黯淡无光.……

  • 标签: 历史商业 商业双雄 孤男寡女历史
  • 简介:中国最早涉及到山水画空间营造问题的画论是宗炳的《画山水序》,文中“将大缩小,不失比例”的理论在此之前从未有人提出过。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里提到“以大观小”,是总结了唐宋以来山水画实践的一个理论概括。北宋郭熙提出了“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平远”,解答了用不同视点作画的艺术效果,体现了透视方法在山水画中的灵活运用。

  • 标签: 山水画 空间艺术 《画山水序》 《梦溪笔谈》 空间营造 以大观小
  • 简介:广告作为大家生活中最耳熟能详的语句,是一种具有其独特研究价值的宣传性文体。本文运用评价理论,对典型英语商业广告中的语料进行研究,旨在聚焦其评价资源的具体分布,从而找出其特点及存在的原因。

  • 标签: 评价理论 英语 商业广告
  • 简介:空间与地方的二元关系是空间研究的永恒命题。在新媒介时代,新媒介的拟态文化重塑了空间与地方的关系。空间生产在遵循消费主义逻辑的同时,也激发出新的地方主义信仰。这一空间与地方的深刻矛盾通过粉丝文化、网络亚文化、原教旨主义思潮乃至网络恐怖主义等等多重面相彰显出来,制造了愈演愈烈的全球风险文化。当下,新媒介文化化解空间危机的努力主要围绕朴素的地方主义策略、El常的话语策略和超越的乌托邦策略展开。这提示我们通向“希望的空间”的道路。

  • 标签: 新媒介文化 空间生产 微文化 地方主义
  • 简介:1986年,陈涌在与刘再复的论战中指出:“现在确有少数人,在‘发展’马克思主义或者在‘文学观念更新’的名义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弃置不顾,甚至加以贬斥。这不是一个小司题,这是一个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文艺在中国的命运问题。”虽然直到现在仍然有人否定这个判断,认为“主体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之义,文学主体性的见解大体上也是合乎马克思主义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文学活动问题上的具体运用”。但是,中国当代文学在发展中还是不可避免地分裂了。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 分裂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文艺 主体性问题 文学主体性
  • 简介:一、“100亿”年代的来临2010年全年故事影片产量达到526部,较2009年的456部增幅达15%。全国城市影院总票房达到101.72亿元,较2009年的62.06亿元增长63.9%。国产电影的海外销售收入35.17亿元,较2009年的27.7亿元增长26.9%。全国各电影频道播放电影的收入为20.32亿,较2009年的16.89亿元增长20%。

  • 标签: 话语空间 2009年 症候 销售收入 国产电影 2010年
  • 简介:人体是一个奇异而复杂的机器,不仅自身互相协调,而且在血缘亲属之间都会有超越空间的信息传递,并发生奇妙的作用。现代科学的实验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有自己的场,场的强弱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不同的物质会产生不同的场。就人体场而言,场不仅因人体而存在,而且可以离开人体而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场与场的作用,便形成了信息传递。血缘愈近,信息愈强。

  • 标签: 生命信息 宇宙空间 信息传递 超越空间 现代科学 人体场
  • 简介:空间语言是现代陶瓷雕塑交流或沟通信息最基本、最普通的语言形式,本文从现代陶瓷雕塑的空间形态、物理空间语言、心理空间语言和空间语言深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现代陶瓷雕塑的空间语言体系及其意义。

  • 标签: 现代陶瓷雕塑 空间语言
  • 简介:流动空间(spaceofflows)是美国社会学者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在1996年分析网络社会时提出的一个概念,旨在从空间维度来认识电子传媒对都市和社会的深层影响。

  • 标签: 社会化生产 流动空间 卡斯特 阐释 当代 媒体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新成都大学整合过程中的文化冲突现状,总结新成都大学整合过程中文化冲突与规范的实践经验,积极思考新成都大学文化规范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了积极的应对建议。

  • 标签: 整合 文化 冲突 规范
  • 简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到了高年级,随着文本内容的加深,学生思维的扩展,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就需要在静心默读中完成。本文以《顶碗少年》教学为例,提出如何实施默读的三个步骤,抛却形式,摈弃浮躁,让静思默读点亮我们的课堂!

  • 标签: 语文 阅读教学 默读
  • 简介:在消费社会,文学经典呈现出巨大的商业扩张,它被广泛地借名、挪用并出现大规模的异质重现。这些扩张显示出文学经典前所未有地经受着另一种社会机制的制约:一种消费关系座架乏体制制约的逻辑,正是这种逻辑,不仅决定了当前社会文学经典的流变趋势,而且决定了当前社会价值秩序的位移,决定了传统文学经典在未来时代的终结。

  • 标签: 经典扩张 消费关系座架 文学经典的终结
  • 简介:《红楼梦》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葩,其翻译历来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旨在借鉴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通过对《红楼梦》谚语、歇后语、双关语实例分析,从认知学的角度研究《红楼梦》文学翻译。不同于传统的等效、归化、异化等翻译法,整合翻译策略考虑到认知参照点和默认值的不同,并基于一定的社会文化情感因素,通过认知整合挖掘其中的"隐"、"显"意义,并最终实现译文对原文的忠实反映,是人类从认知学角度对《红楼梦》文学翻译的重新诠释。

  • 标签: 概念整合 认知参照点 默认值 显化
  • 简介:地理新《课标》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标》在地理课程目标定位上有了变化,?定位于“使学生具有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地理科学素养。”

  • 标签: 初中地理 空间观念 培养
  • 简介:寻找精神的家园──一九九四年诗的分流与整合张同吾我在以色列访问的时候,看到这片历经忧患和沧桑的土地,这片古老而富有神秘色彩的土地,不生长庄稼却生长葱郁的智慧之树,在那里我听到一句震撼心灵的箴言:“只要还剩下一个犹太人在祈祷,我们这个民族便没有丧失获救...

  • 标签: 《人民文学》 组诗 分流与整合 诗歌创作 中国作家 审美趋向
  • 简介:空间的建构是绘画艺术画面表达的主要手段。一件绘画作品的产生,可以说是物象物理空间、艺术家心灵空间以及画面空间三者统合的结果。因此绘画艺术又被称作“空间艺术”。而不同民族的绘画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民族不同的空间意识形态。

  • 标签: 物理空间 山水画 绘画艺术 画面空间 绘画作品 心灵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