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们班曾经成功地气走了五位班主任。然后我们就迎来第六个班主任,这次还是一位女老师。“蹬,蹬……”一阵高跟鞋的声音传来,当时,我们脑子里想的是怎样击败这位老师。急促的脚步声消失了,抬头望去,只见一位中年装扮的女士正准备迈步进来。她鼻梁上那副眼镜反射着光,以至于我们看不清她的眼睛,站上讲台,她发出一声:“同学们好,我是新来的班主任,我姓秦。”之后便没有下文了。

  • 标签: 人生束光
  • 简介:是毛水清先生继之后的第二部散文集,集中收录了文章50多篇,分为"故乡情怀"、"京华一瞥"、"校园内外"、"山川走笔"和"心海记痕"五辑.其中,"故乡情怀"、"京华一瞥"和"山川走笔"大部分是游记,记叙和描绘了各地的风景和人文景观."校园内外"记叙作者在自己所处高校的生活,"心海记痕"则是记录作者自己近年来的心态,这两部分都是作者身处高校对校园内外和整个社会的一种观察,表现了作者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良知和人文情怀.

  • 标签: 毛水清 散文 《流云集》 人文精神 叙述方式
  • 简介:对中国科幻文学黄金时代的呼唤,今天此起波伏,一浪高过一浪。如何在科幻文学类型初步建立之后走得更远,以迎接真正的黄金时代的到来,业内专家有自己的梳理与研究,敬请读者关注吴岩教授等科幻文学研究专家,对科幻这个恕象世界的论述阐析。

  • 标签: 金属钠 科幻文学 黄金时代 文学类型 文学研究 读者关注
  • 简介:<正>这不是庭院里,供人玩赏的盆景;更不是香案上,敬奉神灵的供品.在炽热的熔炉里,呼唤热浪,拥抱光明.——《星星河·煤与诗》诚如诗人尹军所言,收入他的诗集《星星河》(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中的60首诗作,像一熊熊燃烧的烈火,带给读者以光和热.读着这部并不算厚的诗集,我仿佛置身于煤海巷道,眼前有无数盏闪闪的矿灯,汇成一条波浪翻滚的星星河,将八百米深的矿井照得如同白昼.矿洞里的人影、车影、灯影穿不息,在原始的土地上编织着现代文明.

  • 标签: 星河 诗集 煤矿工人 矿灯 矿井 青年矿工
  • 简介:  前一段时间中央电视一台在晚上黄金时间播出电视连续剧,反映了英雄的人民空军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其中一集讲到飞机带原子弹着陆之事.我是亲历者,曾在西北空军部队服役20余年,现在就将我了解的一些情况介绍给大家.……

  • 标签: 原子弹爆炸 史上惊心动魄 惊心动魄一幕
  • 简介:陶丽群的写作令我惊讶,我惊讶一个1979年出生的女作家还会如此倾心地书写乡土,她的年纪接近80后,她的写作却具备许多80后甚至70后作家都不具备的一种老派和安分。

  • 标签: 写作 群论 水深 女作家 80后
  • 简介:1990年代至今,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要时期。大语境的变化,民族生活的变化,都决定着文学选择和发展态势的必然变化。一方面是社会阶层分化明晰,贫富差距拉大,绝大多数底层面临生存艰难的考验,极为丰富的物质侵蚀并软化了国民的精神领域;

  • 标签: 文学选择 底层叙述 社会阶层分化 90年代 改革开放 民族生活
  • 简介:威廉·福克纳,是美国20年代"南方文艺复兴"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与海明威齐名,他们被并称为20世纪美国的"天才小说家"。福克纳共写了近20部长篇小说,其中多数以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为背景。《喧哗与骚动》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出类拔萃的一部小说,也是美国意识小说的范例。本文尝试研究意识写作手法在《喧哗与骚动》中的体现,希望对读者有所启示。

  • 标签: 威廉·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意识流
  • 简介:在祖国南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这片热土上,有一条奔奔沸沸、永不干涸的河流,它的名字叫黑水河!说起这条黑水河,也许大家还陌生。黑水河的源头来自石灰岩形态的深山间,水清得见底,两岸有青山的倒影,再加上绿色的树林的掩映,水的颜色变得深蓝深蓝近于黑色。黑水河在人们的心目中,带有几分神秘感。但它与生活在河

  • 标签: 小说题材 黑水河 地域文化 心理描写 九十年代 民族文学
  • 简介:五味杂陈的中年倏忽将过。黄土汹涌,眼睁睁已漫至胸际。随着两鬓飞霜,前额日显空旷,脑袋和目光也越来越多地被扭向身后。这里的“被扭向身后”,意指受控于某种无意识的力量;这种力量通常被称为“回忆”,但也可以更积极、主动一些,谓之“生命的反向追寻”。诗人们肯定更倾向于后一种说法。对他们来说,一边任凭“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悲风在心中盘旋,一边想象史蒂文斯的钻石在不远处烨烨闪光,未尝不是另一种倜傥风流或危险的平衡。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子川诗集《虚拟的往事》让我更多感受到的,就是混合着些微苦涩的清明与冲淡平和。

  • 标签: 虚拟 诗集 诗学 隐逸 水深 史蒂文斯
  • 简介:《妇女的职业》是弗吉尼亚·伍尔夫为数不多的演讲稿之一,作者主要介绍了自己两段从业经历。"特殊"经历道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小说写作的精髓,也充分展现了她的"意识"意识。

  • 标签: 《妇女的职业》“意识流” 意识
  • 简介:明清章回小说、晚明拟话本小说与宋元话本,其叙事大多具有“楔子-正文”之结构。而自宋、金以来的戏曲,也多有“楔子-正文”之结撰模式。白话通俗小说的“楔子-正文”格式,受到了俗讲变文、押座文等讲经弘法模式之影响:而辽宗教剧、金院本、诸宫调、蒙元杂剧等则深受梵剧之影响。在古代中国小说和戏曲的发展过程中,它们互相取材,彼此影响。而佛家的弘法范式与梵剧的“楔子-正文”演出结构皆源自于古印度的说唱艺术,

  • 标签: “楔子-正文”结构 佛家讲经说法模式 梵剧 印度说唱艺术
  • 简介:<正>邓蜀平在《苏联长篇小说结构的新发展》(《现代人》86年5期)一文中指出:近年来的苏联文学,跟它所处的时代一样,变得越来越纷繁复杂,发展步伐加快了。在小说领域,最能说明这一趋向的是式样空前繁多:全景小说、史诗小说、哲理小说、道德探索小说、思考小说、抒情小说、心理小说、纪实小说、随笔体小说、幻想小

  • 标签: 心理小说 小说结构 抒情小说 纪实小说 随笔体 现代人
  • 简介:<正>刘心武在《求而不追》(《文艺争鸣》1994年5期)一文中指出:在这几年所出的新书里,算得上“沤心沥血”的,是长篇小说《四牌楼》.它开笔于1986年,1987年、1989年停顿,1991年重弄,毁掉已有手稿的大半——不是不得己,是自己不满意,这样又断续地写到1992年,终于完稿,1993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无非是把自己想写的,尽量写得自己满意罢了.

  • 标签: “边缘化” 作家 长篇小说 刘心武 文艺 说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