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我爱做梦。我的心中深深地藏着一个"小作家梦",它是我一直追求的梦想。我的作文一向很好,经常被老师、同学当做范文朗读。早在上三年级时,我的作文就被老师推荐在《少年先锋报》《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等学生报刊上发表过。2013年,我梦想的种子在悄悄发芽。学习之余,我看了许许多多的课外书,一些名著读了好几遍。书,丰富了我的知识,丰富了我的生活。在学校老师和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开始试着写童话

  • 标签: 少年先锋 作文指导 课外书 我爱 地藏 学校老师
  • 简介:《文学自由谈》常发"高论"。这次第一回听说,"当"作家有"门槛"。狄青先生在《作家为什么不受尊重》中有这样一段话,"郭德纲一直声称‘说相声的门槛太低’以此来解释相声水平整体不高的原因",又说,"跟说相声的比较,现在的作家则完全没有门槛"。言外之意,就是现在自以为是作家的人太多了,“滥竽充数”以至于“鱼目混珠”,搞得像狄先生这样一些真正的作家反倒不像作家了。

  • 标签: 伪问题 文学自由谈 狄青 索尔仁尼琴 郭德纲 闲来无事
  • 简介:2001年刘亮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出版后,在中国文坛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刘亮程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后工业化社会中的乡村哲学家"。刘亮程一直都站在人文精神的立场上去品味古老的乡村哲学,他行进在快速的人类队伍的最后,既可以前瞻也可后望。在拥有比别人更宽阔的视野之下,刘亮程的笔锋常会接触到"最后"这个词,他感觉着"最后"这个词的重量,因此就有了对"最后"一词进行阐释的资格。

  • 标签: 刘亮程 《一个人的村庄》 “最后”
  • 简介:提到北大荒知青作家群,人们都自然想到“文革”期间上山下乡到北大荒插队的知青作家,不过,在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省就有来自全国各地志愿垦荒的青年队伍参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从建国到文革后,国内纯文学期刊也大多刊登过这些文化青年、军旅作家、本地青年农民等创作的文学作品及反映他们生活的作品。作为时代印记,这些有文化的知识青年也曾为北大荒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地位不可忽略。本文也将他们列为研究范围,借以体现北大荒知青作家群的完整性和与《北方文学》的关联性。

  • 标签: 北大荒文学 《北方文学》 知青作家 作家群 “文革”期间 青年农民
  • 简介: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很容易陷入两个方向相反的误区:倾向于认为文学具有普适性意义的人往往不自觉取消少数民族文学的合法性,在他们的头脑中存在着某种看似普遍实则教条的律令,这导致他们苛刻地用某种单一的美学或思想标准来芟削样态不同的文学现实;另一类人则在无法删繁就简的多样性之中,陷入相对主义的迷窟,无法也没有勇气做出价值的判断,并且常常因陋就简地套用“民族性”的话语陈词。

  • 标签: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作家论 集体性 瑶族 贺州 “民族性”
  • 简介:一春日的一个下午,一个网络文学座谈会上,一群平均年龄三十岁上下的网络作家聚首一起,谈论网络写作,谈论自己的经历,谈论成绩、收获,也谈论困惑、压力……热闹而真诚的谈论,既是一种倾吐也是某种诉求:希望这一起步阶段的新行当能得到人们的认识、理解,甚至尊重。

  • 标签: 网络作家 天时 网络文学 平均年龄 网络写作 起步阶段
  • 简介:城市在中国的发展尽管已百年有余,然而"中国社会在本质上是乡土中国"(1)的特征时至今日依然如故,城市叙事也从未与乡土叙事平分文学格局,尤其是作为内陆省份的山西,关于城市的叙事一直是其薄弱之处,焦虑如影随形。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以60后、70后、80后为创作主体的"新锐作家"日渐成熟,关于城市的书写渐渐多了起来,这种状况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身处内陆的作家们如何面对城市文化?

  • 标签: 城市性 乡土叙事 内陆省份 文学格局 乡土中国 身份焦虑
  • 简介: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O’Connor)是美国南方杰出的女作家。1925年,她出生于乔治亚州的一个天主教家庭,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主修英国文学和社会科学,1947年毕业于依阿华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奥康纳1952年出版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964年死于红斑狼疮。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她出版了长篇小说《智血》《暴力夺取》和其他三十一部短篇小说。

  • 标签: 奥康纳 美国南方 好人难寻 故事集 老祖母 生活背景
  • 简介:王公把我放进微信黑名单了。因为发微信过不去了。我跟仁发说:“王公这老东西,是真有才,真有病,真粗野,八成儿被我骂恼了,是真脆弱。”仁发说,你诊断准确。

  • 标签: 杂志封面 《作家》 男人 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