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阎连科的小说呈现出与英美哥小说的若干共性,如普遍的黑暗意象。神秘、逼仄、封闭的小说空间,以及哥人物形象谱系等。作家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包括极权时期的历史经验、苦难生存的记忆、在痛苦体验中滋长出来的激情。以及民间宗教文化的综合滋养、乡村文明向城市文明过渡的现实背景等,这些都与西方哥小说类似。相似的宏观背景也促成了哥元素以不同的形式在当代小说中普遍存在。但西方优秀的哥小说倾向于灵魂和人性的“内视”,而中国同类小说则倾向于社会文化层面。不同趋向的得失比较可以给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一种有益的参照和提示。

  • 标签: 哥特小说:阎连科小说 文化传统
  • 简介:爱伦·坡既是19世纪美国作家、诗人、评论家,又是恐怖小说大师,侦探小说之父。《伦·妮丝》发表于1835年,同《莫雷拉》《丽姬亚》一样,都属于以女性名字为题目的哥风格作品,是爱伦·坡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美女死亡"、"病态疯狂"仍是他最热衷的主题。爱伦·坡倡导塑造统一的效果。本文试从恐怖环境、叙事角度、人物塑造、恐怖意象等方面解读这部作品的恐怖效果构建,旨在更好地理解爱伦·坡的心灵"恐怖"主题。

  • 标签: 效果论 爱伦·坡 《贝伦·妮丝》
  • 简介:所谓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创作技巧,通过描写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真实再现现实生活的本质,这股思潮是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成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巅峰,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交口相赞的好作品。《哈克里·费恩历险记》是比较知名的具有丰厚现实主义色彩的名篇。

  • 标签: 马克·吐温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现实主义
  • 简介:公元前三千年前伊始,大自然已危机四伏。全球变暖,酸雨以及被推至风口浪尖的雾霾等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影响了人类的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人类究竟应如何与自然相处?生态学家约翰·缪则通过他的文字表达了他的生态思想,即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本文将通过分析他以动物为主题的生态散文集《鹿出没》,分析其生态思想。

  • 标签: 约翰·缪尔 生态思想 《鹿出没》
  • 简介:在当代文化研究领域,受过系统的社会学训练的英国学者托尼·本尼(TonyBennett)的学术研究显得别具一格。他在后现代语境下,通过与各种模式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的对话,努力发展一种更加彻底的社会化和历史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倡导对文学/社会关系领域进行非审美的理论分析,并指出与审美决裂的一系列概念、方法和程序。本文意欲对托尼·本尼的这种非文学的文学理论的贡献及其不足进行分析,以就教于学界。

  • 标签: 文学理论 托尼 尼特 马克思主义文论 当代文化研究 后现代语境
  • 简介:本文旨在讨论舒斯曼的身体美学,直接回应最近的见刊论述以及2014年上海复旦大学专题研讨会中与身体美学相联系的四种观点。这些观点是:1)身体美学是一个学科,犹如经济学一样的研究领域,不同流派彼此阐发但学科本身仍然有待于历史学者与其它形式的批判加以论述;2)身体美学不是一种实用主义;3)身体美学研究促进赋型(embodiment身体化),可以成为身心互融的强有力手段,以及4)正如已有的种种马克思主义式学科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一样,也会有马克思主义身体美学。然而,当我们将舒斯曼的论著与马克思主义学说联系起来,我们也许要将以上四种主张全都摒弃。我的论证是,舒斯曼的美学从理论到实践都可谓是资产阶级的、非历史的、实用主义的,因此他的美学,从坏的角度看,代表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结晶,从好的角度看,是这种意识形态的一种应对策略。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生产、异化、剥削等诸方面能促成虚假意识形态的形成,由此出发,我们可论证的是,身体美学则促成一种去型(disembodiment去身体化)。其结果便是,舒斯曼所提出的身体美学究其本质是与马克思主义彼此不容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美学 身体美学 实用主义
  • 简介:弗兰克·麦考的小说常被归类为成长小说,但其故事中对孤独、焦虑、死亡有大量描写。本文从这三方面入手,依托荒诞小说的理论架构,分析麦考小说的荒诞主题,试图为作品诠释提出新视角。

  • 标签: 弗兰克·麦考特小说 荒诞主题
  • 简介:红柯是一位有着极强个人风格的作家,他的著名作品《美丽奴羊》《西去的骑手》《生命树》等都曾深深打上他独特的烙印:极富诗性的语言和意境,对西域文化尤其是新疆边地文明的执着探寻,以及对自然生命力量的讴歌。他的长篇新作《少女萨吾登》对这种创作特色有所延续,却又呈现出某些崭新的尝试和自我超越的特征。

  • 标签: 少女 红柯 《西去的骑手》 小说 招魂 神性
  • 简介: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上两种著名的音乐教学法,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笔者在本文中将从两种教学法的历史、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三个方面对他们进行比较,阐述它们之间的异同和联系,得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达克罗兹音乐教学法中体态律动教学法的延续的结论,进而提出探索中国音乐教学法的发展趋向问题。

  • 标签: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异同 体态律动延续
  • 简介:伽达默和利科对"真理"和"方法"两个概念及其内在联系的理解有着明显的分歧。利科认为伽达默的诠释学导致了真理与方法的断裂,而伽达默指出利科倡导的方法不能达到一种更普遍的诠释学真理。本文指出,二者的分歧体现的是海德格存在论真理观的两种不同发展路径:伽达默以柏拉图的对话为范式,强调诠释学对话中开显出来的理解的真理;利科以对文本的结构分析为基础,关注以反思为中介达到的自我理解的真理。利科的理解说明辩证法和伽达默的问答辩证法都远离绝对真理,强调理解的历史性和诠释学经验的开放性。两位哲学家都试图让诠释学从海德格彻底的基础存在论回到具体的精神科学,并从不同角度为精神科学的独特真理提供了辩护。

  • 标签: 伽达默尔 利科 真理 方法 精神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