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女作家许可看来诚如她在自己的散文集子中所言,是一个“心性很野”、“难得安份”的人,她在子女已近成人,自己年届不惑之时,却离开她热爱的江城武汉,离开所熟悉的学院生活与丈夫孩子,只身南下去“寻找大海”。在这之前,她似乎也一直是在向往寻找大海,但却求而不得。现在她好像是找到了,“我的大海出现了!我的大海在召唤我了!用它风暴股的躁动,用它旷荡的海天,用它如火的红霞,用它处子的沙滩,将我召唤。呼唤我欲眠的睡眼,呼唤我晚唱的激情。”于是作者“走进大海!别管双臂不再强劲,别管筋骨已不再年青。任浪打潮涌,任咸水呛喉。迎着狂涛,跃上潮头,劈开排浪,潜入波谷。让脉搏和着大海律动,让灵魂放进碧水洗濯”。(《寻找大海》)几乎很难将这段文字与“女性”联系起来,但这又确乎是许可的文字!作者虽然自称有时也“很软

  • 标签: 人生风景 读许可 散文集 道德缺失 女作家 跌跌跄跄
  • 简介:《虚》发表已一年有余了,据刘恒自己讲,这是他最得意的作品,可惜除了几位评论家在综论里提到外,好象没人专门讨论。我是最近才读到的,读后震动很大。你有没有细想想,为什么会给你震动?这震动的意义是什么?我想你是感染了作品的悲剧气氛,是主人公郭普云的死震动

  • 标签: 悲剧气氛 刘恒 白涡 给你 伏羲伏羲 综论
  • 简介:九十年代以前,学界大体认王元化是学贯中西的文艺理论家。然学界大多忽略,真正纵贯王元化文论演化七十年的思辨方法,是源自前苏联的"日丹诺夫主义"。王元化撰于1939-1940年的《鲁迅与尼采》、《现实主义论》证明"日丹诺夫主义"是其初述文论的理论基点。以1943年为时间起点的"第一次反思",表明王元化开始质疑"日丹诺夫主义"有掩抑作家人格力量之嫌,但并未提升到方法论水平去否定"日丹诺夫主义",这就为其六十年代撰《文心雕龙创作论》时全线复活"日丹诺夫主义"埋下伏笔。1976年王元化从黑格尔美学觅得"知性不能把握美"与"情志"两大命题,本可在理论上一举掀翻"日丹诺夫主义"的文艺"本质论"和文艺"功能论",从而成为改写中国现代文论史进程的领军人物,但因其当年受囿于"日丹诺夫主义"的那块反映论哲学短板,故痛失历史机遇。

  • 标签: 王元化 文论方法 演化 日丹诺夫主义
  • 简介:<正>祁玉江从延安宝塔区区长调任志丹县委书记,也就是一年多的时间。一年里,祁玉江收了一麻袋特殊的礼物——鞋垫。每一双鞋垫,都堪称精美的刺绣,堪称爱美的志丹婆姨们的手工艺术精品——那也是她们日常生活中送给亲人的最高礼品,但是,她们纷纷将鞋垫送给了县委书记祁玉江。说起鞋垫,祁玉江便脱下鞋子,取出一双"蝶恋花"图案的鞋垫给大家看。我的眼睛一下子被打湿了。我想那位巧手婆姨,一定是要让祁玉江像蝶恋花一样,热爱

  • 标签: 县委书记 志丹 蝶恋花 罗海 后备干部 大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