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6 个结果
  • 简介:“理想的”和实际的获奖者1901年,诺贝尔最初年份的文学是给了法国诗人朱利·普留德姆。这也是基于法国科学院的极力推荐。可是和托尔斯泰或左拉相比,哪一个更妥当呢?现在回想起来的确发人深思。托尔斯泰和左拉都是终生未能获奖。至于里尔克甚至连一次也未被推荐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就拿我个人来说吧,喜欢的作家有,如写了《城堡》等杰作的佛朗兹·卡夫卡,还有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奖 法国科学院 理想主义 托尔斯泰 图书馆
  • 简介:<正>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年度诺贝尔文学授予中国作家莫言,称赞他"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性融为一体"。这是中国国籍的作家首次获得诺贝尔文学,这一荣誉将被永久载入史册!莫言的获奖既是中国文学向世界文坛迈出的新的一步,也是国外学界对汉语文学译介和研究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的最好证明。近年来,莫言一直被国外文学评论界看作是诺贝尔文学的热门候选人,而他的获奖确实也让中国文学界所谓"诺焦虑症"成为历史!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 魔幻现实主义 中国文学界 当代性 世界文学
  • 简介:诺贝尔文学究竟离我们多远?董国用诺贝尔是20世纪世界文坛的最大风景,是文学树上最大的一颗葡萄,而自1901年该奖设立以来,我国芸芸众作家,竟均缘悭一面,甚至无人有幸被提名。但我们也决不至于断言它是酸的,或者说葡萄正是我最不喜欢的水果云云。我们只不...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奖 中国作家 中国文学作品 西方文学 现代主义
  • 简介:宏愿与幽梦:诺贝尔文学与中国张颐武对于中国的文学界来说,诺贝尔文学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它既是一种吸引和诱惑,又是一种挑战与困扰,它提供了一种可能,又提供了一种深切的失望与焦虑。诺贝尔文学是一种幻想的结果,又是一种仿佛随时可能及到的荣誉;是...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西方文学 中国文学 魔幻现实主义 第三世界 “世界文学”
  • 简介:诺贝尔文学与其他文学最突出的区别就是彰显了其“跨文化”色彩,具体表现为:颁奖的跨文化历程的演进;对作家与文本的跨文化色彩的张扬;搭建了文学跨文化对话的平台;引发了读者跨文化阅读的热情;创建了一个跨文化的独特的学术研究对象。同时,它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跨文化文学交流的负面因素。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跨文化 负面影响
  • 简介:  获奖引发风波  "社会之中个体自由之耶路撒冷文学"是以色列于1963年设置的著名文学项,每两年授予一次.该奖项是以色列授予外国作家的最高文学,获奖人由耶路撒冷市长任命的评委会选出,该奖项旨在表彰那些在人类自由、社会、政治和政府等主题思想揭示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作家.虽然名气无法与诺贝尔文学、英国布克、美国普利策文学等相提并论,该奖项还是极具知名度,历届获奖者中就有伯特兰·罗素、阿瑟·米勒、苏珊·桑塔格、西蒙·波伏娃、米兰·昆德拉、马利欧·巴尔加斯·略萨和奥克塔维奥·帕斯等.2009年2月,评奖委员会首次突破地域的局限,把获奖人选锁定在写作用语为非欧洲语言的作家身上,于是村上春树成了其中的幸运儿.……

  • 标签: 文学奖风波 村上春树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文学奖
  • 简介:6月19日,2013年迈尔斯·富兰克林文学(MilesFranklinLiteraryAward)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国家图书馆隆重揭晓。这项澳大利亚文学最高的揭晓和颁奖盛况备受瞩目。经过数月的层层筛选,从最初的73部参选作品中,米歇尔·德克雷策(MichelledeKretser)凭借其最新小说《旅行的问题》(QuesaonsofTravel,2012)摘得桂冠,捧回6万澳元奖金。

  • 标签: 富兰克林 文学奖 迈尔斯 澳大利亚文学 述评 国家图书馆
  • 简介:  韩国文坛上各种文学项颇多,什么新村文艺、现代文学、韩国小说、文艺园地新人等等,粗略一算,大约有三十三四种之多,如果,连那些不定期的"××杯"之类计算在内,那便数不胜数了.在名目繁多的文学项中,"文学思想社"设置的"李箱文学",最具影响,最有权威性.它在文坛的地位,如同中国文坛的"茅盾文学"类似.所不同的是"茅盾文学"是以长篇小说为主要对象,而"李箱文学"则以中、短篇小说为主.……

  • 标签: 当代小说创作 文学奖当代小说 李箱
  • 简介:在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的典礼上,瓦斯特伯格宣读的颁奖词蕴含着一些很值得中国学术界重视的内容和信息。他赞扬莫言是一位告别了程式化宣传海报的诗人,是一位描写自然的能手,认为莫言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被人遗忘的农民世界;其文笔辛辣,想像丰富,人物充满了活力,叙述具有神秘色彩。不过,颁奖词也存在对莫言作品内涵阐释上的失误和政治意识形态上的偏见。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 颁奖词 偏见
  • 简介:诺贝尔文学与中国——世纪末的反思与前瞻赖干坚诺贝尔文学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成为国际上最富于权威性的大奖,获奖者的荣耀似乎比获得奥运会的金牌还要高。近十几年来,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中夺得多枚金牌,为国争光,大振国威,而诺贝尔文学,却至今还未打破零的记...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帕斯捷尔纳克 中国文学 托尔斯泰 世纪末 《日瓦戈医生》
  • 简介:<正>62岁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ToniMorrison)于1993年10月7日荣获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她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的美国黑人,也是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文学以来获奖的第八位女作家。莫里森于1931年2月18日出生在俄亥俄州钢铁城市洛雷恩,原名夏洛·安东尼·伍尔夫(CholoeAnthonywofford),是一个佃农家庭四个孩子中的老二。1953年在霍华德大学获得文学学士,1955年在康奈尔大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托妮·莫里森 黑人女作家 美国黑人 伍尔夫 俄亥俄州
  • 简介:  我站在路口,透过滚滚沙尘向前看,他们说那里还有没被砍伐的森林.昨天我开车出去,途经之地,是绵延数英里的树桩,还有火后黑炭般的余烬.可就在1956年,这里还是我所见过的最美丽的森林.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毁掉了.人们得吃饭.他们需要有烧火的燃料.……

  • 标签: 不到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
  • 简介:本文试以花踪文学历届透明化的决审会议记录为研究窗口,从共时的结构分析和历时的动态分析来梳理出花踪文学深层次的评判标准,并以此透析其对马华文学发展的导向意义。

  • 标签: 花踪文学奖 决审会议记录 标准 导向
  • 简介:7月7日,第37届英葛伯格·巴赫曼(Ingeborg—Bachmann—Preis)评选活动在奥地利凯尔藤州州府克拉根福特尘埃落定。大奖得主是生活在柏林的女作家卡特娅·彼特夫斯卡亚(KatjaPetrowskaja),她以小说《或许是艾思特》(VielleichtEsther)赢得了奖金为25,000欧元的巴赫曼,同时赢得的,可能是一条文学生涯的通衢,也可能是好事多磨的前程。如此危言耸听,是因为今年此在颁发之前的几周,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都在暗示此奖项即将寿终正寝。

  • 标签: 文学生涯 巴赫曼 奖项 尘埃落定 评选活动 奥地利
  • 简介:2015年10月8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颁给现年67岁的白俄罗斯女作家、记者斯维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西耶维奇(Светлана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Алексиевич,1948—)。颁奖词称阿列克西耶维奇的"多声部创作是记录我们这个时代苦难与勇气的纪念碑"。阿列克西耶维奇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的白俄罗斯作家,也是继1953年丘吉尔之后,第二位以非虚构类作品夺得诺贝尔的作家。

  • 标签: 列克 维奇 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文学院 斯维特 兰娜
  • 简介:<正>克里斯托瓦尔:您认为获得诺贝尔文学意味着您文学生涯的结束还是开始?塞拉既不是结束,也不是开始。我可以肯定地告诉您,我的文学生涯还很长。诺贝尔文学是在我一生中的非常时刻来到的。无论是我的体力还是脑力都还处于相当充沛的阶段。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奖 获得者 西班牙人 作品 私生活
  • 简介:当小女孩艾丽丝翻到安徒生的《小美人鱼》最后一页,看到小美人鱼化为海上泡沫消失在清晨阳光中时,她扔下了书,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绕着屋外一圈又一圈暴走,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改写结局——让王子和美人鱼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人鱼再也不会回到半人半鱼的状态。”当时她就知道自己将来一定会写作,

  • 标签: 日常生活 诺贝尔文学奖 女作家 加拿大 小说 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