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实践》是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最重要的著作。通过对卡比利亚(阿尔及利亚)柏柏尔人社会的观察和研究,作者反思自身的社会学实践,揭示并分析了实践逻辑与学术思维的差异,指出人类学研究要成为真正的科学,就必须对科学实

  • 标签: 《实践感》 法国 皮埃尔·布迪厄 社会学理论 学术思想
  • 简介:词使用是陕北方言最显著的特点,不同的语言结构安排,揭示着特殊的文化心理。本文采用文化心理学、语言修辞学等方法,通过对大量语例剖析式的分析,从而揭示语言背后深层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和文化心理等特征。

  • 标签: 叠音词 显著特点 文化心理
  • 简介:十二年前,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红遍华人圈,时近知天命之年的唐浩明因此声名鹊起。之后,《杨度》、《张之洞》相继问世,与《曾国藩》一同形成唐浩明的“晚清三部曲”,并成就了唐浩明写作事业的颠峰。

  • 标签: 长篇历史小说 唐浩明 敬畏感 《曾国藩》 作家 《张之洞》
  • 简介:著名汉学家葛兰言曾断言“中国智慧勿须上帝的观念”。尽管表述各异,但可知许多著名汉学家对此颇为赞同。以之来衡断中国的宇宙论,一个重要的后果便是,它会消除古典中国哲学核心词汇本来具有的某些模糊蕴含,而使之变得齐整划一。中国勿须超越上帝的观念,此说虽流传深远,但其实经不起仔细推敲——因为它所赖以成立的坚实基础是“实在/表象”之类的二元对立思维,因此不能适用于古代中国的世界观。儒家的宗教不把独立、自省、实体性的“神圣作用者”作为表象之后的真实存在,也不把它视为宇宙意义的根源。儒家把世界视为自生自成、自然而然的过程——它自身便具有自我转型的能量。人类的宗教情感就是宗教意义的发动者,它广泛地、内在地展现于家庭、社区和自然世界的各种活动之中,激发出富有生机的精神力量。人类既是鼓舞人生世界之神圣价值的源泉,同时也是神圣价值的奉献者本身。

  • 标签: 宇宙论 本体论 超越性 自然 人类中心的宗教性 上帝中心的宗教
  • 简介:从人生哲学来看,汤显祖是半儒家半释家:前者使他入世和精进,后者使他出世,心生退志。他肯定节制人欲的必要,并且表现着一种对于人生的虚无。他的人生哲学具有低调和内敛的性质。对于一个过于傲慢和贪婪的时代来讲,这样的人生哲学,大有破蒙去蔽之裨益。

  • 标签: 人生哲学 人欲 虚无感 精神解脱
  • 简介:  看到读出的数据,玛格丽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有心理准备,但未曾料想到事态会如此严重.  "阿莫斯,"她的声音透过厚厚的防护服传来,"过来看看这个."阿莫斯来到她身边,依旧那么精神抖擞.……

  • 标签: 感染神经
  • 简介:唐代音乐文化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这与开天盛世稳定繁荣的政治经济条件密切相关,民族的大融合、外来文化的吸收也加速了她的发展。唐代音乐在当时的亚洲居于先进地位,都城长安成为当时国际音乐文化交流的中心。历经安史之乱以后,曾经喧阗鼎沸的音乐盛况也随之消失。不仅教坊之类的音乐机构被毁坏,而且乐谱也失传,艺人们或死于非命,或流浪四方,至于出现“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那样的凄惨场面,盛世只能再现于诗人、艺人的记忆之中。

  • 标签: 音乐诗 唐代音乐 音声 艺术成就 音乐文化交流 韩诗
  • 简介:去年岁暮赴台北政治大学参加第三届辞赋学研讨会,我在桃园机场首次见到前来迎宾的政大文学院长、会议主席简宗梧教授。对这位在台湾学界享有较高声誉的赋学先进,我最初的了解只是在研究汉赋过

  • 标签: 汉赋研究 赋学 辨体 司马相如 辞赋 文字学
  • 简介:《麦克白》的悲剧看似有悖常情,不过我们怜悯的对象并不是作为“恶人”的麦克白,而是他所代表的挣脱了宗教、传统和道德束缚后,陡然迷失在高度张扬的自我之中的人性。这种迷失反映了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者的信仰危机。

  • 标签: 《麦克白》 同情 基督教宇宙观 人文主义
  • 简介:"当代"常常与"现代"交替使用,容易引起理解上的困惑。近年,当代批评倾向于替代现代或后代现,甚至形成了当代诗学。安德生认为,当代概念既指审视作者生活时代语境中作者创作的各方面特征,又指让读者意识到作品与当前知性关注的相关。但是这个定义没有涵盖当代的丰富意义。本文探讨近年英美文学批评中提到的当代概念,发现当代至少包含我们时代、当代共存、生命存在和超越现代等方面的涵义。

  • 标签: 当代性 现代性 共存
  • 简介:<正>引言日本文学传统崇尚对自然美的描绘,追求人与自然、情与景的和谐统一,强调通过自然来抒发真实的感情,在对自然的描写中美得以临摹、还原、再现和升华。日本文学的这种审美理念与日本人所处的环境有关、与其纤细入微、毫发具究的民族个性有关、同样与其人对季节变化的敏锐感知密切相关。于是自然以及自然之"物"在日本文学中不仅是一种素材,而且是一种美感的来源;在四季更迭孕育出的美感中,春之幽艳,夏之壮硕,秋之静寂,冬之枯寥,形成日本文学美意识的特型。

  • 标签: 日本文学 物感 我一 美意识 川端康成 情与景
  • 简介:《倾城之恋》中因战乱而决定了男女主角的结合与否,主人公在惘惘的威胁下,产生心理学者所言的"焦虑人格",结合卡伦·霍妮提出的理论,了解战乱中恐惧的补偿作用,分析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如何决定人的命运与需求。

  • 标签: 神经症 人格 焦虑 恐慌
  • 简介:意象主义是20世纪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其艺术技巧源起于中国古代,尤其是唐朝的诗歌。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事物之间的相关和相似是人类认知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人类认知的重要方式。研究意象之间的相关和相似,有助于深刻理解意象主义作品的艺术特色,拓展意象主义作品的艺术欣赏视角。

  • 标签: 意象 相关性 相似性
  • 简介:大致情况可以这样概括一下:玛雅的狗快要死了,她打算离开已经相处了5年的男友。总体而言,让她最感到伤心的是那条狗。“上帝,这太可怕了。”罗德说。罗德是玛雅的男友。“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承受这个打击。我们真的对此毫无办法了吗?”罗德这是在说那条快要死的狗,因为他此时还不知道玛雅已心生去意。但是,假使他知道了,也很可能说出一模一样的话来。于是,玛雅就会说,是的,已经毫无办法了。

  • 标签: 罗德 我不知道 蒙德 麦哲伦 达斯 瑟夫
  • 简介:与经典叙事学单一的结构主义范式形成鲜明的对照,后经典叙事学并不是一元的理论流派,而是繁杂的“批评画框”,是女性主义叙事学、认知叙事学、修辞叙事学、跨媒介叙事学、历史文化叙事学等诸多新叙事理论的“杂合”。在当前中外大量关于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对复数的后经典叙事学各个分支之间关系的探讨无疑是一个盲点。本文以后经典叙事学的两个重要分支——认知叙事学和修辞叙事学为例,在考辨“读者”、“语境”以及“不可靠叙述”等争议概念的基础上,着力探讨了不同派别的后经典叙事学之间的排他和互补

  • 标签: 后经典叙事学 复数性 排他性 互补性
  • 简介:《怀念狼》在创作思路与文本风格上同作者以往的作品大不相同.这部小说的新意,最鲜明地表现在对非现实的、"虚"意因素的充满幻想和夸张的、恣肆任情的表达上.但魔幻却是《怀念狼》最显眼的文本特征,是它的创新和探索性的主要表现.在对魔幻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它与魔幻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差异与相似之处,进而深入触及文化的差异性和作者创作个性的话题,并借此唤起某些思考和启发.

  • 标签: 《怀念狼》魔幻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
  • 简介:现代的理念──哈贝马斯论现代的哲学话语刘锋本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围绕后现代主义的论争已经发展为最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观,后现代主义的修辞策略广泛地渗透到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从而导致深刻而普遍的文化认同危机。在这一迭变过程中,诸多传统的意义资...

  • 标签: 现代性批判 哈贝马斯 海德格尔 德里达 主体性原则 文学批评
  • 简介:意识流是诗人艾略特在诗歌创作中用以展现人物心灵深处,难以把握的非理性化活动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段。然而在对意识流的探讨和研究中,批评界却往往把非理性化的意识流加以理性化。本文拟以诗人艾略特的诗歌《荒原》和《杰·阿尔弗里德普鲁弗洛克情歌》等为例,揭示出意识流在文学作品中的模糊、矛盾、对话特征。

  • 标签: 识流 理性 非理性 矛盾性 模糊性 内心独白
  • 简介:《哈姆莱特》中有涉内容是不争的事实。对于涉内容是如何呈现的,各家不乏语言修辞方面的研究。事实上,莎士比亚的书写是多种多样的,他除了局部地运用隐语、双关语、谐音等语言修辞外,还在整体谋篇布局上巧妙地运用了互文、副线情节设置等更为隐蔽的技法。参透这些技法,可以展现莎士比亚高超的创作艺术,揭示他对自然意志的性爱所持的肯定态度,见出他对人性的宽容与悲悯和对伦理的思考。

  • 标签: 哈姆莱特 奥菲利娅 性书写 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