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钱理群教授的“鲁迅作品解读”课堂,切中了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命脉,提出了“精神的底子”教学观念“立人”的思想教育,与当今提倡的把语言运用落到实处并无矛盾之处。沈文涛老师撰文批评,本文认为不妥。

  • 标签: 钱理群 沈文涛 语文教育 鲁迅作品 精神的底子
  • 简介:文人琴在宋初“晚唐体”诗人群中极为流行,这个群体里有文人士大夫,但更多的是号称“处士”或“山人”的隐逸之士,还有被称为“上人”的诗僧琴僧。他们创作的琴诗以文人琴为主要吟咏对象,诗里描写的琴乐调古声淡,除了能“载道”而引发向往“三代之治”的思古之幽情,还可领会甘于寂寞、回归自然的道骨仙风。调古情幽,声淡而心静,在得意忘形的琴心感应中,不乏淡泊名利、消除烦恼的闲情逸趣,以及明心见性的空静禅意。

  • 标签: 琴诗 隐逸 古淡 禅意
  • 简介:尽管有人会说,在某种意义上每个人都应该是诗人,他/她对生活或多或少有种诗意的态度与追求,某个时刻在心中也会有对事物的诗性感触与理解;但我想我们谈论的严肃的诗作必将是落到文字层面上的字句组合,它是工具、载体也好,还是说它本身就是某种诗意的存在也罢,事实是我们谈论诗时总是绕不过语言这个层面,或者说它所对应的就是“怎么写”这个问题。我将“语言”视为一个诗歌写作者应该具有的最根本的能力.

  • 标签: “语言” 收集 写作者 诗人 诗意 谈论
  • 简介:本文从多元文化的视角解读小说《西北》,重点关注故事中相互并置的人物菲利克斯安妮。深受后帝国时期忧郁症影响的安妮生活状况困顿,同时陷入自恋情结的怪圈无法自拔,对有色移民的他者极度排斥,而作为她前男友的菲利克斯却是欢快文化的代表,他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着共栖互动的原则。安妮象征着身患后帝国时期忧郁症的英格兰,病态地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菲利克斯则象征着从社会底层涌起的改变力量。因此以菲利克斯为代表的有色移民就是英国后帝国时期忧郁症的处方。

  • 标签: 《西北》 后殖民 忧郁症 欢快文化
  • 简介:本文探讨了加拿大文学批评史的嬗变轨迹,论述了加拿大文学批评、文学经典化过程以及国家想象之间的互动过程。加拿大文学批评曾一度成为“加拿大批评”的代名词。加拿大文学批评是一个集历史、社会、文学、政治等多维度为一体的综合批评范式,经历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民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历史发展阶段,并以文学审美价值的大讨论以及如何想象再现加拿大为主线。后民族主义时代的加拿大文学批评逐渐转向民族的想象构建,在超文化主义的背景下,逐渐转向世界性的表达,勾勒出关于加拿大想象的一个升华过程。

  • 标签: 加拿大想象 加拿大文学批评 身份 民族主义 多元文化主义 超文化主义
  • 简介:孙绍振先生虽然年过古稀,但还是将生命中大量宝贵的时光奉献给了文本的微观解读。强烈的批判精神,对文本解读锲而不舍、全身心投入的献身精神,都令人感佩。从《名作细读》到《月迷津渡》,孙先生提出了文本解读的"哲学化"门径,但依然对如何有效地传授文本解读的方法怀有困惑。本文就此问题,对名作的细读做进一步的审思。

  • 标签: 孙绍振 文本解读 《名作细读》 《月迷津渡》
  • 简介:王琰一直在文学中编织自己的“异域梦”,而这个梦始终围绕着新移民的婚恋情感展开,同时,也将中国作为一种挥抒家国情怀的原始据点。长篇小说《我们不善于告别》讲述了主人公茹小鸥去去在美国“9·11”恐怖袭击之后的情感生活,伴随着她们的是有关宿命、伦理、奋斗以及成败等一系列与梦相伴的生存课题。

  • 标签: “情感” 长篇小说 告别 危机 女性 家国情怀
  • 简介:小说《大浴女》《单人房》均透过日常生活来描写女性细腻的内心世界,传达出社会与女性成长间的紧张关系,女主人公具有相似的成长经历模式,都通过主动审视体认、思考、质疑传统性别观念,获得成长。前者表达出的情绪更为激烈主动,母亲角色更为复杂丰富,作者态度更为客观,主人公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实现了灵魂的升华和解脱:后者对社会持消极态度,着意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对传统性别观念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更执迷于探求自我存在的价值。

  • 标签: 《大浴女》 《单人房》 女性成长 性别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