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讨论奥斯维辛之后重要德语诗人保罗·策兰诗学的发生之源。策兰回应历史事件的主要方式,即是在作品中以被灾难标记并改变的语言与形象,去颠倒、阻断、撤销纳粹意识形态所宣扬的事态可直接表象以及语言对事件在场的召唤之权能。本文并不阐释具体的策兰诗作,而仅仅保持为对策兰诗歌发生之基底的勾勒,尝试去理解后奥斯维辛艺术与诗如何突破纳粹对世界的过度表象,突破词与对象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走向先验统觉破裂之后的表象自身的间距。策兰对陌异者的期许,暗示总体化灾难之后的诗歌要求言说主体摒弃对灾难的自然态度,从话语法则的内在变更入手进行诗化创造。

  • 标签: 保罗·策兰 表象 灾难 奥斯维辛
  • 简介:玉树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于4月14日当天乘飞机直赴西宁。他在青海当地购置了21台重型设备(含推土机、吊车等),16台发电机,4部越野车.连同33位黄埔民兵救援人员,正式启程奔赴灾区。“地震发生了.还有一些人埋在地下,必须想办法救他们出来!”陈光标说,自己在上次汶川地震救援中也积累了一些小经验,希望能帮助灾区的人民。

  • 标签: 社会责任 陈光 企业家 才能 灾难 再生资源利用
  • 简介:新闻话语,已经成为社会和文化领域的主流声音。新闻报道作为一种话语类型,既有各种公众话语的共性,也有其不同于其他类型话语的独异特点。新闻中主导的叙述模式、媒体制造的神话等等,这些都是新闻话语生产、传播和接受过程亟待深入研究的领域。

  • 标签: 新闻 叙事话语 社会现实 梵·迪克
  • 简介:新闻翻译与文学翻译、科技翻译等其他类型的作品翻译有很大不同。相比其他翻译,新闻翻译拥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讲究时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译或减译,符合新闻写作要求,力求再现原语新闻的主要内容。进行新闻作品的翻译时,只有深刻认识到新闻翻译的这些特点,才能更好地完善新闻翻译工作。

  • 标签: 俄语新闻 新闻翻译 新闻翻译特点
  • 简介: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新新闻主义或曰"非虚构小说"浪潮以及接踵而来的全球的纪实小说热,倡导了小说创作"非虚构"即"纪实"的潮流.它对传统小说的创作是一场严重的挑战.纪实小说从其崛起到发展至今充分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卓越的艺术魅力.

  • 标签: 中国纪实小说 主义中国 兼评
  • 简介:2010年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第一年。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秘书处近日组织有关方面专家,评选出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十大新闻。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今日向本社记者发布了评选结果,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为十大新闻之首。

  • 标签: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010年 新闻 十大 副秘书长 理事会
  • 简介:"当代"常常与"现代"交替使用,容易引起理解上的困惑。近年,当代批评倾向于替代现代或后代现,甚至形成了当代诗学。安德生认为,当代概念既指审视作者生活时代语境中作者创作的各方面特征,又指让读者意识到作品与当前知性关注的相关。但是这个定义没有涵盖当代的丰富意义。本文探讨近年英美文学批评中提到的当代概念,发现当代至少包含我们时代、当代共存、生命存在和超越现代等方面的涵义。

  • 标签: 当代性 现代性 共存
  • 简介:<正>由澳门基金会、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和百花文艺出版社《散文海外版》杂志联合举办(《澳门日报》协办)的第三届"我心中的澳门"全球华文散文大赛新闻发布会,于2008年6月3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吴志良博士,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任吴北明,百花文艺出版社社

  • 标签: 百花文艺出版社 驻北京办事处 吴志良 北明 中国现代文学馆 人民日报海外版
  • 简介:新闻主义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文学体裁.它在报道真人真事时,融入了小说的写作技巧.它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传统新闻报道所谓的客观和权威提出挑战.它的出现与六十年代美国文化息息相关.这一时期进行的越南战争为新新闻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在越战题材的小说中采用新新闻主义手法使作家们得以更深刻地反映一场不同于传统小说描绘的战争,更准确地把握越南战争的本质.

  • 标签: 传统小说 新文学 作家 人物 新新闻主义 描绘
  • 简介:意象主义是20世纪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其艺术技巧源起于中国古代,尤其是唐朝的诗歌。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事物之间的相关和相似是人类认知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人类认知的重要方式。研究意象之间的相关和相似,有助于深刻理解意象主义作品的艺术特色,拓展意象主义作品的艺术欣赏视角。

  • 标签: 意象 相关性 相似性
  • 简介:大致情况可以这样概括一下:玛雅的狗快要死了,她打算离开已经相处了5年的男友。总体而言,让她最感到伤心的是那条狗。“上帝,这太可怕了。”罗德说。罗德是玛雅的男友。“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承受这个打击。我们真的对此毫无办法了吗?”罗德这是在说那条快要死的狗,因为他此时还不知道玛雅已心生去意。但是,假使他知道了,也很可能说出一模一样的话来。于是,玛雅就会说,是的,已经毫无办法了。

  • 标签: 罗德 我不知道 蒙德 麦哲伦 达斯 瑟夫
  • 简介:与经典叙事学单一的结构主义范式形成鲜明的对照,后经典叙事学并不是一元的理论流派,而是繁杂的“批评画框”,是女性主义叙事学、认知叙事学、修辞叙事学、跨媒介叙事学、历史文化叙事学等诸多新叙事理论的“杂合”。在当前中外大量关于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对复数的后经典叙事学各个分支之间关系的探讨无疑是一个盲点。本文以后经典叙事学的两个重要分支——认知叙事学和修辞叙事学为例,在考辨“读者”、“语境”以及“不可靠叙述”等争议概念的基础上,着力探讨了不同派别的后经典叙事学之间的排他和互补

  • 标签: 后经典叙事学 复数性 排他性 互补性
  • 简介:《怀念狼》在创作思路与文本风格上同作者以往的作品大不相同.这部小说的新意,最鲜明地表现在对非现实的、"虚"意因素的充满幻想和夸张的、恣肆任情的表达上.但魔幻却是《怀念狼》最显眼的文本特征,是它的创新和探索性的主要表现.在对魔幻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它与魔幻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差异与相似之处,进而深入触及文化的差异性和作者创作个性的话题,并借此唤起某些思考和启发.

  • 标签: 《怀念狼》魔幻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
  • 简介:现代的理念──哈贝马斯论现代的哲学话语刘锋本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围绕后现代主义的论争已经发展为最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观,后现代主义的修辞策略广泛地渗透到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从而导致深刻而普遍的文化认同危机。在这一迭变过程中,诸多传统的意义资...

  • 标签: 现代性批判 哈贝马斯 海德格尔 德里达 主体性原则 文学批评
  • 简介:意识流是诗人艾略特在诗歌创作中用以展现人物心灵深处,难以把握的非理性化活动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段。然而在对意识流的探讨和研究中,批评界却往往把非理性化的意识流加以理性化。本文拟以诗人艾略特的诗歌《荒原》和《杰·阿尔弗里德普鲁弗洛克情歌》等为例,揭示出意识流在文学作品中的模糊、矛盾、对话特征。

  • 标签: 识流 理性 非理性 矛盾性 模糊性 内心独白
  • 简介:《哈姆莱特》中有涉内容是不争的事实。对于涉内容是如何呈现的,各家不乏语言修辞方面的研究。事实上,莎士比亚的书写是多种多样的,他除了局部地运用隐语、双关语、谐音等语言修辞外,还在整体谋篇布局上巧妙地运用了互文、副线情节设置等更为隐蔽的技法。参透这些技法,可以展现莎士比亚高超的创作艺术,揭示他对自然意志的性爱所持的肯定态度,见出他对人性的宽容与悲悯和对伦理的思考。

  • 标签: 哈姆莱特 奥菲利娅 性书写 伦理
  • 简介:文学,与一门语言,一种文化,一个政治场域相联系,表达的往往是地方、区域、民族,但有时会触及普遍。文学是时代与地域的产物,文学的使命正是在于超越它自身的边界,带给人们批判的财富和生命之活力。文学是个体的、特殊的,甚至是带有偏见的,文学正是在它对局限性的超越中完美地实现其普遍

  • 标签: 文学 普遍性 文化 语境
  • 简介:话剧是一门综合很强的艺术,它关涉“演员-观众”的“表演-观赏”。因此,一部好的话剧作品要求剧作家任创作时要以舞台视野去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老舍的《茶馆》正是以故事与表演,即文学价值与戏剧价值的完美结合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经久不衰的杰作。本文试从《茶馆》的艺术出发来分析其剧本创作与舞台表演之间的密切关系,旨在探讨话剧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

  • 标签: 《茶馆》 舞台空间 人物展览式 小说化 共鸣
  • 简介:王昌龄七绝使用月亮意象的比例是唐朝诗人之最,所以解读好王昌龄七绝中的月亮意象十分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孙绍振先生文学文本解读学的解读理论来解读王昌龄七绝中月亮的唯一与特殊,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王昌龄诗歌的特质。

  • 标签: 王昌龄 七绝 月亮 文学文本解读 唯一性与特殊性
  • 简介:《比较文化研究中的数字人文与媒介间研究》是一部由比较文学和文化专家斯蒂文·托托西主编的论文集。该书所收录的论文,在比较文化的语境中,从理论与实践方面,探讨媒介间和数字人文的概念,分析了媒介间和数字人文在不同类别文本中的运用,如小说、电影、绘画、漫画、图画小说、电子游戏等等。该书拓宽了比较文学研究的领域,为当代新语境下的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提供了思路。

  • 标签: 数字人文 媒介间性 比较文化 媒介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