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认为,美国爵士时代的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对于作者所处时代和处于发展之中的民族文化(即区域边缘与国家霸权之间的演进关系)作出了回应。正如其小说中的许多人物一样,菲茨杰拉德从国家和典律中感知到阈限性(他自己的作品直到死后才获得盛誉),这使得他依赖于自己认为是最为边远的价值观念。与海明威相比较,菲茨杰拉德在更大程度上将位于美国中心的商品文化小说化,而最终他又出于道德考量将它予以拒绝。菲茨杰拉德从明显的美国文学话语边缘向去世之后被经典化的中心地位的漂移表现在地理、典律、道德三个方面。三者交织,使得学界关于他的纷争超越了现代主义者身份问题,在关于他的人生和文学遗产问题上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 标签: 典律 区域 霸权 民族文化 文学地理
  • 简介:长期以来,我国对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并不十分清晰,对目标内涵的层次定位更是模糊,因此英美文学教学改革进步缓慢.本文认为,只有明确新形势下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才能找准英美文学教学的层次定位和课程设置.英美文学课程设置应实现两个突破:一是要突破专业选修课的限制,二是要突破英语专业的限制.本科阶段的英美文学课程设置,应以阅读体验、文学常识和批评方法为轴线,研究生阶段的英美文学课程设置则应以文学史、文学理论和专题研究为轴线.

  • 标签: 英美文学教学 层次定位 内涵 课程设置 专业选修课 教学改革
  • 简介:《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是美国著名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的一部另类反乌托邦科幻小说,它超越一般末世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揭示了人类对技术控制论的恐惧。小说借助于对末世战争境况的描写,集中展现了技术打造的仿象对真实的侵袭和抹除,揭露了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轰炸所造成的权力陷阱。不过,迪克在小说中仍然保留了拯救的希望,从而摆脱了一般反乌托邦小说黑色绝望结局的窠臼。

  • 标签: 菲利普·迪克 反乌托邦 科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