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正>缘我爱集邮。有人问我,集邮多少年了?我会自豪地告诉他,五十多年了。我七岁便开始集邮了。那一年,我离开父母到寄宿小学读书,母亲给我写了第一封信,信封上贴了一枚首都名胜北京天坛的8分邮票。我非常珍爱这封信,小心翼翼地夹在我的课本里。从此,我开始收集邮票。

  • 标签: 特约专稿 实寄封 专题集邮 北京天坛 第一封信 小本票
  • 简介:唐传奇中,《李娃》与《霍小玉》堪称描写士子与妓女爱情的两篇代表作。一般认为,这二者分别代表着士子与妓女爱情的喜剧与悲剧。通过对比阅读,本文却以为,这两篇作品通过讲述不同的故事,表现出潜在一致的叙述主基调:时代制度钳制下无意识感的人生轨迹及命运悲歌。悲剧的人物不仅仅是妓女,亦包括士子。

  • 标签: 唐传奇 士子 妓女 悲剧
  • 简介:<正>李金波、鲁效阳同志译完了《巴尔扎克》,要我为译本写几句话。我这两年来身体一直不好,几乎没有动笔写过文章。可是他们的雅意我却未便推却,一则因为这个选题正是我提出来的;再则因为这部译稿,我是它的第一个读者。一九八○年纪念巴尔扎克逝世一百三十周年的时候,我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偶然想起要对巴尔扎克这样一个伟大的作家进行深入的研究,除了认真阅读和钻研他的《人间喜剧》以外,恐怕还得仔细考察他的生活和创作道路。在为数众多的巴尔扎克传记中,我觉得两部作品是值得翻译介绍的,那就是分别由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和法国安德烈·莫洛亚(1885—1967)撰写的《巴尔扎克》。这是因为他们除了掌握比较丰富的材料以外,本人都是著名的小说家,他们写的传记本身就是出色的文学作品。正好手头有一个茨威格《巴尔扎克》的英译本,我就建议他们着手翻译了。

  • 标签: 斯蒂芬·茨威格 创作道路 巴尔扎克 莫洛亚 英译本 文学作品
  • 简介:《芥子园画》全三集能够在历代画谱中脱颖而出,成为流传最广的中国画技法的教材,产生巨大影响,绝不是偶然的。书中丰富的文学意蕴也使之有了不同寻常的附加值。与此前历代画谱不同,《画》对文学意蕴的追求体现出自觉性和整体性。《画》的编刊者沈心友、王概昆仲都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王概昆仲不论,沈心友亦出身于书香门第,后作为李渔的得力助手和传人,在诗文方面得到妇翁的悉心指点,传世的诗文颇有可观之处。

  • 标签: 《芥子园画传》 文学意蕴 中国画技法 文学素养 附加值 自觉性
  • 简介:<正>许筠是十七世纪朝鲜李朝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和小说家。他为反对封建的嫡庶差别,和封建王朝作了英勇的斗争。他的小说《洪吉童》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艺术上也是优秀的,作为朝鲜文学史上出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朝鲜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小说家 社会面貌 长篇小说 封建王朝 政治活动家 统治阶级
  • 简介:斯特恩的作品是部颇有争议的作品.本文从小说情节的处理,人物的塑造,叙述的模式及写作手法方面入手分析了作者试图通过凌乱无序的情节叙述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纷乱无序,并渴望让读者摆脱故事情节来获取阅读乐趣的创作尝试.对小说艺术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对小说的观念进行了拓展与更新,丰富和补充了18世纪刚刚兴起的小说文学式样.

  • 标签: 小说情节 人物内心 叙述 小说艺术 创作风格 文学
  • 简介:如何使来自八方、身份各异、经历各异的好汉聚义梁山,惟宋江马首是瞻,这在《水浒》的艺术构思上是要煞费苦心的。金圣叹批《水浒》,就是想把作者“若干年布想、若干年储材、又复若干年

  • 标签: 《水浒传》 艺术构思 中国 古代小说 江湖宴饮 文学评论
  • 简介:日本江户时代的读本小说《忠臣水浒浙口《高尾船字文》都借鉴了中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水浒》,其中共同利用《水浒》的场面和动作描写有四处。但是,这两部同时期的作品对于这四个场面和动作描写的翻改方法却不尽相同,这些差异反映出山东京和曲亭马琴这两位作家对中国古典文学翻改的特点。

  • 标签: 《忠臣水浒传》 《高尾船字文》 《水浒传》 翻改
  • 简介:传记家的主体性首先表现为对传主的选择。约翰生明显迷恋着他的传主塞维奇,并且深受他的影响。约翰生和塞维奇在知识分子共同命运的前提下产生的深厚友谊、共同的政治观以及对待恩主的一致态度为约翰生设身处地考察传主塞维奇的性格和心理提供了可能性。约翰生在传中运用感伤场面、作品阐释以及解释等方法来显示对传主的同情性理解,从而使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与塞维奇取得同一。他为塞维奇的遭遇所表达的愤慨也是他对自己存身世界憎恨的某种宣泄。材料的取舍也是传记作家主体精神的显现。约翰生面临着有关传主塞维奇极为芜杂的材料,然而他以敏锐的眼光遴选那些最能使塞维奇人格发出闪光,使其形象突现的材料,把它们组织到《塞维奇》中去。这实际上也是对传主塞维奇的一种理解,反映了传记家约翰生的政治观和宗教信仰,以及对待演员和爱情的态度。

  • 标签: 约翰生 《塞维奇传》 主体性 宗教信仰
  • 简介:佛教史志《古清凉》虽然名之以"史志",但不仅体裁奇特,还具有比较深厚的文学审美内蕴。在本文中,笔者对《古清凉》进行通读并在广泛参考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这部佛教奇书中蕴含的文学美进行了较有独特角度的探析。

  • 标签: 佛教史志 《古清凉传》 文学 内蕴
  • 简介:作为中医史上的名篇,袁枚的《徐灵胎先生》对史实的叙述不够严谨,甚至多有失实。然而瑕不掩瑜,其文学成就远远超越了史学价值,因此整体而言仍是一篇兼具史才与文笔的绝妙好文。

  • 标签: 袁枚 《徐灵胎先生传》 文史价值
  • 简介:一九三О年五月十二日,废名与冯至合编《骆驼草》周刊面世,废名所著《莫须有先生》开始连载。至同年十一月三日出毕第二十六期终刊止,共发表十一章,即后来出版单行本之一至九章,十一章和十二章。单行本之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一九三一年以《行云章》

  • 标签: 废名 《莫须有先生传》 小说 人物形象 艺术风格
  • 简介:《南桐太守》是唐传奇中的名篇,这篇传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淳于棼的“南柯一梦”。这个梦虽然看上去荒诞不经,其实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而从梦的文化背景、特征、梦醒后的情节设置这三个方面入手,则能予以更好的解读

  • 标签: 梦的文化背景 梦的特征 梦醒后的情节设置
  • 简介:“珍爱怀疑”的诗人对乌托邦叙事的消解,是20世纪以来人类思想史、哲学史、文学艺术史上的重大事件,其持续性影响至今未曾消歇。就那些有精神敏识力的文学家而言,乌托邦式写作依赖于宏大叙事、“圣词写作”。圣词,指写作中使用那些带有不容分说的本质主义、整体主义、道德优势、绝对知识、

  • 标签: 乌托邦 消解 解读 诗歌 传释 宏大叙事
  • 简介:萧红作为苦难之间的跋涉者,一生都在执著于路在何方的探索。本文通过对其成名作《生死场》《呼兰河》的再阐释,力图揭示出萧红在其对生命存在之思、民族国家之忧,以及对女性救赎之惑的求索。

  • 标签: 生命存在 民族国家 女性主体
  • 简介:霞专著《中国当代文学身体政治研究》,对身体政治学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表现形态有独到发现,对其症候性危机也有很强的批判性。更重要的是,该书又是一部试图从"问题性症候"出发,将整个当代文学做联系性思考的著作。

  • 标签: 刘传霞 《中国当代文学身体政治研究》 症候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