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上海文学》曾特辟专栏,请新加坡李汝琳先生主持,介绍新加坡华文小说,后来因李先生健康原因,停了几期,我们想乘此把李汝琳先生的作品介绍给大家。李汝琳先生是新加坡大学中文系主任,开始创作于三十年代,是我们的老前辈了。从他的作品来看,他虽然青年时代就定居新加坡,接受南洋社会现实的文化氛围,但他的创作仍然是中国新文学的传统意识。这次我们选载了先生写于1963年的《内疚》,这里的人物、矛盾、感情,都是中国的,我们能理解,能接受。寡妇再嫁。似乎给前夫的儿子蒙了羞辱,给母子感情上造成了一层障碍,一层隔阂母亲对儿子有内疚,还是儿子长大后对母亲有内疚,请读者自己剖析。写至此噩耗传来,李汝琳先生竟于三月二十七日在新逝世。不意前年一起游绍兴,经杭州返沪赶飞机,惊心动魄地赶到虹桥机场,匆匆一握竟成永诀,痛哉李先生!我代表《上海文学》同仁在此鞠躬

  • 标签: 《上海文学》 中国新文学 中文系主任 作品介绍 虹桥机场 作协主席
  • 简介:今年年初,在复旦举办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圣天门口》的研讨会,发言的人很多,但给我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就是上海大学博士生罗兴萍的发言。虽然她的发言不长,而且因为坐在后排,会场上乱哄哄的好像也不曾引起与会者的注意,但我在当时的感觉是,首先她非常认真地读过《圣天门口》,不但读完,而且做了认真的文本分析;其次她运用了民间文艺方面的知识对《圣天门口》与民间史诗《黑暗传》的互文性做了对照校读,显然是有新意的。会议结束后,我特意把罗兴萍的发言稿取来看,那是一份还未成熟的初稿,但里面已经画了详细的对照表。我建议她进一步修改,可以作为会议的文献在杂志上发表。

  • 标签: 主持人 《黑暗传》 长篇小说 上海大学 文本分析 民间史诗
  • 简介:在“小说家档案”所有专辑评论中,本辑主笔胡群慧的这一篇分析东西的《后悔录》的文章,是写得最为抽象,也最为晦涩的。虽然我把她的一些超长的句子,尽量用逗号截成短句,但读起来依旧绕。我想,她对东西的作品既有如此独特的体验和独到的见解,就不能说她是在以艰深文浅陋,而且她正处在认真求学阶段,也没有必要去刻意糊弄读者。

  • 标签: 《后悔录》 小说家 晦涩 抽象
  • 简介:在本辑自述中,须一瓜用富于想像力的诗意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许多有关故事的故事。须一瓜是小说家,她说的这些故事的故事,自然与小说有关。偏偏中国的小说就喜欢讲故事,在许多研究小说的学者们看来,这似乎就是我们的传统。所以她讲的这些故事的故事,又与中国的小说有关。说与中国的小说有关,并不是说别国的小说就不讲故事,或不喜欢讲故事。事实是,别国的小说也讲故事。推而广之,全世界的小说都讲故事。只要是小说,就会讲故事。

  • 标签: 须一瓜 长篇小说创作 编辑者 因果关系 英国小说家 边角余料
  • 简介:晓苏是我熟悉的作家,也是我的老朋友,与许多作家朋友不同,他就生活在我附近。我们供职的两所大学脸对脸,门对门,用一句俗话说,是兄弟院校,我们因公私事务,平时也有很多交往。按理,主持这个专辑,应该有很多话可说。但不知为什么,打开电脑,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本辑主笔金立群说,晓苏是"一个孤独的写作者"。虽然他说的是晓苏的写作,不属于哪一群、哪一派,或哪一种潮流,而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探索者,但却让觉得晓苏似乎是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一个哲学家,或一个思想者。

  • 标签: 主持人 特立独行 写作者 晓苏 探索者 哲学家
  • 简介:2011年春季,我在对外经贸大学为中文学院的学生开了一门名为"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的选修课。第一学年人数并不多,第二学年人数翻倍。这其中的原因并非我讲课的吸引力,原因我想在于两方面:第一,是在篇目的安排上,选择了那些在文学史课上可能讲授较少但却独具艺术成就

  • 标签: 文学经典 艺术成就 对外经贸 选修课 文学史 王小波
  • 简介:文学与思想的关系,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说它复杂,是因为没有人能说得清楚,说它现实,是因为大家都感兴趣。作家的创作,要表现一点思想;批评家的评论,要在作品中挖掘一点思想性;读者阅读作品,也想得到一点思想的启示。总之是都要让文学与思想发生一点关系。某些时候,有无思想和思想的深浅,甚至成了衡量文学水平和艺术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尺。比如今天这个时代就是。

  • 标签: 艺术质量 阅读作品 启蒙时代 人能 八十年代 听雪
  • 简介:在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对个案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大家意识到,只有对个案的充分研究,才能夯实这门学科的基础.有鉴于此,我们对海外的部分新移民作家逐个进行专门讨论,同时约请被讨论作家谈一些创作体会,以期互动.

  • 标签: 主持人话
  • 简介:最近,在《新文学评论》杂志上读到黄咏梅的一则谈创作的文字:《小说家不是旁观者》,其中讲到她在媒体工作时的一些事情,说是跑社会新闻的记者,接到报料电话后,回问对方的第一句话就是:死了人吗,死了多少?接下来的是,做社会新闻版的编辑,也按死人的多少,安排记者提供的稿件:这件新闻死了5个,头条;这件死了3,二条;这件闻所未闻,三条;这件既没死人也不新鲜,枪毙。

  • 标签: 黄咏梅 媒体工作 新闻版 社会新闻 文学评论 中国当代文学
  • 简介:说起娱乐节目主持的职业寿命,大多数人觉得就是吃青春饭,把年青、外表靓丽当做立足的最重要资本之一。尤其是主持自身,不等观众厌烦.随着年纪稍稍增长.主持自己首先在镜头前就产生了不自在感.觉得青春不再.不再适合担当娱乐大众的角色。纵观现如今中国娱乐节目主持虽然层出不穷,面孔是常换常新,但是真正做到极致的却寥寥无几,很多人在事业当红阶段抽身隐退或转行.让惋惜不已。造成这样的现状是一个观念和认识的问题。可以说,电视行业内外的大部分认为娱乐节目主持是适于年轻干的职业。相对于庞大的主持队伍.成熟而受人称道的中老年主持实在是风毛麟角。像赵忠祥这样颇有成就的资深主持干至退休仍然受人称道的找不出第几个。很多人因为“一把年纪”而怕被人说三道四。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许多娱乐主持对自己“容颜老去”后的主持生涯失去信心,都忙着找退路,趁年轻及早转行。

  • 标签: 娱乐节目主持人 职业寿命 电视行业 外部环境 年轻人 中老年
  • 简介:电视作为传统媒体,其传播的广泛性、艺术的多元性和内容的多彩性,一向受到观众的喜爱。受众除对以上三个特性的钟爱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还有对节目主持的喜欢。电视节目主持所从事的是这种特殊的工作是电视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目主持在媒体的频繁出现,便把他们打造成了公众人物。他们一方面代表自身所属的电视台形象,同时,由于电视台是重要宣传媒体,因此主持有时也就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言。可以说,电视节目主持的形象既是自身形象的代表,又是一个电视媒体或电视栏目的对外名片。

  • 标签: 电视节目主持人 个性特色 电视台形象 主流意识形态 传统媒体 电视媒体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电视节目主持在新闻类节目、社教类节目、生活服务类节目、娱乐类节目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担当起主持的角色。

  • 标签: 主持人 不同类型 素质 探讨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广播电视也在不断地发展。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高低既是衡量一个电视台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依据,也是电视台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新闻节目只有打破传统的新闻播报旧机制,向观众展示实时新闻话题的事件全貌,通过主持以及新闻观察员为观众解读事件真相,才更有利于电视节目的生存和发展。广播电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改革,这就使得新闻类节目逐渐向着多元化发展。而电视新闻主持在每一档节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持不能只是一台发声机器,既是讨论式、辩论式的引导者,也是谈话式、访谈式的挖掘者,还是主评式、述评式的思想者。那么新闻评论类节目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主持主持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 标签: 主持人 亲和力 口语化 评论语言
  • 简介:  熟悉向菲的人,都称她为美女主持,但她更坚信自信和爱心是一种魅力.向菲曾经在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做过6年情感类谈话节目,长期与人谈心的职业经历,使得她比一般更多了一份对他人心理的体察和理解.2005年年初开始,向菲主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互动谈话节目.……

  • 标签: 主持人劝降 劝降记
  • 简介:在电视节目中,主持的形象造型离不开灯光创作.灯光创作就是以不同的灯具设计出不同的光线进行人物造型.主持经过化妆,穿着得体的服饰,再经灯光造型,才最终可以取得美观、端庄、大方的电视形象.其中灯光的布光方法和技巧、灯光的技术水平、艺术修养、审美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主持人布光 浅谈电视 电视主持人
  • 简介:手机、互联网、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不断崛起,已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也不例外。通过对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主持主持艺术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新媒体对电视主持的影响主要有几个方面:对主持语言的影响、对主持形象的影响、对主持风格的影响及对主持主持技巧的影响。新媒体快速地传播着信息、知识等,如果电视节目主持能很好地利用这一优势,便能助力于自身主持能力的发展,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 标签: 电视主持人 媒体信息 主持人形象 主持技巧 主持人语言 新媒体时代
  • 简介:一位生命垂危的伤者被抬进急救室,遇到的医生却是——No.1王小丫大夫冲进手术室,关切地问伤者:“你知道你伤在哪儿了吗?”伤者吃力地摇摇头。王大夫接着说:“给你三个备选答案吧!

  • 标签: 主持人千万别 千万别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