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何处是故乡何处是故乡——当一个人扎下了根像胡杨树最终弯下干枯的枝条我的脸浮上了另一棵树的倒影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子.生于新疆南部地区。2007年参加《诗刊》社举办的第23届“青春诗会”,2008年就读鲁迅文学院第八届(青年作家)高研班。著有诗集《走散的人》。出版有散文集、历史人文随笔集、长篇历史小说、长篇风俗小说等多部。现居乌鲁木齐。

  • 标签: 《诗刊》 长篇历史小说 2007年 2008年 南部地区 青年作家
  • 简介:一提起武进马杭上店,稍微有些学养的人都会眼前一亮,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江南小镇的一隅,何以身价不菲?因为它和一代艺术宗师恽田的名字紧紧相连。300多年前,这里诞生了一位开创一代画风的大艺术家恽田,他的笔端闪耀着17世纪东方绘画的光辉。中国艺术史上最有生命力的激流之一,深情地在上店的土地上流淌着,滋养了一代代艺术家的灵魂。

  • 标签: 南田 中国艺术史 艺术家 江南小镇 东方绘画 17世纪
  • 简介:“十七年”文学中的“性叙事”,从维熙的《河春晓》最具代表性。该书对正面女青年朱兰子的“性叙事”以暗示为主;在反面女性麻玉珍身上,带有色情味的性描写与道德化的批判同步展开;在另一位反面女性秋霜身上,“颓加荡”的性行为和“十七年”时期政治意识形态相互纠葛。在“十七年”文学政治规训凸显的时代,《河春晓》之越界的“性叙事”达到了那时的文学在这一领域的极限。

  • 标签: 《南河春晓》 反面女性形象 性叙事 政治规训
  • 简介:为进一步展示人民警察风采,推动公安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升和繁荣侦探推理文学的创作水平,在上海南晓消防工程设备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本刊举办为期一年的“晓杯”第四届侦探推理小说征文活动。征文要求:高品位的各类侦探推理小说;篇幅一般在15000字左右。征文时间: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

  • 标签: 侦探推理小说 征文启事 人民警察 文化事业 创作水平 工程设备
  • 简介:上世纪二十年代,因为俄国十月革命,在哈尔滨的俄国人达十三万之多,1922年增加到十五万人,占当时总人口的一半。那时每一辆来自西伯利亚的列车都有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旧俄贵族、官吏、地主、资本家、白卫军、知识分子、报人、艺术家、工程师等,到这里来,使哈埠几乎成为俄国人在中国的彼得堡、莫斯科。

  • 标签: 俄国十月革命 托拉斯 报业 创办 流亡 苏维埃政权
  • 简介:抗战时期,有关郭沫若《冠草》的研究资料,主要包括文本批评和剧场剧评两类。前者有作者的创作自述、金梓凡的《读(金风剪玉衣〉》和李辰冬的书评《冠草》;后者则有《新华日报》的演出报道以及尤成美的《评(金风剪玉衣)的舞台装置》。不过,现有的整理成果中,存在着不少的错讹和部分的遗漏。通过新的辑录和辨误,可进一步充实《冠草》研究的文献基础。

  • 标签: 《南冠草》 研究资料 抗战时期
  • 简介:顺着二胡的长弦漂流,总能遇见长弓带来的,一些似曾相识的人和事洞箫是一段黑黑的隧道,列车太过寂寞幸好跳跃的指尖,总是恰如其分带来天光

  • 标签: 南音 过年 二胡 洞箫 指尖
  • 简介:第一次在书架上看到这本书时,就被“心胜”这两个新鲜的字眼所吸引。金一教授的《苦难辉煌》我曾不止一遍的拜读,也时时被书中革命前辈的精神力量所震撼和感动,此书或许就是对他们那种精神伟力的注脚,也是对现世弊病的戳露。金教授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流露于字里行间。读罢此书,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假如面对真正的敌人。我敢不敢决战?”

  • 标签: 敌人 精神力量 爱国情怀 忧国忧民 忧患意识 教授
  • 简介:维多利亚时期是一个公认的道德标准严肃的年代,这个时期的小说大多带有道德意味和道德目的。乔治·艾略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著名女作家,其作品再现了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乡村生活画面和乡村传统伦理。在她的创作中,有一个主题始终未变,那就是对乡村传统伦理道德的关注与阐释。本文主要分析《织工马传》中的乡土伦理,从而使读者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乡村有更深刻的理解。乔治·艾略特与英国乡村文学是一种审美活动,既具有审美功能,也具有道德伦理教化功能。“伦理学是一门关于道德的科学,或者说,伦理学是以道德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科学。”[1]文学与伦理学的结合催生了将作品置于作家创作时所处时代的伦理环境中进行批评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一种批评方式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由华中师范大学聂珍钊教授于2004年首次明确提出:“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主要用于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

  • 标签: 《织工马南传》 乡土伦理 艾略特 文学伦理学批评 乔治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