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传说是普罗与智慧女神雅典娜共同创造了人类,但是在很长的时间里,人类就像梦游一样四处奔走,不知道如何利用世间万物。他们不会采石凿石,不会用黏土烧砖,不会把森林里砍伐来的木料做成大梁和椽子,并用这些材料修建房屋。

  • 标签: 普罗米修斯 雅典娜 人类 女神 传说
  • 简介:经历加·特拉尔,1889年4月6日出生于智利北部的一个小镇。她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未能上学,靠姐姐的辅导和自学获取文化知识。九岁练习写诗,十四岁开始发表诗歌。1906年在小学任教时,与铁路职员梅里奥·乌雷特认识并相恋。1909年乌雷特另有所爱,又因不得志突然开枪自杀,这使

  • 标签: 加米斯特拉尔 米斯特拉尔小记
  • 简介:为了工作,为了生活,具有汉学博士头衔的妻四处寄求职信。法国南方的普罗旺大学很快给了答复,请她去该校工作,执教古代汉语和中国古代美术史。

  • 标签: 法国 艺术 艾克斯 普罗旺斯 游记 旅行
  • 简介:对我来说读书就是生活。至于是不是一切我想保持沉默。我有权保持沉默。

  • 标签: 马尔克斯 冰块 沉默
  • 简介:{1.《文学讲稿》(弗·纳博科夫著)}阅读是一门技艺:需要高人指点方可习得。文学教父纳博科夫在本书中给我们开出指点迷津的教诲。千万不要把斯蒂芬·德达拉斯或者范妮·普雷斯与真人对号入座,千万不要信以为《包法利夫人》是对资产阶级的谴责,《荒凉山庄》是对司法体制的抨击,千万不要在小说中到处搜寻那些大而不当的主题或者“思想”之类的东西。一个好读者只需拥有几件东西就足够了:想象力,记忆力,一本词典和些微艺术感觉。在这个意义上,优秀的教师应该时时提醒他的学生们,他是在很宽泛的意义上用读者这个词的。“好奇心太强也不利于阅读:书必须反复读。”

  • 标签: 纳博科夫 德里罗 后现代小说 书评 俄罗斯文学 作家
  • 简介:从浪卡子县到日喀则途中,要经过一个狭长形的湖,叫满拉湖。这湖坐落在峡谷之中,两岸山体裸露,红褐色花岗岩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映衬着翠绿色的湖水,像是一幅绝美的画图。隔着车窗,我不停地按动照相机快门,要把这一切收藏下来。汽车沿着盘山路爬上了海拔4330拉山口,这里是拍摄满拉湖的最佳角度。停车场旁边是石头垒起的玛尼堆,一道

  • 标签: 米拉山 经幡 藏族 浪卡子县 花岗岩 满拉
  • 简介:1995年9月8日,奥尔迦·伊文卡娅因癌症病逝,《纽约时报》在9月13日刊载的“讣告”中,把她和俄国两位大诗人生活中的女子相提并论,说:“有如若无安娜·凯恩,普希金就不完整,若无伊莎多拉,叶赛宁就什么也不是;倘若没有奥尔迦·伊文卡娅,《日瓦戈医生》的灵感源泉,帕捷尔纳就不会成为帕捷尔纳。”

  • 标签: 帕斯捷尔纳克 《日瓦戈医生》 《纽约时报》 普希金 叶赛宁 诗人
  • 简介:塔维奥·帕(1914—1998),二十世纪墨西哥著名诗人、散文作家、拉丁美洲三大诗人之一,生于墨西哥城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三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1938年在巴黎参加了超现实主义文学运动,后来作为外交官出使法国、日本和印度等国,1968年为抗议墨西哥政府镇压学生愤而辞去墨西哥驻印度大使。1971年回到墨西哥继续从事文学活动,直到1998年去世。他一生著述颇丰,诗集有《在你明澈的影子下》、《灾难与

  • 标签: 奥克塔维奥·帕斯诗 诗文选
  • 简介:普罗创造了高大威猛的狮子,给他锋利的牙齿、强有力的四肢和锐利的爪子,让他成为百兽之王。可是狮子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怕听公鸡的呜叫。为此,狮子经常埋怨普罗

  • 标签: 普罗米修斯 狮子 锋利
  • 简介:真正诗人的声音有关帕捷尔纳诗歌的影响,有一个权威的说法:很多苦役犯,在监狱里已经一无所有了,仍然默念着帕捷尔纳的诗,给自己以必要的精神支撑,坚持活下去。瓦尔拉姆·沙拉莫夫写过一本流传很广的书,仅次于《日瓦戈医生》的《科雷马故事》。他曾说,我在监狱时,只对帕捷尔纳的诗有印象,其他人的,甚至曼德尔施塔姆的作品都记不得了,因为他们诗里的那种痛苦,我已经受够了,不愿再读。帕捷尔纳的诗里不是没有痛苦,但它经过了多层的情绪处理以后,带给读者的是安慰。

  • 标签: 帕斯捷尔纳克 李商隐 白银时代 曼德尔施塔姆
  • 简介:2014年4月18日早晨,一打开手机微信,就看到加西亚·马尔去世的消息,一代文学大师悄然而去了天国。这个消息在急剧传播,似乎全国人民一下子都变成了文学爱好者,人人都被马尔附体了。

  • 标签: 马尔克斯 血液 文学爱好者 文学大师 加西亚 消息
  • 简介:春风浪漫,春雨多随便。莱美双茵清月满,名胜名人一线。枯枝正欲抽芽,绿荫铺向天涯。未见高楼耸峙,珠玑小镇人家。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当代英国著名后现代作家马丁·艾以其大胆的小说形式和叙事手法以及对暴力、大屠杀、核战争等时代大主题的反映而备受读者和评论界关注。"到90年代为止,他已成为英国所有小说家中最受人尊敬、最为人所模仿和最让人质疑的一位。"2010年,艾酝酿数年的长篇小说《怀孕的寡妇》出版,该小说再次回归曾为其带来声誉的性、喜剧和英国社会主题,评论界普遍认为这是马丁的回归之作。

  • 标签: 艾米斯 小说形式 女性解放 性解放运动 当代英国 后现代
  • 简介:《解放了的普罗》是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代表作,诗中开创性地将浪漫主义和革命性的两种反差极大的审美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推翻统治阶级压迫之后万象更新、一派欢乐的和谐景象。文中,笔者将结合雪莱的生平,分析充满英雄主义、反抗压迫的诗剧《解放了的普罗》中所蕴含的憧憬自由平等、的和谐思想,去了解处于政治斗争乌云中依然遗世独立,追求人权和博爱的伟大的诗人雪莱。

  • 标签: 反抗 和谐 思想 生平 浪漫主义
  • 简介:德里·沃尔克特(D.Walcott1930-1997)生于加勒比岛国圣卢西亚,有"加勒比的荷马"之称,作为黑人血统的印第安诗人,他的创作始终关注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问题,1992年他以长诗《奥马勒》获诺贝尔文学奖。书评作者为玛丽·莱夫科维奇(M.Lefkowitz)在他那部史诗性长诗《奥马勒》(Omeros)的尾声,德里·沃尔克特突然中断了快节奏的叙述,问自己:是否未曾"阅读和重写/直到文学出错一如历史。""那战船何时从我的眼中消失/我何时才不再听到特洛亚的鏖战声/在那两位渔夫的诅咒之中?"他询问。"何时才能止歇/喉咙中的回声,坚持。奥马勒/何时能进入那超越隐喻的亮光?"这声声诚挚的询问不仅是对诗人的,也是对读者的。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为什么总是摆脱不了过去,不仅摆脱不了我们的过去,也摆脱不了他人,他民族的过去?如同荷马的奥德修,我们同诗人一起,将踏上一条让人兴奋又让人不安的旅程去寻觅答案,"去看看那人口稠密的城市,去触摸他们的心灵。"然而,正是诗人荷马的身影,而不是荷马诗章中的英雄,激发了德里·沃尔克特的灵感。根据古代传说,荷马出身贫寒,度过了艰难和孤寂的一生。他是住在士麦那(Smyrna现称伊兹密尔)的一个希腊姑娘的私生子,年轻时游历了地中海的许多地方。但当他双目失明,他只好乞讨为生,一边流浪,一边吟诵他的诗篇。有时,他受到款待,但他常常被他所到达的城市驱赶出去;因为他是个外乡人,是个食客,所以被称作"荷马勒(Homeros,后人则称Homer——译

  • 标签: 马勒 荷马史诗 加勒比 诺贝尔文学奖 民族问题 长诗
  • 简介:"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产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作为拉丁美洲文学的重要流派,它对中国新时期寻根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从诺贝尔奖得主马尔的充满独特民族文化特征的作品中,中国新一代作家看到了自己的民族文学走向世界的希望,因为,随着文革时期泛滥成灾的政治专制主义的寿终正寝以及中国经济的复苏,如何在自己传统民族文化基础上吸收西方现代文明,以求发展的社会需求,迫使新一代的文化知识分子在吸收西方文化影响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价值作出多元的思考和深入挖掘。

  • 标签: 魔幻现实主义 莫言 马尔克斯 拉丁美洲文学 民族文学 诺贝尔奖得主
  • 简介:如果说,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摇篮,那么,希腊神话则是欧洲艺术的宝库。翻开欧洲的艺术史册,几乎各个时代都有不少艺术家从古老的希腊神话中吸取过创作的素材。同样的,自从古罗马作家阿普列尤(124或125—2世纪末)对关于普赛和厄洛的希腊神话进行加工、改造,揉合了在各族人民中广泛流行的一个神奇的未婚夫的传说,把它撰写成小说《变形记》中的一个具有完整性的爱

  • 标签: 普赛克 厄洛斯 卡诺瓦 《变形记》 欧洲文化 欧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