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我来说,2009年是内容丰富的一年,丰富得就像京极夏彦的小说一样。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有快乐的和不快乐的,但全都意义重大。也正是这一年,我的第一篇小说出现在了一月份的《推理世界》上。对我来说,这是一种鼓舞,

  • 标签: 小说 《怿陀使》 文学 当代作品
  • 简介:1.夜半盗宝清咸丰十年秋后的一天,刚过午后,天色有点阴沉沉的。在北京城的一片空地上,围满了一圈人,个个伸着脖子,大瞪着眼睛看一老一少在杂耍。那老者约莫五十来岁,干瘦而精壮;那小者不过十二三岁,聪敏而机灵。只见那老者一打抱拳,高声道:"各位父老乡亲,在下专以陀螺为艺,行走江湖多年,人送外号‘老螺子’。此乃犬子,人称‘小螺子’,今日特来京师献丑,讨口饭吃。还望各位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说着,老螺子一扬手,从腰中盘出一条长鞭,小螺子望半空一抛,只见一个脸盆大小的陀螺打着旋朝下落。

  • 标签: 咸丰十年 子一 去哪儿 天京城 团团围住 上洋
  • 简介:《请愿外篇》(短篇小说)1931年11月513作;载1932年6月10日《文学月报》创刊号,署名芦焚。《请愿正篇》(短篇小说)1931年11月25日完稿;载1932年1月20日《北斗》杂志第2卷第1期,署名芦焚。《失丢了太阳的人》(诗)1931年11月26日作;载1932年1月20日《北斗》杂志第2卷第1期,署名芦焚。《MayDay》(散文诗)写作日期不详;载

  • 标签: 师陀 著作年表 陀著作
  • 简介:智利文坛巨擘贝托·波拉奥(RobeaoBolano)谢世迄今,不过短短十四个年头。作为拉美“后文学爆炸”时期小说家的代表,波拉奥的小说创作高潮集中在世纪之交的十年间,

  • 标签: 波拉尼 小说创作 小说家 后文学
  • 简介:久远的年代里,在喜马拉雅山南边,恒河西岸,有一个中等大小的国家叫西楼毗耶,国王叫戈力摩亚。戈力摩亚聪明又英武,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人们过着富裕平安的生活。戈力摩亚住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宫殿建在地势险峻的山丘顶,四周是织锦一样美丽的平原,宽广的恒河涌着波涛缓缓流过,河上各色各样的船只像花瓣一样绚丽多姿。

  • 标签: 国家治理 喜马拉雅山 宫殿 船只
  • 简介:(1910—1988)是一位艺术个性鲜明的现代作家,现存书信80封。这里披露的是其中的部分书信,由笔者对每封信的写作背景等相关史料做了必要的说明与阐释,从中不仅可以了解作者创作思想的发展轨迹,而且还可以窥见到社会急剧变化的一鳞半爪。

  • 标签: 书信 师陀 现代作家 个性鲜明 写作背景 发展轨迹
  • 简介:的短篇小说创作出手不凡,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谷》出版一年之后,就荣获《大公报》文艺奖金,这是30年代唯一一部获奖的短篇小说集;他的散文创作更因为其独异的韵味受到了读者长久的青睐;他改编的话剧《大马戏团》连演七十天而不衰,话剧《夜店》更是好评如潮,巴金、夏衍、李健吾、郑振铎、唐弢、许广平都曾撰文给予热情的肯定。师也偶有诗歌创作,

  • 标签: 师陀 短篇小说集 诗论 《大公报》 小说创作 30年代
  • 简介:<正>百年奥运,中华圆梦。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和高水平的志愿服务,是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残奥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展示奥运举办国和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窗口,也是培养和展示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良好文明素养和精神风貌的有效途径。

  • 标签: 高水平奥运会 志愿精神 诗歌作品 微笑北京 有对 志愿服务工作
  • 简介:我的毛拜当我的时间和精力不允许我写桂西文化圈、田林文化圈、浪平文化圈的时候,我选择写一个我认为应该写的文化点,那就是我生活和工作了二十年的地方——毛拜。因为这里成了我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家园。尽管这个地方现在仍然很穷,但它在精神上给我的东西很多,比如为人处世的原则,吃苦耐劳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斗志,与人为善的宽容,自强不息的韧劲等。尤其是我的学术研究是从这里起步的。我大舅杨再江就是毛拜人。大舅的爷爷是清朝的

  • 标签: 浪平 十年 那就是我 田林 精神家园 学术研究
  • 简介:在中国或西方的早期叙事作品中,作者不惮于直接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这种阐述通常以议论为基本表现形式),而且这种观点,作者自以为是正确的。同时作品中的人物议论亦在说出某些观点和主张(通常通过人物话语来呈现),但这些观点相对于作者的直接陈述,居于次要或从属的地位。作者观点(或隐或显)无疑提供了一个标尺。通过这个无形标尺的衡量,“正面人物”通常被设计成支持作者的观点的人物,而反面人物(包括那些具有某种瑕疵的人物)则相反。我们这样来描述作者观点与人物议论在早期小说中的具体展现,当然并不严谨。因为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读者的反应要复杂得多。比如,读者在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并不总是认为罗贯中的观点是正确的、能够被全盘接受的,从而像作者明确或暗中所期望的那样去“抑曹扬刘”。在“正面人物”诸葛亮与“有瑕疵的人物”之一魏延之间的争执中,一部分读者也许顽强地抵抗罗贯中的说教,认为魏延是正确的,而将诸葛亮斥之为迂腐。而在对曹操和刘备评价方面,读者对作者的反抗和背叛更为常见。在传统小说中,作者观点,叙事代言人的观点和单纯人物观点之间的关系,在作者的意图中,通常是清晰的。尽管读者往往会不予理睬。但是,这一情形到了思妥耶夫斯基那里,一切...

  • 标签: 妥耶夫斯基 思妥 耶夫斯基复调
  • 简介:陈木槿是四十三天前见到骑兵团团长范翼飞的。从长沙出发,她在路上颠簸了四个月零七天的时间,她感觉自己已变成一堆尘土,聚合不到一起了。眼前没有别的,只有黄尘,她觉得自己像尘土一样从道奇牌汽车上流泻下来的,只想和地上的尘土融在一起,有水时变为泥。无水时随风飘——她只想在泥与尘之间轮回。有人扶了她一把,她依然没有站稳,坐到了地上。地上的尘土随即腾起。又过来一个士兵,把她架住了。她感觉自己的头脑里塞满了尘土。好半天,她才看清了一个方形队列,听到了表示欢迎的掌声。她挺了挺腰,想站直,但她没有做到.她的身体像一个装着尘土的口袋,尘土已快漏光了。

  • 标签: 陀思妥耶夫斯基 荒漠 感觉 成一
  • 简介:对鲁迅而言,师是一个"迟到"的"学生"。1936年10月,在上海万国殡仪馆,师见到了鲁迅第一面也是最后一面。这之前的三年,两人不通书信,不曾谋面,似乎并无交集。

  • 标签: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师陀 鲁迅 创作 底色 文字
  • 简介:按明季移民之说,不载于史,而乡中则迁自枣、蓟者,盖十室而八九焉。独吾族为般阳土著,祖墓在邑西昭村之北,内有谕葬二:一讳鲁浑,一讳居仁,并为元总管,盖元代

  • 标签: 般阳 祖墓 居仁 垛集 藐孤 聊斋诗集
  • 简介:一土地与人,土地与家族,既是构成一个地方历史变迁的最基本要素,也是认识和了解一个地方过去历史演变脉络的路径。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家族的谱系类似一棵树的构造,延续的血脉,多少会在二代又一代人的心灵间折射着绵延不断的联系。著名历史学者顾颉刚曾经指出,“我们研究家谱,就能把封建年代的父权、族权、家法、家规等的资料,全部找到。”

  • 标签: 《血脉》 历史变迁 演变脉络 历史学者 顾颉刚 土地
  • 简介:“写世家”指的是先哲巴人(1901—1972),原名王任叔,另有笔名屈铁、赵冷、九戒等,浙江奉化人。1923年由郑振铎介绍加入文学研究会,“以自己的创作和理论参加了现实主义的文学行列”(吴中杰《论巴人的文艺思想》,《复旦大学学报》1986年5期)。他是“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印尼史学家,其研究文艺理论之深是当代少有,

  • 标签: 世家 《复旦大学学报》 文学研究会 文艺理论家 文艺思想
  • 简介:少陵,诗圣也。惟古今以圣为号者,多指造艺术之极诣而言,如书圣、画圣、棋圣云云。而少陵之于诗也,熔铸八代之丽辞,尽得古今之体势,摹写宇宙之万态,沾溉后代之骚人。谓之圣于诗者,谁日不然?然予以为诗圣之涵义,且不止于此。孔子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圣者,道德胸襟超乎常人者也。孟子日:“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犬而化之之谓圣。”圣者,事业建树超乎常人者也。少陵一生服膺儒术,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标签: 诗圣 圣者 常人 体势 摹写
  • 简介:<正>我非常愉快地读完了叶幼明同志的这部著作。中国古代的赋是一种很复杂时文体。大致地说,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近于诗,或者简直就是诗。另一类则近于文,只是押韵,同一般的文不同。近于诗的,人们最熟悉的是骚赋,也就是屈原《离骚》、《九章》

  • 标签: 辞赋 赋体文学 通论 赋学 骚赋 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