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记忆对于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至关重要,其作品的记亿呈现深受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时间和记忆哲学,尤其是其“绵延”概念的影响。纳博科夫作品的记忆表现为将过去和现在融合起来、超越当前知觉并打破时间局限的空间化视觉记忆意象。这种记忆的呈现方式与纳博科夫本人的流亡生活经历相关,而这种主体化的个人记忆也成为对抗非个人化的历史进程的方式。

  • 标签: 记忆 绵延 视觉记忆意象 流亡
  • 简介:当代俄罗斯女诗人奥列霞·尼古拉耶娃的长篇小说《弥尼、提客勒、乌法珥新》是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俄罗斯第一部直接描述东正教会内部生活与信众精神世界的长篇小说。本文详细介绍了小说主要人物及真实原型的生平与活动,分析了国内学界较为陌生的当代俄罗斯教会的状况及以神职人员、信众为主体的宗教世界风貌,揭示了权威宗教人物及其形象在俄罗斯社会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关键人物的生平发展与影响做了一定的预测与论证。

  • 标签: 尼古拉耶娃 季侬 俄罗斯东正教会 圣像画师
  • 简介:依据鲍里斯·安德烈维奇·乌斯宾斯基提出的艺术文本结构的视点理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长篇小说《金色笔记》通过不同层面的叙述“视点”,在“内”与“外”视点的融合,由“黑”、“红”、“黄”、“蓝”四本不同笔记与“自由女性”叙事的交织,随着时间进程的演变,在意识形态、话语、心理等不同视点中呈现出不同意义,构成了小说复杂而又有序的独特叙述形式,从而形成了艺术价值极高的文本结构,形成了小说的对话机制。

  • 标签: 视点理论 乌斯宾斯基 《金色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