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重屏会棋》为周文矩所画内廷皇帝下棋场景,此画的特点为画中有双重屏风,且屏风中有画。“重屏画”模式为周文矩所创,此画在中国美术史占有重要地位。但当下大多数学者聚焦于《重屏会棋》的画面及艺术性的研究,也有少数学者研究其重屏模式,但鲜有学者研究屏风中画的含义。本文将焦点放在“重屏画”上,主要探究此画中偶眠诗与屏风内容的再现关系和双重屏风画中的政治隐喻。

  • 标签: 《重屏会棋图》 重屏画 再现 隐喻
  • 简介: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十一世孙,14岁时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入元后,授兵部郎中,又历任浙江等地学提举,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等职,卒赠魏国公,谥文敏。他不但精于音律、诗文曲,也是元代书画领袖,绘画倡导复古,强调书画同源,著有《松雪斋集》。

  • 标签: 赵孟頫 品读 涂抹 书画同源 翰林学士 宋太祖
  • 简介:台北故宫博物院在2019年元旦之日推出“来禽——翎毛与花果的和谐奏鸣”特展,展出31件(组)的作品,早自五代,晚至近代,呈现最为瑰丽多样的花鸟绘画。

  • 标签: 台北故宫博物院
  • 简介:“正月一日为岁之朝”,古人这样说。岁朝,就是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这一天,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一年当中的第一天,我们总会用各种各样有“仪式感”的行动来庆祝生活翻开新的一页。在中国艺术史上,便出现了《岁朝》,艺术家们在正月初一开笔,预祝来年万事吉利。同时,这些《岁朝》也像照相机一样,忠实地记录下古人过年时的盛况。清朝画师所作的《岁朝,有清雅透露浓浓年味儿的,有画面尽是欢乐气氛、让人眼花缭乱的,其中《乾隆帝岁朝行乐》无疑是非常特殊的一幅,因为它是由外国友人——大名鼎鼎的意大利籍画师郎世宁绘制的。

  • 标签: 乾隆帝 乾隆皇帝 春节 中国艺术史 外国友人 仪式感
  • 简介:水月观音是瓜州西夏石窟东千佛洞和榆林窟重要的题材,唐僧取经又是瓜州西夏石窟水月观音常见的画面组成,计有5幅。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唐僧取经出现在瓜州西夏石窟的原因多有探讨,其中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即是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经行瓜州,在胡人向导石磐陀的帮助下偷渡玉门关的故事。但是作为晚唐五代宋以来流行的水月观音图像,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可以看到,五代宋时期莫高窟壁画中却没有出现玄奘取经。受此现象的启发,对瓜州西夏水月观音和唐僧取经作详细的梳理,结合沙州的壁画,可以看到唐僧取经在瓜州出现的轨迹。这里也有图像样式变化的不确定性,再次说明取经出现在水月观音是西夏时期观音信仰崇拜的新因素,而与所谓的写实画面表现玄奘在瓜州的经历没有多大关系,更多体现出来的则是唐僧取经在图像表达上的象征和符号意义。若再以东千佛洞第2窟水月观音与取经同时出现的一组往生观音净土的人物组合为讨论的议题,可以看到水月观音强烈表现西夏时期往生观音净土信仰的流行,以此为依据,可以引发对此组图像的新观察,这是之前研究者关注不够的问题。如果再结合几处洞窟功德主的西夏党项人民族身份关系,可以看到汉地佛教对西夏的影响。同时,以榆林第29窟为例,也能够说明在图像表达上,以玄奘为代表的汉人高僧在关键时刻对以国师为代表的西夏高僧的回避,实属佛教艺术发展史长河中有趣的现象。

  • 标签: 水月观音 唐僧取经图 玄奘 西夏佛教 观音信仰 图像写实
  • 简介: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对近两年在中国上映的较为火爆的美国迪士尼公司出品的影片《疯狂动物城》《寻梦环游记》与印度阿米尔·汗公司出品的《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梦想内容的分析,对梦想的本质和全球化语境下女性生存状态及女性在人类梦想实现过程作用的演变进行了层层递进式的分析,认为,梦想的实质是个体生命的灵性伸张,即使女权主义运动在西方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当代东西方女性仍然承受着不同程度的歧视与压迫,苦痛与折磨,但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女性的作用在伴着个体生命的灵性伸张与追求自由和尊严的需要,在人类文明的进程,必然会越来越重要。

  • 标签: 电影主题 梦想 比较研究
  • 简介:印度宗教作品的乐舞形象,反映了印度文化的传统审美观。神像常常借鉴舞蹈或瑜伽的动态,呈现出夸张的站姿、坐态和手势,借此表达某种深刻的宗教内涵,并逐渐趋于程式化。文章采取图像学研究手段,以印度教、印度民间神以及大乘佛教的宗教作品为研究对象,对舞王湿婆雕塑的经典造型、民间药叉女树神雕刻作品,以及阿旃陀壁画上的菩萨形象和桑奇大塔药叉女进行分析,探讨印度瑜伽文化和舞蹈动作对宗教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影响,总结和归纳印度人民对女性美的传统审美哲学。

  • 标签: 印度 宗教作品 乐舞艺术 审美哲学
  • 简介:新视野艺术节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定位截然不同的两者都呈现了一些有效的策展思路,两地经验可以互补不足以供日后的艺术节筹办者参考,但二者各属中型和大型艺术节,受规模限制,不太可能直接将对方的策略搬到两地实施。

  • 标签: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可视性
  • 简介:在中国,仅就歌剧创作而言,距今恰逢百年。20世纪20年代黎锦晖便开启了中国歌剧创作的艰难探索之旅。尽管其创作的儿童歌舞剧或是儿童歌舞表演曲还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歌剧,但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歌剧所专属的本质特征却是不容否认的。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的社会生活可谓波澜壮阔、风起云涌;包括歌剧在内的艺术创作同样异彩纷呈,看点多多。本文是为几个重要阶段的回顾,也是一番基于史料的思与述。

  • 标签: 中国歌剧 歌剧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 儿童歌舞剧 20世纪 歌舞表演
  • 简介:大型闽剧现代戏《生命》改编自20世纪90年代姜安创作的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长篇小说《走出硝烟的女神》。该剧于2017年开始创作,2018年由福建省实验闽剧院上演。本文主要结合笔者以往的表演经验及在现代戏《生命》的表演体验,讨论在现代戏中如何运用和发挥丑旦行当特色,塑造人物形象。

  • 标签: 闽剧 《生命》 丑旦 表演艺术
  • 简介:拍卖市场在2018年的整体行情仍处于调整期。尽管2014年和2016年市场略有回暖的趋势,但现在回头来看这种回暖只是短暂的阶段性回升。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从1993年至今的行情周期可以大致划分成发展期(1993年至2003年)、增长期(2003年至2011年)和调整期(2012年至今)。

  • 标签: 艺术品拍卖市场 行情
  • 简介:从2015年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创办以来,几乎每年都有极富现代女性意识的好评剧目,如梨园戏《御碑亭》、昆曲《伤逝》、越剧《潇潇春雨》《再生·缘》、黄梅戏《玉天仙》,等等,其中既有从女性视角对传统老戏的创新改编,也不乏借用现代故事进行的戏曲化再创作。尽管这些作品对女性主体意识的探索深浅不一,但或许可以大胆地期待:"小剧场女性戏曲"作为一种具备"现代"自觉的戏曲探索类型,正通过上海小戏节的凝聚效应逐渐成型。

  • 标签: 现代女性意识 戏曲化 小剧场 现代精神 上海 女性主体意识
  • 简介:苏琼的著作《跨语境的女性戏剧》将西方女性主义戏剧理论与中国现代话剧创作实践相结合,对我国现代女剧作家及其作品进行研究。本文为该著作的书评,旨在考察其对于我国女性戏剧理论建设的价值。

  • 标签: 女性主义 女性 戏剧 跨语境
  • 简介:位于广州的博尔赫斯书店这两年已成一种现象级代名词,它不仅仅是书店,更是作为一家独立艺术机构而存在。书店创始人陈侗本身亦是艺术家,他又是如何平衡这理想与商业之间的尺度,作出口碑与市场的呢?博尔赫斯书店无疑为中国独立艺术机构的实践提供了一个最为艺术化的样本。

  • 标签: 博尔赫斯 艺术机构 书店 代名词 艺术家 创始人
  • 简介:"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和哲学更高的启示"-此言据称出自贝多芬。相比其来源的可靠性而言,其内容的合理性更值得关注。音乐与哲学确有某种可比性,二者都密切维系着人类的智慧。1然即便如此,贝多芬此言依然需要某种证明。本文试图以一个特殊案例引发的学理思考,为贝多芬此言的合理性增加一个注脚。这案例与儿童有关,但它反映的学理问题深奥复杂并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 标签: 音乐会 学理 音乐表演 师生 超验 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