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戏曲成为传播新的民族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1949—1966年戏曲纳入新的文学秩序,戏曲改革成为有计划有步骤的国家意识形态实践的过程,彩调剧《刘三姐》的创编并推广到全国正是社会主义文学实验的过程。新的国家话语对其影响关涉创作方式、艺术形式以及作品内容,其创作方式使用了新推行的导演制,艺术形式则是采用广西宜山一带的彩调与民歌相结合,内容上在主流文学经验与意识形态的组织下,突出了阶级斗争、压迫与被压迫的主题。总之,彩调剧《刘三姐》诞生于新的民族国家文学话语之语境,是社会主义话语建构民间文学作品、干预民间文学创作与传播机制的呈现,这一话题对于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中的民间文学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启迪意义。

  • 标签: 国家话语 戏曲改革 彩调剧 《刘三姐》
  • 简介: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推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中国古代书法"专题陈列展,由甲骨开始,直至明清墨迹,一百二十余件文物精品展示出中国古代书法魅力。本文选取其中从唐至清有代表性的法书墨迹十四件,其内容包括写经、私函、题跋、诗词,形式包括手卷、立轴、楹联、尺犊。

  • 标签: 中国国家博物馆 古代书法 墨迹 典藏 赏析 书法家
  • 简介:本刊讯(记者刚罡)近日,“更@抽象”展贤于力利记艺术中心开幕,展出刘文涛、苏雨涵、严岩、杨黎明、尹戈5位艺术家的作晶,展监持续到8月31日。如果说2014年力利记艺术的更·抽象尝试着去呈现的是中国抽象绘画实践中更多的可能,“更”意味着重在更多的可能上,那么这一回的“更@抽象”预期的是去触碰中国抽象绘画实践的个案中,在美术学院教育背景下成长,选择绘画表达的艺术家们是如何基于内心需求所做出的改弦更张的抽象绘画实践,“更”意味着眼在变化的自觉上。

  • 标签: 艺术中心 抽象 绘画实践 展览 教育背景 美术学院
  • 简介:2016年6月15日,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系列活动组委会主办的“文房砚为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房制砚技艺精品展”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精品馆拉开帷幕。作为201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系列活动之一,本次精品展汇集了洮河砚、澄泥砚、端砚、歙砚四大名砚传统制砚技艺的代表作品,小器中闪耀出大匠之精神,厚土里淘出唐宋的金声玉振。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技艺 恭王府 国家级 学术研讨会 精品
  • 简介:“伤痕展陈”是以纪念灾难事件为目的的特殊设计命题。对于512抗震纪念设计而言,美国“9·11”国家纪念博物馆的展陈带给设计界诸多借鉴和反思意义。着眼于个体对灾难创伤的怀念与倾诉,以及群体对生命、民族精神等的感悟这两个大的方面。以设计启示的方式思考分析了512纪念的“伤痕展陈”应关注和反思的展陈体验设计及其蕴含的设计文化.灾难的纪念应重点传递出的抚慰心灵与致敬精神的价值、最终实现对成都抗震救灾精神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促进构建成都“文化之都”建设的文化多元性.

  • 标签: 伤痕展陈 汶川地震 抗震救灾 设计伦理 精神文化遗产
  • 简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大力运用也刺激电力行业的技术革新,主动降低成本,逐渐地走向现代化的、自动化的、高效率产出的现代化电气工程,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为方便的工具。

  • 标签: 电气自动化 电气工程 电力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