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怀素和张旭是二王之后草书艺术的创作高峰,成为后人取法学习的对象。当今草书创作在吸收二王小草和简牍书风上取得较大进展,如果能继续深入取法以旭素为代表的狂草书风,会取得与古人比肩的草书创作新高度。文章在梳理肯定以《自叙帖》为代表的怀素草书艺术特质后,指出了师法怀素重师承、重自然、重勤学的书法学习关键,会取得草书艺术发展的新成绩,实现草书艺术的复兴。

  • 标签: 怀素 自叙帖 狂草 继承 创新
  • 简介:怀兴是当代著名戏曲编剧之一。迄今为止,共创作戏曲作品22部,井多次获曹禺剧本奖、文华奖等全国性戏曲文学大奖。他的戏曲既有现代戏、传统戏曲改编,更有令其蜚声剧坛的历史剧。本文以郑氏的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分类分析其历史剧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笔者以为,郑怀兴历史剧中的女性不仅貌美,拥有不让须眉的才情和志向,同时也展示了她们在爱情与政治纠葛中的复杂心态。

  • 标签: 新时期 历史剧 郑怀兴 女性形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透过林怀民先生的作品,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其在舞蹈艺术中个人独有的意识观念,以及从这意识观念中衍展出的鲜明的导向独特性。林先生的舞作最值得关注的是他对人性、生活、文化、社会、历史、自然的深刻认知及透彻感悟,一种极其自觉的对人生价值、是非观念、大千世界的内在判断与深度思辩。

  • 标签: 林怀民 舞蹈作品 人文情怀
  • 简介:作为第十九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云门舞集《稻禾》于2017年10月18日晚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隆重上演,这是《稻禾》的第99场公演。在众多云门的经典作品之中,《稻禾》凭借其接地气的表达完整展现了整地犁田、培育秧苗等稻米的生命进程,以泥土、花粉、谷实、风和水等自然元素为题而起舞的写意风格有着其独特的审美意象,使云门在21世纪世界舞坛上大放异彩,

  • 标签: 林怀民 云门舞集 现代舞 舞台空间
  • 简介:怀国曾经是90年代初唱响"农家军歌"的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等作品组成了他的"农民形象系列",对军旅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陈怀国真正的收获是1997年7月出版的长篇小说.陈怀国超越了过去对农民子弟兵心理阴暗和卑琐的理解,凭借人物情感的发展,描摹出了人物成长的"心灵史",使作品达到了一个较高的艺术境界,把"农家军歌"唱到了最强音,是军旅文学的重大收获.

  • 标签: 军旅文学 心灵史 青年作家 农民形象 长篇小说 往事
  • 简介:怀民先生是中国二十世纪杰出的山水画家,也是著名的书画鉴藏家,他在鉴藏领域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以至于对他的画名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遮掩,其实抛开书画鉴藏的影响,从纯粹的创作视角来审视周怀民的艺术,仍能有很多发现。周怀民的山水画艺术取法师承更多偏重于宋画,

  • 标签: 山水画艺术 江河 鉴藏家 山水画家 二十世纪 创作视角
  • 简介:从2007—2012连续的五年间,王怀庆在不同的博物馆、美术馆做了六个带有回顾性质的个展。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他30年来艺术探索与追求的足迹。六个展览中的酋展“天工开物”是于2007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上海美术馆也是早在1989年收藏王怀庆奠定其艺术方向的作品《故园》一画的美术馆。此作看似平静而个人化,实则充满历史的沧桑与凝重。在多位艺评家的文章中都对此件作品有着多个角度的点评,而王怀庆本人也在2010年给朱青生先生的一封信中记述了他先后两次(1986年和1989年)创作此件作品的原委:

  • 标签: 展览 上海美术馆 2007年 2010年 艺术探索 天工开物
  • 简介:城镇砖雕《五子图》不仅雕工精美,而且意义深邃,是“耕可致富,读可荣身”的传统儒家思想的反映,更是中国传统吉祥图画和祝颂词的写照。关于“五子”的传说在《山海经》中就早已出现,历代相关记述也不胜枚举。文章通过对“五子”的历史追述来解释其所蕴涵的特殊的文化意义。

  • 标签: 砖雕 《五子图》 五子登科
  • 简介:新型城镇化不同于以往的城镇化,它更加关注人本身和人的发展。民间艺术等民俗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根性文化,理应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挥其反哺机能,因为民间艺术是广大民众智慧的结晶,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民族风格中饱含了强烈的民族情感,在族群认同建构和公民身份塑造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西藏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存在以下四组关系:传承与创新;机器与手工;传统与现代;生意与信仰。上述四组矛盾关系是可以化解的。城镇化带给民间艺术等民俗文化的负面影响使不少学者感到担忧,其实在城镇化进程中,民俗文化的淡化、弱化甚至消失并不是事实的全部,它也能从城镇化建设中找到发展空间。

  • 标签: 新型城镇化 西藏 民间艺术
  • 简介:传统村落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近年来政府逐渐认识到对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传统古镇的保护与发展放在统筹城乡发展和与人自然和谐发展的大框架之中,力图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中保留住传统古村落文化资源。本文以江苏常武地区传统村落为例,思考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 标签: 新型城镇化 传统村落 文化资源 常武地区
  • 简介:随着当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到来,局圄于农村乡土的农民画一度面临着创作人员流失,农村生活题材贫乏,创作式微等问题。农民画如何顺应时代之变,适应城镇化进程,甚至参与到城市文化空间的构建体系中去,为城乡的和谐发展,也为农民画的未来探求一条新路是文章探讨的重点。文章试从城市文化空间的四个分类——文化生态空间、文化产业空间、文化事业空间以及公共空间四个维度,结合上海区域本土的农民画实例,阐释农民画于城市文化空间构建的可能性与适用性。

  • 标签: 民间美术 农民画 城镇化进程 城市文化空间构建
  • 简介:历史上的宁夏银北地区①是经引黄灌溉得以开发的农业地带,也是当代宁夏地区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这一地区回族分布相对较少,但在诸多乡镇中仍保留着浓厚的传统经济成分,加之该区域所特有的自然环境和受其直接影响而形成的区域传统经济,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历程中,演进出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现象。本文以黄渠桥集市的变迁为视角,来洞悉本地区回族传统经济是如何借助集市这一社会共同体联结乡村社会并与市场经济相互适应的,从而在一定意义上来反映探究地区城镇化发展与回族传统经济相互整合的逻辑与基础性机制。

  • 标签: 城镇化 回族传统经济 变迁 集市
  • 简介:古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保护古村落,就是保存中华文明的血脉,保住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以筠溪为代表的绍兴古村落的保护,不仅要保护其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建立科学的保护与发展的理论体系,继承与发扬其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当地的农民营造一个适宜生存的美好家园。

  • 标签: 筠溪古村落 非物质文化遗产 规划 室内设计
  • 简介:古镇的更新,是产业的更新:古镇的复兴.是文化的复兴:古镇的发展,是与居民共同发展。古镇要呈现给大众的应该是一份记得住的乡愁.而活着的古镇才能感受乡愁。上海需要找到更能激发古镇内生动力、为古镇发展带来活力的功能.要树立有机更新的理念,使政府、居民、企业和游客实现共赢。

  • 标签: 古镇保护 城镇化进程 更新 乡愁 上海 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