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一、戏剧还有边界吗?当下学界中不少人习惯了盲目套用西方理论,然而我们在借鉴西方经验时如何借鉴?是描红照扒还是改编、移植,甚或解构,都应取决于我们自身的需要,以及对相关外国案例及其背景的准确认识。我1999年回国后向国内同行介绍了“人类表演学”这门在西方乃至世界各地迅速发展了二十年的新型人文交叉学科,其主要创始人理查·谢克纳更早的学术成就“环境戏剧”也被同仁介绍了进来,两个概念都引起了相当多的关注。

  • 标签: 环境戏剧 西方理论 人类表演学 西方经验 交叉学科 学术成就
  • 简介:戏剧能够以诗意与美学的意境,将舞台打造成摄人心魄的美学体验、重新发现自己的殿堂。从这一点来说,本届戏剧谷活动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聚焦,确实让我们看到了戏剧的天地可以有多广阔。

  • 标签: 现代戏剧 上海 原创 市民 大师 国际
  • 简介:创刊于1926年的《北洋画报》被当时的传媒界称为"北方巨擘",其中专栏"戏剧专刊"对于当时或是现在的中国传统戏剧研究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文章摘录《北洋画报》1928年5月30日所登笔名游天所撰《戏剧是"平民的"》一文,分析植根于民间俚俗文化的中国戏曲独有的艺术特质和"票友"文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传统戏曲现状及其在当下文化环境中的发展路径。

  • 标签: 《北洋画报》 戏曲 俚俗文化 票友 戏曲发展
  • 简介:文化是在反思中发展的,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反映社会热点,反映市民百姓所关注的社会问题,是一种文化自觉,也是戏剧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展演的剧目中绝大多数能够敏锐地反映现实,剖析人的心灵,充满时代感。

  • 标签: 戏剧家 民营剧团 文化自觉 舞台剧 戏剧工作者 戏剧场面
  • 简介:戏剧人物的塑造是粤剧演员表演能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需要粤剧演员具有深厚的功底和表演技巧。粤剧演员的戏剧人物形象塑造,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其中理解人物是粤剧演员体现人物的基础和前提,而体现人物则是粤剧演员理解人物的最终结果和实践应用。所以粤剧演员在戏剧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要注重对戏剧人物的准确把握,同时配以合理的表演技巧,从而保障塑造戏剧人物的成功。

  • 标签: 戏剧人物
  • 简介:花旦以其独特的唱腔、服装、妆容以及表演动作成了旦角中独具魅力的一部分。在进行花旦表演中,节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使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互相协调统一,还可以增加表演的艺术感,使其更加惟妙惟肖,这样观众就会体会到花旦表演中别具风格的艺术风格。节奏在戏曲表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同的戏曲可以根据剧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段,通过多种表演手段戏剧性的交叉、结合、衔接等方式使整个戏曲的节奏变得更加丰富.

  • 标签: 表演节奏 戏剧节奏 唱念做打 艺术手段 戏曲表演
  • 简介:剧目的推广、营销不应仅仅局限于内容方和演出中介商,提升观众黏性也应由产业链上的各环节共同努力,并且,他们都需要建立在对于观众群体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近年来,上海话剧演出市场快速发展,这不只表现在传统戏剧空间—剧场内的话剧演出量快速增加,还表现在商场、酒吧等新演艺空间内的戏剧演出快速发展,戏剧影像放映等新的戏剧传播方式的出现。这些新发展、新动向。

  • 标签: 话剧艺术 新业态
  • 简介:格洛托夫斯基在《迈向质朴戏剧》一书中向我们揭示了"早已有之却又被人遗忘的事物":戏剧在本质上所需要的不是华丽的外包装,而是人。对于当下电影创作而言,这些启示极具现实意义。我们提倡电影的质朴风格和质朴的电影类型,即是提倡对演员、对观众、对观演关系的重视,以及对灯光、服装、道具、音乐及后期特效包装的节制性使用。

  • 标签: 质朴戏剧 质朴风格 电影创作 质朴的电影 纪录电影
  • 简介:布袋戏作为闽台地区重要的传统戏曲类型,在诞生之初以草台班的形式走乡串镇进行表演,是名副其实的"野台戏"。在没有戏院等限定空间所带来的权力制衡的状态下,野台布袋戏的表演形式、表演内容都受制于野台这个特殊场域的权力结构。在野台布袋戏权力场域中,舞台、赞助人和艺师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尤以赞助人和艺师为要。赞助人作为表演经费的承担者,决定了野台布袋戏的剧本内容;艺师作为布袋戏的实际表演者,则对布袋戏的艺术呈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野台布袋戏 戏剧场 舞台 赞助人 艺师
  • 简介:戏剧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发挥着何种文化功能?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需要,是仅仅为了满足大众的娱乐休闲,还是城市文化品质构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什么"上海文创50条"中会提出"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目标和要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演艺业态与模式?这些都是值得深长思考的问题。

  • 标签: 城市文化品质 现代戏剧 上海 增添 国际化大都市 文化功能
  • 简介:1576年,詹姆斯·拜贝尔建造了第一个真正的英国剧院,称为'theatre'。后来,逐步形成各种式样的剧院,有专供王宫贵族看戏使用的古典式剧院,有容纳上千观众的露天公共剧场,还有考究而小型的私人剧场。到19世纪20-30年代,伦敦又掀起一股建设新剧院的风潮,19世纪20年代伦敦建成了3座新剧院,到30年代又新建了至少14座剧院。当时大型的露天剧场往往建在市中心外围,即泰晤士河的南岸地区。今天的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并称为世界戏剧的两大中心之一。

  • 标签: 泰晤士河 英国戏剧
  • 简介:在党的十九大胜利结束之际,由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主办,《上海艺术评论》和《电影新作》杂志社协办,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和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承办的"反腐题材影视戏剧创作的现状与前景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10月29日在同济大学顺利召开。

  • 标签: 影视戏剧 反腐败斗争
  • 简介:在当今文化艺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多数艺术形式都发生了改变,变得更加多元化。因此,数字技术在舞台设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戏剧作为中国古典戏剧的一种,影响力非常大。数字技术带给了传统戏剧更多的创新与创造,也使舞台设计拓宽了新的视野,打开了新的思路。数字技术与传统戏剧舞台设计的结合是新时代人们更加容易接受的思想观念和艺术形式,在表现形式上更为现代化和多元化,符合当今人们的审美需求。

  • 标签: 舞台设计 传统戏剧
  • 简介:跬步千里,社会的多元和包容在当下受到难以置信的挑战,戏剧的社会意义,所有文化作品的社会意义,是应该在所谓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之外尤其应该被讨论以及被重视的。六月应该是英国最可爱的季节,带着夏天的憧憬和希冀还有长长的白日光阴,在阳光下眯着眼看伦敦会恍惚觉得这个城市的一切都美好起来。

  • 标签: 变性手术 跨性别者
  • 简介:戏剧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发挥着何种文化功能?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需要?是仅仅为了满足大众的娱乐休闲?还是城市文化品质构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什么"上海文创50条"中会提出"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目标和要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演艺业态与模式?这些都是值得深长思考的问题。

  • 标签: 现代戏剧 进行时 隐忧 成功 国际化大都市 城市文化品质
  • 简介:儿童剧的观众主体为少年儿童,这就要求儿童剧作品应当立足当下,有着更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更崇高的美学追求。因此,创作者应当遵循戏剧创作的一般规律和尊重戏剧观众的审美需求,给予不同年龄层次儿童剧观众以审美的愉悦体验。儿童剧演出市场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与话剧、音乐剧等其他舞台艺术门类不同,儿童剧受众主要是儿童、少年。

  • 标签: 戏剧创作 戏剧作品 艺术剧场 校园戏剧 少年儿童
  • 简介:爱美剧运动提倡以业余演剧挽救早期话剧的危机,原因在于其认为文明戏的衰落,是源于话剧职业化构成了话剧发展的障碍。然而文明戏的衰落并非由于职业化,而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从事者对方法、技术和演剧规范的生疏,以至于无所顾忌地胡乱发挥而致。而在新兴话剧立足未稳,专业规范、创作观念尚未完整之时,孤立地反对职业化,也模糊了掌握话剧创作所必需的技术方法的难度。业余演剧本身也不足以自发地产生演剧的创造力,相反还可能把演剧活动带入没有约束的散漫状态。后来话剧的发展表明,真正使得中国建立起本土的话剧体系的,正是职业化的作风和对专业方法的探索钻研精神。

  • 标签: 早期话剧 演出 导演 演员
  • 简介:自2015年国内首度出现沉浸式戏剧(ImmersiveTheatre)始,到2017年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引进并制作的中国版《不眠之夜》顺利完成千场驻演,短短三年间,这一"新鲜舶来"的戏剧样式在上海站稳了脚跟,并俘获了大批的拥趸。有自媒体甚至认为,2017年是上海沉浸式戏剧的"大年"。一《死水边的美人鱼》(导演:孟京辉;演出时间:2015年;演出地:北京蜂巢剧场),是我国首部沉浸式戏剧

  • 标签: 沉浸式 观演关系 观众参与 商业元素
  • 简介:近期,上海《关于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白玉兰戏剧奖作为上海的一个文化品牌,以公开、公平、公正赢得人民的口碑、专业的肯定,从而奠定行业内的基础,成为放飞艺术人才、锤炼艺术精品的平台。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影视产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电视节已举办24届,积累了丰厚的获奖作品。立足上海、放眼世界—上海国际影视节本着这样的初衷,开展与戛纳电影节的合作,融合激荡,相互借鉴,多轮驱动,放大格局,主动拥抱世界顶级电影节,融入世界电影浪潮,推动世界电影前瞻的思想、理念、技术和精神的不断革新。

  • 标签: 电影节
  • 简介:大制作已成为舞台艺术的时代症候,过分追求“大”使得戏剧艺术表现出注重形式、弱化主题内涵、提高舞台硬件、主题宏大缺乏烟火气、重视大戏忽视小戏等不足。当代戏剧应从传统戏曲中汲取营养,平衡“大”“小”关系,回归以内容为本、服务人民、服务生活的本质追求。

  • 标签: 戏剧艺术 大制作 时代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