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一、目前国内对于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研究动态国内目前对于我国民族舞蹈的研究相对全面,主要书籍有2009年12月16日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国舞蹈家协会教学委员潘志涛教授主编的《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在这之中就详细地介绍和分析了我国各地区的民族舞蹈的特色与传承方式。

  • 标签: 中国 民间舞 特色 研究 舞蹈 民族
  • 简介:根据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湖南地区的青铜文化在公元前十二和十一世纪(即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空前发达,体现出显著的地域性。据不完全统计,湖南出土包括举世闻名的皿方罍、人面纹方鼎等在内的商代青铜器四百余件,是我国南方出土青铜器较多的地区之一,因而备受海内外学术界关注。

  • 标签: 人面纹方鼎 西周早期 青铜文化 商代晚期 博物馆藏 考古材料
  • 简介:为加强湖南舞台艺术创作生产规划工作,敦促、落实2014年省直艺术表演单位艺术创作生产计划,湖南文化厅2014年1月2日上午在湖南艺术研究院召开了“2014省直艺术单位艺术创作座谈会”。

  • 标签: 舞台艺术创作 艺术单位 湖南省 座谈会 运筹 艺术研究院
  • 简介: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景观越来越稀缺,质量也大打折扣。为了让人们从“方盒子”似的建筑内走出来,去享受城市景观带来的文化与乐趣,城市景观的复兴与发展势在必行。文章主要针对“衡阳八景”的历史及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挖掘衡阳的城市景观文化价值及生态意义,进而为恢复与发展“衡阳八景”奠定现实基础。

  • 标签: 衡阳八景 文化价值 生态意义
  • 简介:从来没有意识到湖南话剧的历史会有这么丰厚!自从中国的话剧诞生之日起,湖南的话剧就紧紧相随:中国话剧史绕不开的人物欧阳予倩、田汉、刘保罗、唐槐秋、周贻白、向培良、张庚、欧阳山尊等都出生在湖南;而陆镜若、顾无为、余上沅、熊佛西、郭沫若、董每戡、洪深、曹禺、吴祖光等等话剧大家,也都在湖南的舞台上有过精彩的亮相!在风起云涌的五四运动时期,在激情如火的大革命时代,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在烽火连天的解放战争年代,湖南话剧从来不曾缺席!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余年来,话剧也跟随着年轻的新中国同甘共苦、探索磨砺……

  • 标签: 话剧史 湖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 前言 五四运动时期 新中国
  • 简介:我从湖南来!从神话的故乡来!乘着百凤朝仪的翅膀,和着湘灵鼓瑟的节拍。抚南风幽幽,闻韶乐天籁。难忘始祖神农的一犁春雨,亲吻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从此华夏的星空,有了爱的相拥,血的根脉。

  • 标签: 配乐诗朗诵 《我从湖南来》 内容介绍 艺术欣赏
  • 简介:2009年2月13—14日,湖南文化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会议提出要抓住当前机遇,促进全省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湖南于2006年正式提出“文化强”。去年,我省文化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6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1%,所占比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 标签: 文化工作会议 文化事业发展 湖南省 繁荣 文化局 长工
  • 简介:衡阳湘剧现代小戏《妈妈,儿子回来了!》试图对军人忠孝两难问题进行探讨,很有现实意义。作为军旅题材小戏,该剧没有气势磅礴,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没有正面描写军人抗洪抢险,保家卫国的光辉形象;而是讲述了军人替友行孝,回家看母亲的故事。一者,从侧面讴歌了和平年代军人尊重自己的职业,捍卫自己的使命,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和伟大。再者,通过军人替友行孝,义薄云天的行为,引发观众对当下军人忠与孝的两全命题进行思索。

  • 标签: 衡阳湘剧 军旅题材 战争场面 义薄云天 正面描写 母亲的故事
  • 简介:文章以三亚凤凰镇回辉、回新两村的实地调查为基础,概述了三亚回辉、回新两村回族居民的教育状况,从国民教育和伊斯兰文化学习两个部分进行结构式分析,对该镇的回族教育形态和目前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意见。

  • 标签: 三亚回族 国民教育 伊斯兰文化
  • 简介:21世纪以来,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怀化热烈响应并积极开展了新课程改革,从内到外地开始实施课程改革教育方案,小学音乐教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对于儿童来说,音乐最重要的不是表演也不是'艺术'这类的词语,而是他们内心深处最自然的情感表达。音乐教育带给儿童的是更为丰富的拓展力,是不断延伸的行动力。

  • 标签: 小学音乐教育 怀化小学 湖南怀化
  • 简介:近来,几乎所有的戏剧界人士都在抱怨:“写新戏难,新戏要写出新意更难!”这不仅是近年来湖南戏剧创作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全国戏剧创作的通病。无怪乎一位评论家在对全国近几年上演的新剧目进行整体扫描后,禁不住发出感叹:冷静地审视当前戏剧创作的现状,或可得出这样一种判断——每年从中央到省市以至地、县各剧院(团)排演的新剧目总在几百部,数量不可谓不丰硕,其间确也产生了一些极富创新,令人耳目一新的真正意义的新作。但更多的恐怕还是些似曾相识,总难摆脱老套、旧套、俗套的缺少新意之作。这种新戏不新的现象困扰我们的戏剧创作由来已久了。对戏剧事业造成的损害亦有目共睹。它不仅无谓地耗去了

  • 标签: 戏剧创作 审美个性 新剧目 真正意义 剧作家 重大题材
  • 简介:传统工艺品是民族文化具有生命力的重要载体,传统工艺品制作业是一个涉及民族艺术、民族文化等多种领域的特殊行业,街津口赫哲族乡传统工艺伴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正日益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使街津口赫哲族传统工艺更好地走向市场,有望成为旅游开发的支柱产业.

  • 标签: 赫哲族 街津口 传统工艺 传承情况 生产销售
  • 简介:湖南戏剧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木偶皮影戏是湖湘文化在艺术上的形象展示。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留存,经历了从繁荣到没落到振兴这样一个过程。随着湖南木偶皮影戏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的变化,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的文化娱乐丰富多彩,电影、电视、电脑等传媒艺术不断冲击着木偶皮影戏这种“小儿科”艺术,木偶皮影戏何去何从?

  • 标签: 湖南 历史探源 当代 历史文化遗产 湖湘文化 皮影戏
  • 简介:桦皮制品曾是北方渔猎的各少数民族生活的日常物用,本文描述了黑龙江黑河新生鄂伦春民族乡新生村桦皮制品的制作、类别、工艺以及销售等情况,并对这种传统工艺的保护和发展做出了进一步的探讨.

  • 标签: 桦皮工艺 保护 发展
  • 简介:为了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广大教师的学术水平,加快学院专业建设的步伐。2013年度,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科研处紧紧围绕学院筹建恢复本科的办学思路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学科建设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院系两级学术讲座活动。本年度共举办学术讲座25场,参加讲座的师生超过6800人次,先后邀请2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事业单位高级管理人员来学院讲学,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和反响。

  • 标签: 职业学院 学术讲座 艺术 湖南 侧记 人才培养模式
  • 简介:湖南花鼓戏的形成是我国戏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省人民群众非常爱看花鼓戏,非常爱听花鼓戏音乐。湖南花鼓戏形成于清代初期(1619年左右),经过了三百多年的长期复杂的演变、发展,才提高到当今这样的程度。湖南花鼓戏及音乐(包括传统的剧目和唱腔,改编、创作的剧目和新腔)是广大劳动人民和无数的先辈艺人及解放后广大的文艺干部、文艺新兵,依照花鼓戏自身的发展规律,在艺术舞台上,经过千万次的创作实践,而逐步完善的。有些剧本和音乐唱腔,已成为当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广为流传的优秀作品。

  • 标签: 发展趋向 湖南花鼓戏 新音乐 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群众 创作实践
  • 简介:动漫创新型人才的缺乏与当今湖南不合理的动漫设计艺术教育密不可分,湖南动漫教育教学存在专业方向模糊,人才定位缺乏层次差异感,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诸多问题。湖南动漫创新性人才培育有几条基本的途径:一是改变湖南动漫教育的体制建设问题;二是科学解决动漫课程建设问题;三是产学研互动发展的途径。如何解决创新性动漫人才培育问题,将决定湖南动漫设计艺术教育发展方向,乃至于湖南动漫未来的走向。

  • 标签: 动漫 创新型艺术人才 教育 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