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看画和看人相类,有经常相看而无动于衷者,有一见而倾心者。我看画可谓多矣,十数年来,国内画集、画刊日增,始则一页一页的看,继之,一册至手,一捋而过,不是'一目十行',而是

  • 标签: 程风子 读程 风子画
  • 简介:拜读《书法》二○一三年第九期谷国伟先生所撰《新出土北齐〈和源墓志〉》(以下简称谷文)展示的精湛书法艺术,颇受教益,但发现文中存在一处错误尚需考辨纠正。谷文称:“墓主人和源,卒于天统三年(五六七)二月八日,享年五十四岁,死后葬于横河(广东博罗县的西北部)西二里。”由志文知,和源生前官拜北齐“幽州范阳太守”。如此则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当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

  • 标签: 北齐 墓志 辨正 南北朝时期 书法艺术 《书法》
  • 简介:2018年8月23日,中闯美术出版总社在第25届北京国际图:挡博览会举办了‘《黑土的故事》新书发布氍木刻连环画座谈会”。活动中,巾围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月沐先生介绍了连环画走出去的优势和近年来连环圃走出去的成果.并对连环画未来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引人深思。《黑土的故事》的策划者,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林阳先生重点讲述了,将这件在中同现代木刻连环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佳作重新整理并再版的意义,并对中网和外国木刻连环画交流的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 标签: 故事 黑土 美术出版 连环画 副总经理 走出去
  • 简介:四川画家陈庄的书法艺术志在新奇,自成一格。他坚持融合创新,广泛吸取,以篆隶笔法结合行草用笔,不矫揉造作,朴拙女方,真情实感。其大量汲取先秦刻字和汉砖石瓦,五体并用,结字奇险,风神微妙,呈现了一派浑厚雄强的境界。

  • 标签: 陈子庄 书法 朴拙 雄强
  • 简介:书法创作,可以狭义和广义观之。狭义,是指书法家通过构思创作出新颖之作;广义,是通过数年、数十年探索.形成自己的风格。风格本身是体现书家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的,因此书法家写出的作品也就成了艺术品,其个性气质、

  • 标签: 书法创作 审美趣味 审美理想 个性气质 书法家 艺术品
  • 简介:我在自己的博客中有时写一些星星点点的教学体会.其中包括在绘画训练课堂上脱口而出的有关学习心理.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关键”。这些词语与学生们的生活十分接近.且在绘画训练的特定环境下.又生成了新的内涵.别有意味。学生喜欢听.容易记住.教学就有效果。为此.笔者略作整理与同行交流。

  • 标签: 绘画教学 “词” 杂谈 绘画训练 “关键词” 学习方法
  • 简介:浊水菱叶肥,清水菱叶鲜。义不游浊水,志士多若言。潮没具区薮,潦深云梦田。朝随北风去,暮逐南风旋。浦口多渔家,相与邀我船。饭稻以终日,羹莼将永年。

  • 标签: 扇面 行书 志士
  • 简介:《爨宝碑》又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宝碑》,碑刻署年为“太亨四年岁在乙已”(即义熙元年,公元四〇五年)。《爨宝碑》正书,碑文十三行,每行三十字。下另题立碑人名十三行,每行四字。两晋有禁碑之令,故当时刻石流传很少。《爨宝碑》自清代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出土于云南南宁(今曲靖县)以后,即为世所重,成为研究由隶书向楷书过渡阶段的典型实物。该碑书法结构古朴,方正有劲,拙中带巧,古气盎

  • 标签: 宝子碑 技法讲座 爨宝子
  • 简介:泓同志撰写的《通向纯视觉艺术的中国书法》一文拜读后很受启发。谢呼吁我们要抱着艺术表达感情,抒发个性的态度,大胆地抛弃过了时的无法寄托的形式,并且用大段文字为此而立论然而拜读之余,却觉得该文立论苍白,论据荒诞不

  • 标签: 谢子 艺术表达 艺术形式 视觉艺术 大段 具象绘画
  • 简介:隋唐时期出现在中国的塔形香宝、舍利盒及塔式罐,造型源自古代印度的一种日用器。在古代印度,这种塔形器作为盛器,可能被用来盛放香料、调料等物品,后来又被借用为舍利容器。随着中印交往密切及佛教传播,塔形器作为香宝及舍利容器传入中国,并被吸收入墓葬,成为一种明器,即塔式罐。

  • 标签: 塔式罐 香宝子 舍利盒 印度 佛教
  • 简介:日前,全国第三届冰心散文奖评选揭晓,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徼省散文家协会副主席周牛的新作《漫天旗云》荣获优秀作品集奖。全国冰心散文奖是依据已故著名作家冰心先生生前遗愿由其本人捐资设立的,它是继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之后国家官方设立的最高文学奖项之一。《漫天旗云》是周牛先生

  • 标签: 全国冰心 冰心散文 周子牛著作
  • 简介:枢是20世纪广东画坛重要的书画家,目前学术界对他的研究有限,很多散见于不同出版物的史料尚未被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加以利用,对其一生的成就的讨论,仍停留在国画与书法领域.在卢枢不同时期的人生历程中,尤其是前半生,紧密地与当时的艺术进程展开互动,此后逐步建立起质量可观的艺术品和图书收藏.卢氏后人手中迄今尚保存了一批20世纪前半期友人致卢枢的信札,它们是重构卢氏人际关系和交游网络不可多得的私密史料.本文着重讨论三方面,一是挖掘史料,重建卢枢早年介入艺术界的人生与经历;一是探讨卢氏在书画、文献领域的收藏;一是借助不蠹斋友人书札探讨卢氏的交游网络,尤其是他与晚清遗老汪兆镛与广东藏书家莫伯骥的交往.

  • 标签: 卢子枢 收藏 交游 汪兆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