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罗马美术是欧洲古代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吸收了古希腊的艺术成就,并在保存和继承的基础上将西方美术推向新的高峰。古罗马与希腊一起,为人类早期文明缔造了辉煌,从而成为西方文明的滥觞。古罗马文明取得的独特艺术成就,为世界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一、伊特鲁里亚美术在古罗马文明诞生和成熟之前,亚平宁半岛存在着另一种古老文明,就是伊特鲁里亚文明。它的所在地是现在的意大利托斯

  • 标签: 古罗马 罗马美术
  • 简介:公元前二世纪,罗马政权征服了旧王朝的各个国家,新兴帝国的崛起犹如初生的日头,本着对未来的希望与一心要用智慧寻求、体查天下之一切所有而带给艺术的日见昌盛,开启了罗马艺术的新篇章。众所周知,罗马人最突出的成就是建筑、道路、输通水道、公共浴场等等。直至今天,仍令环顾于其中的人们神往不已。

  • 标签: 罗马人 艺术 盛衰 公元前
  • 简介:罗马的石头及其他──意大利访古散记(四)钟涵(六)威尼斯一到威尼斯,我立即明白:它迷人的景色成全了威尼斯画派的产生。这个接近东方的水之城,濒临大海,180条运河纵横交错,几百架桥如飞虹卧波,两岸密集的、像从水里升起来的建筑,包括200处宫殿、10个教...

  • 标签: 样式主义 文艺复兴 意大利 威尼斯画派 折衷主义 罗马
  • 简介:罗马的石头及其他──意大利访古散记(二)钟涵(二)基督教艺术罗马的石头历经浩劫。北方蛮族入侵焚掠,基督教一上来把异教偶像打翻在地,还有罗马人自己糟蹋。兴建君士坦丁凯旋门,不惜拆旧拼用(这使我想到圆明园劫后残物之被搬用)。而马尔库斯·奥列留斯帝的骑马像...

  • 标签: 哥特式教堂 意大利 基督教艺术 罗马 文艺复兴 宗教艺术
  • 简介:《博物志》作为西方艺术史早期的一部重要文献,记载了公元一世纪之前的西方古典世界的传统思想与艺术脉络,有所侧雩地描述了古罗马人在艺术收藏与赞助领域的趣味与智性世界。其中,肖像作为古罗马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艺术品,其表现形式、艺术风格与社会功能都带有古罗马世界深深的烙印。本文以梳理老普林尼的《博物志》为出发点,通过探寻古罗马肖像艺术所处的历史情境,蓟析老普林尼笔下的肖像艺术传统与具有写实倾向的罗马式肖像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从而试图还原历史的语境来理解肖像艺术在老普林尼时期以纪念性为主的社会政治功能。

  • 标签: 《博物志》古罗马 肖像 写实 纪念性 功能
  • 简介:辉煌而绚烂的古罗马历史与文化引发了无数文学艺术家对其赞颂与歌咏。本文试从19世纪英国画家笔下表现古罗马的艺术作品入手,以历史画、风景画与风俗画三类题材为研究对象,解读19世纪英国画家在新的政治与历史语境下,对古罗马文化与历史的新理解与新认识。这时期以古罗马为创作主题的作品中,一方面流露出对昔日强大罗马帝国衰亡的感伤之情;另一方面更在于警示19世纪的英帝国要以古罗马的历史为鉴。

  • 标签: 古罗马 19世纪 英国艺术 历史画 废墟 风俗画
  • 简介:“学术中没有保留席位”。当我开始准备本文,以纪念我亲爱的受人赞赏的朋友、曾经的学生西克斯滕·林布姆[SixtenRingbom]时,不由地想起阿比·瓦尔堡[AbyWarburg]的这句话。我记得他最有意思的论文《石头、风格和真相——斯堪的纳维亚建筑中自然石之风尚1880-1910》,^1罗马式风格的复兴在这篇论文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于是我想提出以上题目作为纪念集论文。

  • 标签: 艺术史 罗马 考古学 斯堪的纳维亚 论文 纪念
  • 简介:查尔斯·威尔逊·皮尔[CharlesWillsonPeale](1741-1827年)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早期美国著名的肖像画家,富兰克·弗涅斯[FrankHeylingFurness](1839-1912),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早期美国著名的建筑师.这两位生活年代相差了近一个世纪的美国人,他们的名字却都和一座美国历史上最早建立的美术学院紧密相连.

  • 标签: 美术学院 威尔逊 查尔斯 兰克 19世纪中期 美国人
  • 简介:2008年10月10日,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在北京会见了参加“中法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高层论坛”的中国和法国的专家学者。法国专家由法兰西学院院士团组成,包括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院士、终身秘书长、画家阿尔诺·多德里夫,艺术院院士、执行主席、画家伊夫一米勒冈,艺术院院士、雕塑家让·卡尔多,艺术院院士、摄影家吕西安·克莱格,艺术院通讯院士、建筑师让·弗朗索瓦·高利尼永,艺术院院士、音乐家弗朗素瓦·贝尔纳·马士,艺术院自由院士、医生、作家和诗人弗朗索瓦·贝尔纳·米歇尔,艺术院院士、建筑师罗歇·戴利贝尔,艺术院院士、音乐家埃蒂特·卡娜·德·诗兹女士,

  • 标签: 法兰西学院 专家学者 副部长 文化部 院士 艺术
  • 简介:处在同时代的汉代嘉祥武梁祠画像石与古罗马图拉真记功柱,从图像,时空及社会历史、哲学思想渊源上等等有那么多的不同,但在不同的背后,我们仍然能隐约地感觉到很多的"同"。从这两件作品的风格、构图、用线、时空观等方面未进行比较,这种种的"同"上,意味着艺术的起源是相同的,而人类的思想总是相似的,艺术是质不同而韵同,殊途而同归。

  • 标签: 武梁祠画像石 图拉真记功柱 比较
  • 简介:笔者2012年受邀成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负责讲授学校春季和秋季学期的ART100课程。授课过程经历了课程登陆、学生选课、预听课、授课、网上交流、成绩录入和课下互动等完整教学环节,访学期间还全程参与了学校日常的各种教学活动,结合美国大学独特的教学环境,探讨了ART100课程构架和创新性应用以及美国大学美术通识教育的深层内涵。

  • 标签: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美国大学 课程构架 通识教育 教学实录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