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公共领域概念中的各要素出发,通过政治哲学中对“公共”概念的理解来探讨它对公共艺术“公共性”实现途径的启示。公共艺术的“公共”概念及其实现方式受时代的差异性影响,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来探讨公共领域中那些影响着公共艺术“公共性”实现的因素。

  • 标签: 公共领域 传播媒介 公共道德 公众权利
  • 简介:自20世纪90年代“公共艺术”被引入中国开始至今,公共艺术的概念一直在拓展。随着各类以“公共”为话题的艺术节、雕塑展的相继出现,如今,对公共艺术的讨论不单指置于公共空间中的雕塑、壁画,还包括公共建筑、公共景观、网络空间等领域,涉及公共道德、公共关系、公共生态等主题。公共艺术不再仅仅是“美化”城市空间的装饰品,或主流意识的物化,其价值来自作品本身可参与、可讨论、可分享等特质,是能创造出思考与问题的空间形态,承载了重构区域性人文景观、活化社区关系、丰富人文生活等功能。因此,今天的公共艺术在以哪些方式介入景观、参与城市发展、引导公众反思和重建社区关系?公共性如何体现?艺术家在其中又扮演着哪种角色?此次公共艺术专题邀请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国家的五位实践者从雕塑、建筑、设计、组织筹划等多个方向对公共艺术进行探讨,意在呈现一个多元的视角去探讨更广义的公共艺术现状。

  • 标签: 公共艺术 公共性 公共建筑 公共景观 人文景观 社区关系
  • 简介:学科的交汇让当代艺术与公共艺术的边界更模糊,思想则更开阔。“公共性”“在地性”“介入性”显示出二者的不同亦是相互交汇的可能。西方当代艺术家在建构自我体系中,借用公共艺术形式、向公共领域延伸在思想维度上为公共艺术带来了新的文化承载与信息。在中国,当代艺术也不断与公共艺术融合。无论是公共艺术实践中面对新语境的“随缘式延续”,还是公共经验搬入艺术系统的“顿悟式阻断”,或是寻常物的异常化,抑或是行动、科技、公共事件的巧妙结合,这些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公共艺术实践,让两者都迸发出更大的能量,不断向前延伸。

  • 标签: 公共艺术 在地性 介入性
  • 简介:本文将以西南腹地乡村与工业遗址空间中发生的丰富实践案例,在“艺术介入乡村”的流行语境下,探讨艺术参与社会的文化态度,提出“以无知者的姿态、以浸润的方式”来面对中国城乡现场的公共艺术全新思考和艺术融入社会的美学生产与意义建构方法论。

  • 标签: 公共艺术 腹地现场 无知者 游牧 美学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