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我彭志,1954年生,湖北省孝感市人。武汉大学毕业。现为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我的画:作为一名画师也要以为社会服务为中心,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为人民创造奉献真、善、美是画家的最终目的。我画梅,以继承传统人手,以气胜、以格胜,追求大气、骨气、清气,以表达梅花的一种内在生命力和精神品质。

  • 标签: 中国美术家协会 1954年 为社会服务 湖北省 大学毕业 继承传统
  • 简介:回族。1970年1月出生于河南省周口市。本科学历.国家二级美术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周口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周口市青少年美术家协会主席。现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班。1999年6月,国画《六艺图》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并刊入画集。同年9月,

  • 标签: 美术家协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 周口市 本科学历 美术作品 宋志刚
  • 简介:本文从木雕文化的视角.从撑雕刻艺术的成因及演化出发.以浙西霞山为背景.着重从最具代表性的撑样式加以对比阐述,从一个侧面反映霞山精湛的木雕工艺文化.借以向世人介绍霞山独特的历史人文特征和丰富的文化积淀。

  • 标签: 民居 撑拱 雕刻 文化
  • 简介:充满诗意充满绿色的4月绿城郑州,迎来了“中国·马来西亚建交30周年国际书画展览”。展览期间,本刊记者受主编、副主编委托专程采访了马来西亚著名书画家、马来西亚国际现代书画联盟总会长符永博士。符博士就马来西亚联盟结社的宗旨、书画联谊、创作活动、个人艺术创作及艺术创作有关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现予以编发(文稿根据采访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 标签: 艺术创作 采访记录 书画艺术 书协 抽象表现主义 中国画艺术
  • 简介:姚国瑾:张世是宗董其昌的。董其昌《魏平仲字册》云:“作书与诗文同一关捩,大抵传与不传,在淡与不耳。极才人之智致,可以无所不能,而淡之玄味,必由天骨,非钻仰之力、澄练之功所可强人。”

  • 标签: 选书 工程 董其昌
  • 简介:2004年、2006年,由福建美术出版社陆续出版《曾彩墨山水画》和《曾画山石》、《曾画云水》、《曾画树木》、《曾写生选》系列山水技法类图书后。

  • 标签: 彩墨山水画 美术出版社 编后 画集 写生
  • 简介:的作品让我们重返现实主义的一个中心命题,对“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的深切关注。更确切地说,是对社会底层的那些弱势群体的深切关注。在王,则是对那些从田间走来的下矿井,打零工的民工兄弟们的深切关注。多少年来,他一直在画他的“老万”系列,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群体。

  • 标签: 王刚 人文关怀 艺术感 力量 人性 弱势群体
  • 简介: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油画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大美术系,1989年结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第四届研修班,1994年获德国特殊艺术家资助,赴纽伦堡美院讲学,后攻读研究生课程。有作品参加第六、第九届全国美展,全国青年美展,中国油画展,中国艺术大展等。

  • 标签: 油画艺术 中央美院 朱刚 中国美术家协会 硕士研究生 形与色
  • 简介:在吕澎的心目中,1996年之后的张晓或许是他自己,但1996年之前的张晓却绝不仅仅是他本人。在这部叙述艺术家前半生的书中,出现了太多诸如苦闷、孤独、疲倦这样的字眼,出现了太多有所指涉的意向,例如圭山,一个对于他们来说有着特殊精神寄托的地方。他在书中写道:

  • 标签: 历史 血缘 精神寄托 艺术家
  • 简介:  王先生的作品在隶楷之间,似取法西晋、十六国时期的、或曾直接、间接受过其影响,古厚朴茂,稚拙态憨,以情架构,以构显韵,崛强有力,且整篇章法平稳,各个部分安置妥贴周详,是一篇不错的作品.……

  • 标签: 常州市王刚 江苏常州市 王刚作品
  • 简介:张晓的视觉图像表达,扑面而来的是一种难以名状和不可思议的伤痛的事实,它让阅读者充满令人心痛的感伤和无奈,反思和警醒。

  • 标签: 中国人 视觉图像 阅读者
  • 简介:每每提起冉这个名字,就让人联想到染颜色的“大染缸”,或许就是这个名字让他和少儿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让他走上了为之一生奋斗的少儿美术教育的道路。他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强调的是美学涵养和发散思维培养而非美术技法的训练,他也根据不同年龄段设置不同的课程,在整个教学中还要关注儿童的心理成长。

  • 标签: 少儿美术教育 版画教学 真情 课堂 大爱 发散思维培养
  • 简介:从“艺术见证”这一思想视野看,张晓的40年艺术生涯及其图像文本不仅是一个艺术风格史或形式理论的话题,而且是一个深度地卷入了个体生存的病理创伤、心理记忆与历史叙事等相关关系的存在论问题。张晓的艺术史价值在于他有力的以视觉方式为我们的创伤记忆提供尽可能多的直观图像与视觉物证。

  • 标签: 张晓刚 创伤记忆 视觉物证 艺术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