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传统文化思想书法创作唇齿相依。书法因文化的寄托而意味深长。文化因书法得以发扬光大。学问涵养是书家的第一要义,杨守敬云:"学书有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二要学富,学富则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超轶等伦者也。"古人重笔墨更重文化,将文化作为终生追求,书道并进,较之当下书家有明显不同。

  • 标签: 书法创作 传统文化思想 书道 罗万 书法发展 黄州寒食帖
  • 简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读内江画家廖心永的《采莲图》。耳畔仿佛飘来婉转悠扬的江南民谣。思绪撑,竿长篙,顺时光之水,回溯到充满诗情的唐宋,甚至更久远的年代……

  • 标签: 廖心永 《采莲图》 中国画 绘画评论
  • 简介:《师范书法基础教程》系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编辑,作为师范类学校专业教材出版发行的。书的封面除了书名外,还有两行字格外引人注目,一是“教育部规划教材”;二是“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一教育奖”。由此可见,该教材的权威性及高品位,不容置疑。

  • 标签: 师范类学校 书法教育 教程 中国书法兰亭奖 中国教育学会 专业教材
  • 简介:在新千年刚刚开始的1月24日晚上7点35分,一位善良、聪颖、勤劳和真诚的女艺术家———王内先生离开了我们。王内,法文ReneeOin,原名ReneeJune-Nikel,1912年4月17日出生,法国巴黎人。年轻时曾在法国尼斯图案美术学校和巴黎高等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在学习期间认识了中国同学王临乙,两人喜结伉俪。为了忠贞的爱情,也为了支持丈夫开拓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报国之心,她抛弃了法国繁华富裕的生活,于1937年2月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民族生死危亡的关头。她跟随丈夫和国立艺专的师生们踏上了颠沛流离之途。她脱下了巴黎时髦的长裙,肩背着包袱,爬山涉水,忍饥挨饿,和到处逃难的中国平民百姓们共同经历了国破家碎的苦难岁月。与此同时,她也看到了艺专师生们在朝迁夕徙的困难条件下,坚持教学的坚强意志和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伟大力量。在这悲惨而壮烈的磨砺中,她的情感获得了新的升华,她从钟爱一个坦诚正直、才华出众的东方青年,进而更爱上了赋予这个青年资质的母体———伟大、勤劳而勇敢的中华民族。从此,她不仅把自己的命运和这个青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也把自己的命运和中华民族紧密地...

  • 标签: 告别王合 沉痛告别 王合先生
  • 简介:对当代中国画来说,笔墨是个老问题了。从上个世纪“中国画笔墨等于零”开始争论到现在的“笔墨是中国画的生命线”等等的互相不同意见,都在不断重复探讨这个老问题,这也证明笔墨在中国画艺术之中的重要作用,也表明它还有于思考再思考之必要性。当今信息和革新思潮大变时代,人们不免把注意力集中于求成果而不注重创造过程。

  • 标签: 青年画家 画作 中国画艺术 不同意见 创造过程 笔墨
  • 简介:历史是一面镜子,将今天昨天进行对照,得出今天发展的速率及成果,预示未来发展的轨迹。历史是一个筛子,在历史演进嬗变的过程中,将那些有形式无形的东西进行洗涤、遴选,在这个逐渐沉淀、积累的过程中,形成相对稳定的范式。传统民居建筑及其所反映的文化正是历史发展在建筑学领域中所渐成的范式。如何使传统民居保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又能使生活在其中的百姓享受现代文明的当然成果,已成为—个迫在眉睫的文化乃至政治难题。梁思成先生说“建筑是人类征服自然,

  • 标签: 浙江 民居建筑 室内构成 礼制 祭祀 合院民居
  • 简介:记:您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的领导,并兼任了许多社会上的职务。应当讲,您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在了社会性工作和活动中了。但有意思的是,您的艺术灵性和激情仍未泯灭,这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那么,请谈谈您在这种状态下,是怎么从事您的艺术创作研究的呢?

  • 标签: 雕塑创作 景泰蓝 中西 当代 范伟 和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山峦起伏、绿水滢洄的皖南,几百年流传至今的徽派民居是中华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比之北京四院,山西窄院和江南重院,徽州三院更显得紧凑、精致、钟灵毓秀.其特点是,占地面积小,私密性好,伦理感强,气派风雅而不奢华,深得中国儒学之精粹,是富于别墅情趣的优秀民居.

  • 标签: 徽派三合院 中国 建筑艺术 文化遗产 设计理念
  • 简介:陈继儒董其昌同时,以书画著称,但在中国绘画史和书法史上都没有显赫的地位,和董其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陈、董二人从青年时代起就一起学书习画,在长达数十年的友谊中,他们共同切磋,共同影响,在书画的《申美趣味和理论思想上都达成了一致。由于董其昌声名赫赫,与其相近的陈继儒往往被省成董其昌的一个影子,不作特别重视。究其原因,恐怕陈继儒一生隐逸读书、不入仕途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

  • 标签: 陈继儒 董其昌 书画 董二人 学书习
  • 简介:对许多观者来说,漆画还是一个陌生的画种。它的媒介、它的表现以及它的画史等都是问号。漆画,尤其是当代漆画,既有沉重的漆器传统的技艺包袱,又有无限发展的纯绘画表现的希望。传统如何创新就成了每一个漆画者必须作答的学术难题。对此,四川美术学院漆画艺术经历了多年的探索。此次展览展示了目前四川美术学院在校生的作品,他们是最新鲜的漆画力量,从他们的作品中,既能窥视漆画发展所沉淀的历史,更能预见漆画艺术发展的未来。

  • 标签: 漆画 青年艺术 学院教育
  • 简介:《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是研究明清皇家散佚书画的基础材料。20世纪90年代,杨仁恺对《佚目》书画的考订追索下了极大的工夫。由于资料限制,学界对于无锡博物院所收藏的清宫《佚目》法书董其昌《行书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装》一直没有深入研究,本文现在立足实物资料的基础上,对该法书的内容和印章逐一进行考辩。

  • 标签: 清宫旧藏 董其昌 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合装
  • 简介:《文徵明和陶渊明〈九日闲居诗〉及其父子信札册》(以下简称册),纸本,书和画一共十四开,其中书法尺幅每开大约纵21.5cm,横12cm,绘画尺幅略大,原为台湾华氏家族旧藏,后归无锡博物院。从书册整体装裱情况来看,绘画书法之间的关联并无十分严谨的逻辑顺序,应为后人重新装裱而成。该书册的第一、二开是清代顾子长为文徵明的《九日闲居诗》补作的一幅设色小景山水画。

  • 标签: 九日闲居 文徵明 四开 小景 毕泷 行草书
  • 简介:本文以自宋至民國諸多學者針對《蘭亭序》上的'僧'字辯論爲切入點,梳理文獻,證考史事,綜考察徐僧權及其押署。本文從四個部分論述:一、《蘭亭序》'僧'與'曾'的論辯;二、徐僧權與其官職;三、徐僧權與鑒藏活動;四、徐僧權押署的實相。

  • 标签: 南朝内府 徐僧權 押署 古法帖
  • 简介:素朴作为一种审美观念和绘画风格,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素朴美实际上是一种形式的简化提纯,一种形式美的浓缩积淀。它以简蕴繁,以素寓绚,从而较之铺锦列秀、富丽堂皇更耐人寻味。是以宗白华认为自魏晋六朝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即认为“初发芙蓉”的素朴美比之于“错彩镂金”的华丽美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而唐代国力鼎盛,西域交流频繁,西域的绘画艺术也一并引入到了中原地区。由碰撞到融合,西域绘画对中原地区以汉文化为主的绘画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丰富、充实和滋养了中国绘画,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史上留下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记。

  • 标签: 素朴 华丽 碰撞 融合
  • 简介:在现代书法活动中,创新始终继承同在的关系,同时针对当代书坛的某些所谓“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流弊的孽乳滋生的“场所”。书法作品有没有“主题”?回答是肯定的,应该说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我认为作品的“主题”有时我们会将其视为“风格”,其实它不仅仅只是“风格”,除了这一“风格”之外,它还有丰富的时代文化精神内涵。正如在书法中,线条是它最主要的“主旋律”,

  • 标签: 流弊 书法活动 书法作品 “主旋律” 艺术作品 精神内涵
  • 简介:贡布里希的《艺术错觉》(ArtandIllusion)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部讨论艺术功能的杰作,他根据艺术的功能说明了图像的形式,希腊图像服务于叙事功能,文艺复兴形式传达了空间结构,中国的山水在于诗兴,现代艺术是通过发现、制作和匹配来表达内心世界。

  • 标签: 艺术功能 贡布里希 错觉 叙事功能 空间结构 文艺复兴
  • 简介:一、油画写生创作教学的现状写生以古代传统概念来理解是“写出生意之态”的意思,主要限定于花鸟画范畴,人物画则称为“写真”。现代概念的写生是以景物或模特儿为对象进行摹写,它是练习绘画技法的一种主要手段,也是收集创作素材的一种重要方式。

  • 标签: 创作教学 写生 现状 油画 绘画技法 创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