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手工:生态生产力吕品田在《文明建设的生态之力——手工的意义及寄望于设计实践的意义开发》中认为,针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可持续发展主题下关注“生产方式”,摒弃科技万能,摆脱以工业技术解决工业技术问题的“技术循环”魔团,重视和开发有利于维护“自然——人——社会”生态关系和人类文明全面利益诉求的生态生产力——手工,是当代发展实践切实可行的途径。在决意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的今天,我们需要珍视手工这种体现人类全面利益诉求的生态生产力,并以前瞻眼光和切实措施将手工推人当代现实,使之成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生产力。然而,手工作为生态之力的践行与发挥,还需要我们采取一些积极的方式去加以促进和推动。而对于手r[意义的开发,也是这个时代寄望于现代设计实践的一种使命担当。(摘自《装饰》2013年02期)

  • 标签: 生态生产力 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 设计实践 工业技术 利益诉求
  • 简介:视觉数字是肉眼看视感知规律的显示,是生命物理现象的可视形态标志。它的发现与运用是扑朔迷离的"文章自天成,偶然方得之",这种艺术完美可遇不可求,只能依赖运气,在"人耶?物耶?"的非自觉情态下的拾得,变成理性推演,而必然索取,解决自古以来任何大师巨匠尚未到达的"呼之即出"的科学创作境界,为解放艺术家百思不得其解的众多困顿提供可靠的依凭。视觉数字显示的是视知觉看视过程的自然物理路线。视觉就像天体运行一样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这个规律完成的是眼光放射摄取事物外部表象形态的全过程。它的行进路线是由两划十四个数字通过组合排列来共同完成

  • 标签: 可遇不可求 画史 画中 倪云林 行进路线 画科
  • 简介: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国朝书法凡有四变:康、雍之世,专仿香光;乾隆之代,竞讲子昂:率更贵盛于嘉、道之间;北魏萌芽于咸、同之际。至于今日,碑学益盛,多出入于北碑率更间。而吴兴亦蹀躞伴食焉。”基本含盖了清代书法的整体风貌。康、雍、乾三世已是帖学末流,

  • 标签: 书法 包世臣 《广艺舟双楫》 康有为 碑学 北碑
  • 简介:高仿真硅像作品自问世以来,无论国内、国外主流学界,对蜡像是否是艺术的评判存在不同看法。本文分别从硅像是技术还是艺术;硅像是写实主义雕塑还是超写实主义雕塑:关于硅像的艺术评判;硅像艺术的文物观,这四点展开论述,说明了硅像作品唯有具备了审美价值才拥有其艺术的品质。硅像艺术的创作理念与方法秉持的则是地道的现实主义,而不是超现实主义。硅像艺术创作最高的评判标准应是真实,即形象真实、历史真实、细节真实。硅像艺术作品如果同时具备历史信息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的条件时,就有资格作为文物被博物馆收藏并陈列。

  • 标签: 硅像雕塑 写实主义 超写实主义 真实
  • 简介:在中国画史论中,明代以前,未见"画派"一词,但实际上已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诸多画派。明清两代,地方画派林立,"画派"一词最早见于董其昌文集。从理论上系统地、较为完整地阐述中国画派形成、发展、灭亡的自然规律,当推20世纪中国美术史论泰斗俞剑华先生;他提出,一个画派的开派人物、传承人物及艺术风格应当是相近的;这成为中国美术史论家王伯敏、薛锋、薛永年、陈传席、单国强等人界定中国画派标准的共识。薛永年先生首次总结出中国画史中画派的两种含义:"一是‘历时性的画家传派’,一是‘共时性的地方画派’"。前者多指唐、五代、宋元画家传派,如以美学观相异而形成的文人画派(南宗画派)和院体画派(北宗画派)以及以地理、气候、自然环境对绘画创作影响形成风格相异的北方山水画派和南方山水画派。这类画派是跨时代的,是画史上最大的画派,多强调以其共性、总体风格特征相区别。后者多指出现在某一朝代、某一时段、某一地区土生土长的开派大师、艺术大家和其传派者形成的画派,相对之下属于小画派。小画派既有文人画或院体画的共性和总体风格特征,又有其地方画派的地方风格。如吴门画派、松江画派、新安画派,都是属于文人画派大系,又各自和其他地方风格相区别,他们多描写南方山水,又有着南方山水画派大系共性总体风格;浙派画家既有院体画派大系共性总体风格,又受到北方山水画派大系的影响。在画派出现的同时,还有不称为画派的"并称画坛的名家",如"六朝四大家"、"南宋四大家"、"元四大家"、"清初四高僧",还有以地方命名的画家群体,如"吴门四家"、"新安四家"、"金陵八家"、"扬州八怪"等。这些名家之所以不称为画派,因其个人风格各异,多为大师、大家,艺术成�

  • 标签: 画派观 历时性 共时性 兼称画坛名家 风格 扬州八怪
  • 简介:笔墨山水是指用笔用墨的各种变化来塑造的山水画,笔墨的主体性也成为欣赏山水画的基本要素。从笔墨的不同风格来考察,传统和现代山水画总体上都呈现出结构性和写意性的笔墨倾向,即笔墨对于山水结构和形式语言表达的侧重线路。结构性笔墨山水关注的是山石自然纹理和形体构造的塑造.写意性笔墨山水所传达的则是画家对笔墨的种种感受和形式.无论是结构的还是写意的山水画.笔墨总是第一位的。在古今绘画理论中.山水多在于探讨笔墨的表达.笔墨核心超越了所要描绘的具体山水形象。所以从山水画的发展史上看.画家的笔墨运用明显具有时代价值取向的因素.这种变化几乎一直贯穿着山水画的发展。

  • 标签: 山水 结构 笔墨
  • 简介:明代书画家文徵明所题跋的《蒋伯宣藏十七帖》为宋拓精品,该帖流入清代后,被潘有为用沈周画易得,后为其从子潘伯临收藏。除文徵明题跋外,帖后还有翁方纲、伊秉绶、蔡之定、吴荣光、谢兰生、杨振麟、杨庆麟和陈其锟等人的题跋。本文对这些题跋内容做认真分析,旨在对《十七帖》在清代的版本流传与蒋氏藏本的收藏和重刻等情况作一考证。

  • 标签: 十七帖 文徵明 题跋
  • 简介:二、“游丝之力”——笪重光的疾涩行留说仪仪注意到笔画起收之处,并不能鼓荡起最强的生命之势,而笔画中途.尤须用意。笪重光于此颇有心得。他说:“欲知多力,观其使运中途。”又说:“人知直画之力劲,而不知游丝之力受坚利多锋。”尤其是行草书,

  • 标签: 笪重光 《书筏》 书法家 书法作品
  • 简介:一、绪论20世纪前叶是中国学术文化现代转型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于沙孟海(1900—1992)个人,而言,这同样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生阶段,尤其是20年代,正是青年沙孟海学术、艺术生涯的起步期,在此期间,他面对种种学术思潮的交错和起伏,旧学与新知的冲撞和融合,在不断思考和选择中,逐步积累学术、艺术识见,确立其学术思想、艺术旨趣,为后来奠定重要基础。

  • 标签: 沙孟海 中国学术文化 原因 浙派 20世纪前叶 艺术生涯
  • 简介:下笔之前,必须运气,运指腕。△我作画从头到尾,1支笔画到底,甚少换笔,顺应笔毛,互为肥瘦,杜甫所谓"笔尖寒搦瘦",因工具之不同,每有意想不到之效果。△用笔柔毫宜刚用,健毫宜柔用,尖笔不尖,秃笔不秃,做到如此,才见功力。第一靠不断地肌肉训练,要做到把力用到笔尖上。第二要熟知笔性,深体细察,因势利用。△运用笔尖时,要提得起,留得住。画一根线条,要用全身的力量送到底。送的时候中指向下按,同时臂腕向里拖(按:此系指画直线,如画横线则应是臂腕向右拖),中指微微拨动,

  • 标签: 用笔 陆俨少 画论 肌肉训练 运指 作画
  • 简介:中国美术界对于文人画的研究。自新文化运动之后,历经数番新潮的洗礼,特别是经20世纪80年代的“系统”为核心的美术批评方法冲击,90年代中期,以文化研究为主调的“现代性”研究之后,似乎对来自异域的思潮,有了反思和静观。

  • 标签: 新文人画 思想内涵 王森然 20世纪80年代 新文化运动 “现代性”
  • 简介:近年以来,在山东省平阴、东平两县交界的区域发现了规模集中、气势之雄、书法之奇均超过《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和《四山摩崖刻经》的北朝摩崖刻经——洪顶山摩崖刻经.摩崖刻经是中国书法佛教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洪顶山摩崖刻经更是“无意于佳乃佳”的艺术杰作。

  • 标签: 摩崖刻经 鲁西地区 北齐 中国书法 规模集中 山东省
  • 简介:随着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正是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传统的东西逐渐被人们忽视遗弃,而且这种忽视和遗弃将愈演愈烈,有着悠久历史的汉字书写文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当代书坛丧失了毛笔书法艺术在古代赖以生存的社会与文化氛围,毛笔书法El常书写功能日益弱化,人们不再以毛笔书手札记录诗文,写信传递信息,尺牍、册页等书斋书法已经远离人们的生活与视野。在新旧事物转换中,毛笔书法出现了一个新的展示空间,这个空间就是展厅,展厅构成了当代书坛最主要的社会存在方式和环境条件。文章首先论述了当代展厅环境下书法创作的主要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展厅文化对当代书法创作形态的影响,以及对展厅文化背景下当代书法的人文建构进行了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 标签: 当代书法 文化背景 展厅 人文 社会存在方式 毛笔书法
  • 简介: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社会已步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用笔写字已经逐渐被电脑键盘、打印机所取代,人们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不断提高的办公自动化水平在给我们带来方便迅捷的同时,也使得人们的汉字书写能力出现严重退化,特别是大学生这一群体,他们作为青年知识分子承担着传播知识与文化的社会责任,然而考察他们的一项基本素质——汉字书写能力,现状却令人堪忧。大学生的汉字书写中,错字、别字屡见不鲜,提笔忘字也经常发生,

  • 标签: 书写能力 大学生 优化设置 规范字 办公自动化水平 课程
  • 简介:明代著名的书法篆刻家文彭,深受其父文徵明的影响,对诗书画印都很精通,尤善篆刻,在中国的篆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开辟了中国篆刻流派的先河,所以后人都尊称文彭是流派篆刻的祖师或文人篆刻的鼻祖。文彭将春秋战国以来的篆刻艺术推向了高潮,并走向了成熟。文彭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苏州,并以他稳重、新颖的篆刻风格开创了"吴门印派"。本文将主要叙述文彭篆刻的艺术特点及其艺术背景和成因,从而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文彭在篆刻艺术上的贡献和对后世的影响。

  • 标签: 文彭 篆刻 流派
  • 简介:时代的记忆通常是以时间为标尺,追求一种反映那个时间段特征的普世价值;场所记忆则是以地理区位相区别,反映的是传统积淀所形成的场所特征;记忆的组合形成传统,传统文化则是不同时代记忆的升华。通过引入"记忆"这个概念,同时对场所记忆进行阐释,分析环境设计中场所记忆的连续性。

  • 标签: 场所记忆 连续性 环境设计 文化传统
  • 简介:董邦达为乾隆皇帝时期的词臣画家,官至礼部尚书,对他的绘画作品,后人有较高的评价,将其与五代董源、明代董其昌相提并论,谓之"三董相承"。董邦达的作品,山水画居多,受到"四王"及娄东画派的影响,苍逸古厚,善用枯笔,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为之题诗,名重一时。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作为宫廷中的画家,他逐渐被人们遗忘。本文拟从董邦达与董源、董其昌的绘画作品的比较着手,重新认识他在绘画史上的成就,从而对他将文人画风带入宫廷,丰富宫廷绘画这一史实有进一步的认识。

  • 标签: 董邦达 三董相承 画风
  • 简介:明清时期,生活在江南地区的文人,由于在仕途上难以施展抱负,遂将人生价值的实现转向个人生活环境的艺术化创造,并对日常生活事物给予空前的关注.他们不仅参与各种事物的设计,还创作大量与此相关的著作.这些著作常以小品的面貌呈现出来,门类众多,内容丰富,所蕴含的室内设计思想,包括设计之人、设计之物、设计之道、设计之技等四个层面.其历史价值表现在,文人通过著书立说,构建了一套室内设计思想体系,其目的是维系文人身份、矫正社会风气,对当时宫廷、民间设计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它对当今复兴与发展文人设计传统,建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室内设计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 标签: 江南文人 室内设计思想 历史价值
  • 简介:在艺术创作中,绘画之"道"与技术之"器"的关系一直是艺术家争论的问题,道与器到底是什么?对艺术产生怎样的影响?孰轻孰重,谁先谁后,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对艺术创作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重彩画创作中道与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艺术的感染力来源于艺术自身的表现,而艺术的表现则需要借助于一些辅助性的艺术手段和艺术材料。

  • 标签: 艺术创作 技术训练 绘画能力 重彩画 明道 辩证
  • 简介:随着时代的发展,影视广告宣传片的成本越来越高,拍摄也越来越复杂,在实际拍摄前.美术部门就分镜头脚本绘制对整个广告影片进行预演.对镜头顺序作出必要的调整.对视觉效果进行预览,无疑能对影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术师的许多场景设计图.仅仅只是快速素描、略图或草样.可是.对于影视广告宣传片的早期阶段来说.这些草图是在提供灵感。为了达成表达上的正式和沟通上的准确.这些草图最终会发展为完善的设计图.其中细节尽现。分镜头脚本绘制对在影视广告宣传片中实现广告创意的拍摄工作和预算至关重要。

  • 标签: 广告宣传片 影视拍摄 分镜头 广州亚运会 脚本 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