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0 个结果
  • 简介:萧君春源受廛澳门,意轻牟利而刻意稽古。遇有大陆出土玺、铜兵流于香港,无不多方网罗,蓄藏甚富。春源学兄精于鉴赏,一在手,物之真赝,时之后先,品之高下,质之良窳,值之丰绌,如烛照数神而不爽于毫厘。一九九三年已有《珍秦斋古展》出版行世,并承蒙允诺择其要者收入拙编《中国篆刻全集·先秦玺》、《中国书法全集·先秦玺》两卷中,使拙编生辉。

  • 标签: 玺印 珍秦 全集 先秦 一九九三年
  • 简介:读报.巧得很,有两篇文字中一涉及"子孙"、一涉及"孙子".不知道世界上其他文字是否有像汉字这样有趣的组合变化关系,两个字掉换了一下次序,便有了不同的含义.子孙,可指包括子与孙在内的子嗣后辈,而孙子只能是儿子的儿子了.至于其各自的引申意则另当别论.关于"子孙",文字中采访一位富于收藏的作家,谈及其诸多藏品最终如何处置时,作家表示要留赠社会,"不传子孙".收藏大约是地球人的通好,特别是在衣食无忧、身安情怡之时,收藏之好愈能显现出独特的魅力.更有甚者,或有宁可倾家荡产也要藏所好之物于私箧之辈,应该算是藏界的极品人物了.事实是物的寿数大都长于人的寿命,藏家百年之后,其物犹存.

  • 标签: 文字 收藏 作家 孙子 变化关系 引申意
  • 简介:中国有,外国也有。中国早期的用在封泥上,外国也是如此,具体的方法则略有不同。中国几乎都是钤盖印,国外史上最重要的一类则是滚筒。滚筒,英文称CylinderSeal。在中文的文献中有译为圆柱形(如《世界文化之谜》),显然是望文生义的译法,于事物的关键之处隔靴搔痒。其重要之处并不在是圆柱形,而在于文系刻在圆柱的表面而非两端的横断面。钤印时,可以先将钤在封泥上,然后向一个方向不停地滚动,使封泥上的文周而复始。封泥有多少长,就可以滚出多少长的文来。如果在圆柱的中心钻孔,装上一个把手,那应用时就更加方便了。中国的以文字为主,也有肖形印,外国的则以图绘为主,也有文字。当然,大家都可以在印上兼有图与字。滚筒在中国其实也不是没有,只是地位低微而已。如过去在电影票背面,以及某些地区用以盖销邮票时用的,也是滚筒。当然,它只偶见于现代,古代是没有的。国外的滚动,最早在古巴比伦出现。大约沿续了三千多年,然后才衰退了。图1是一个滚筒的照片,可见上下有弦纹,面向左站立着一个人,两手正挥动着。因为是阴刻(凹刻)的,在封泥上可以滚出凸起的纹饰。图2是另一个滚筒在封泥上滚出的纹饰,其左右两端可以察...

  • 标签:
  • 简介:先人有言,篆刻乃雕虫小技。然此技令余迷恋之近20载。宗秦汉余初涉技,始于汉印,如同面对生面孔,不明优劣,于是摹临无数。久之,自觉刀下生风,使刀如笔,运用自如。创作时也无需设计,拿来就玩。那种激情,现在觉来,虽有些蛮横,倒也畅快。

  • 标签:
  • 简介:本文从艺术的视角对秦汉、明清和当代这三个印章发展的高峰时代给予分析,区分了在“艺术印章”概念下还有工艺美术和表意艺术之别。其目的是将当代写意创作和成就放到印章艺术发展的历史中予以评价,确认写意是当代篆刻创作的标志。

  • 标签: 实用工艺品 填篆法 表意 表现手法
  • 简介:一、关于金城书法篆刻的研究状况金城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绘画上,他的书法和篆刻一直以来并未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但有些学者还是撰写过相关研究文章,一些学著作也对金城篆刻进行了收录和阐释。论文如林拯民撰《金城的绘画篆刻艺术》,郑汉印、孙晓涛撰《清末'法学博士'金城及其书画篆刻艺术》。在学术专著中,涉及金城的篆刻研究有马国权著《近代印人

  • 标签: 出印外求 印从书出 印外求金城
  • 简介:“业是技以游于道”以及明清论中强调的“变化合道”,都是明清人的论粹语。如此把篆刻由“小技”提升到“道”的品位,诚为灼见。“道”是什么?若就篆刻作浅显揣度,它当是指其艺术本质、原理及规律。以古代哲学意义上的“道德”观来说,探其本质即“体道”,循其原理及规律而行便是“德用”。这些均属形而上思辨的性质。对之鉴察和深谙,可谓之“悟道”与“明理”。然而,形而上的识道

  • 标签: 形而上 篆刻 艺术本质 哲学意义 原理 明清
  • 简介: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古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曾创造出许多灿烂的文化。有些是独一无二的,如“三大国粹”;有些则是居于领先地位,如“四大发明”。又如瓷器,因为公认是中国人所发明,所以英文China也指瓷器。笔者自幼好,虽然早已年逾古稀,可是积习难改,可算是界的“老顽童”。二十多年来,我一直留意全世界的文化的情况。请注意,我认为“文化”一词是我首先提出来的,2000年在国际学讨论会上曾与香港王人聪等交换过意见。通过长时间的文献与实物调研,打破了我原先以为的使用史大概也是我国最早的主观猜想。事实是:单从时间上说,中国不但落后,而且是大大落后。中国史,最早的要数河南安阳殷墟考古发掘时所出土的三方铜印(注:这在学术界还有不同看法),充其量不过三千多年。而在近东两河流域一带(伊朗、伊拉克等国),印章的存在已有七千年了。中国人说:眼见为实。眼见之中,当然又是实物远胜文献了。笔者曾访问过美国宾州大学的博物馆。这里发表两方该馆藏的摹本:图1乃是公元前4500年的石印,图2则稍晚(公元前2900年),也是石印。别小看这只是个大学附属的博物馆,在世界上其实颇享盛名。馆藏的东西方文化珍宝不计其数。例如,我国最负威...

  • 标签: 域外访
  • 简介:吴自标,字尔玉,1966年12月生于江苏淮安,别署雅拙楼,二秦书屋。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社社员。《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青少年书法》、《书法世界》、《书法报》、《篆刻》等专业报刊都对其艺术成果做过专题报道。师承李刚田、徐正廉先生。作品多次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和西泠印社主办的重大展览;全国第二届兰亭奖获提名奖。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陶瓷大展、全国60印象篆刻提名展、全国第六届篆刻展三等奖、全国千人千作书大展,全国第四届新人新作展,全国第四届、第五届篆刻艺术展,全国中青篆刻家作品展,首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10周年历届学员优秀作品展(获一等奖),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提名奖),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法篆刻展,首届小榄杯书法展,"羲之杯"书法大展,"淮北煤电杯"书法大展(获优秀奖),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西泠印社首届、二届、三届(获优秀奖)国际篆刻书法展,西泠印社第五届篆刻展,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获优秀奖),林散之,三年展(获作奖),2004年《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年展(铜奖),2005年《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年展...

  • 标签: 坛精英
  • 简介:小明道友的这件隶书对联可以说是一件较成功的作品,从结体的随意、用笔的灵活、墨色的变化,可看出作者在隶书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其作品格调亦不俗。如说不足,我认为似乎作者在“度”的把握上尚不够完美。此作品可以说在规矩中求灵动、灵动中求规矩两个方面均未能合适地靠近一方,目前的情况是讲规矩不够,讲灵动亦有欠缺。作者似乎应该明确指向,有所侧重,这样成功的可能性或许会更大些。一个艺术家贵在有“思想”,但“思想”的落实亦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相信周小明同志经过调整一定会走向成功。□成立同志的楷书中堂写得颇秀气,明显地有褚楷意韵。作品最大的不足是点画、结体不能到位。作者写这件作品时似乎思想很放松,但放松的前提必须是书法基础的雄厚,否则必难以经得住久久的品味。作品中“好”、“节”等字偏斜不稳,“风”字的竖弯钩则夸张过度,“寻”字的字势又感觉既不舒展亦欠稳妥。我认为成立同志的当务之急是真正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从点画、结体的基础工作做起。楷书如点画、结体的关未过,其作品最终亦难达佳境。□书点评@赵鉴钺

  • 标签: 书点评
  • 简介:戍楼晓角,肃州城头,三面皆有戍楼,每逢五更,守城戍卒便吹起螺角(民国改为军号),催人早起。时或冬夜,晨星寥落,寒风呼啸,螺号嘟嘟,一片边塞呜咽之声。嘉峪晴烟,是肃州城西七十里的嘉峪山(又名玉石山)。

  • 标签: 嘉峪山 戍楼 玉石山 冬夜 僧寺 霜色
  • 简介:金华同学的这副隶书对联作品,粗看结体平正古扑,用笔娴熟,已具有一些书法基础。但由于作者临帖不师古人,用笔结字能力不够,看不出作品有多少古法,经不起细看。其不足有以下几点。1.用笔草率。作品行笔速度太

  • 标签: 书点评
  • 简介:国荃与洪涛两位同志的作品写得均较好,作者都有一定的书法基础,在书法创作上都有一定的经验。国荃的行草书中堂很大气,作者驾驭毛笔的能力颇强,作品纵横挥洒,欹正相生,线条的质感亦较好。如找毛病,似亦有白璧微瑕之处。从宏观上讲,作品有流行色彩,作者有传统基础,但在重要的某家某派上尚不是很牢固。从此作看,作品不是太自然,字忽大忽小,长伸短缩,有较明显的“做作”痕迹。目前状况,作者不能持续太久,应进一步深入传统,放平心态,寻求真正的、耐得住品嚼的“大自在”,这样,作品的格调才能有所上扬。洪涛的行楷中堂写得较随意。作者以楷书为主,想适当融入行书笔意,此种思路无可指责,但要达到既合谐自然,又深得传统,具有浓浓的、令人品味再三的“古意”,亦非轻易而能得之。此作结体上无大不妥,但精彩之处亦难寻觅,作品总的来讲可谓是“平中乏奇”。建议洪涛道友在楷书上(最好为墓志类)再下大些功夫,将其基础打得再牢固一些,既得其平正,又得其险绝,届时再适当融入行书意趣,其效果必更能动人。□书点评@赵鉴钺

  • 标签: 书点评
  • 简介:笔名舒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萍雕塑壁画工作室”首席设计师。1967年,生于北京;1991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

  • 标签: 印萍作品
  • 简介:秦淮河是长江的支流,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区性河流,为南京的母亲河。北源发源于宝华山南麓,南源溧水河发源于东庐山,两源在江宁方山汇合成秦淮河干流。相传秦始皇东巡会稽过秣陵,下令开凿以破金陵王气,故称秦淮河。

  • 标签: 南京市 名胜 秦淮河 地区性 秦始皇 发源
  • 简介:代志忠此幅行草作品,落笔大胆,情绪饱满,颇有气势。从挥运中可看出书者处于一种昂扬激奋的状态,意在追求以情驭笔、心手双畅的境界。然而由于作者对古代法帖研习的局限性,其点画、结体、用笔、章法都有可再造之处。

  • 标签: 书点评
  • 简介: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

  • 标签: 蜀中名胜
  • 简介:从李军习作王昌龄诗横幅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李军是一位文静心细的人。他临过帖,但门派定位不太清晰,尤其缺乏名师指点,全靠自学成才。由此可见,李军是很聪明的。观其作品,他用笔比较顺畅,字的结体还能看得过去,只是传统功力还有点不到位,字的结体,明显有连笔字之缺憾,尤其他对有些笔画的连带,似有苍白无力的感觉,造成了“气”不通畅的毛病。如习作中“玉”字横画下的“土”,就犯有这种毛病。尤其应该强调的

  • 标签: 书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