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90年代,美国艺术在社区的实践经验就已经有量化的方法论文献被整理成册。社区作为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变迁与城市进程有着直接关系。反观中国,从许村、碧山、石节子到羊磴,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设计师涌入乡村,对介入式、参与式艺术创作方法的探讨也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艺术介入社区,其介入的对象、方式、结果如何?社区中的艺术又带来了哪些新的话题?社区和乡村同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下有着不一样的发展面貌。本文以20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的美国社区艺术为研究对象,结合美国的文化和政治特征,通过案例来剖析社区艺术在美国实践的现状和所面对的问题。

  • 标签: 社区 艺术 政治
  • 简介:自1913年的军械库现代艺术展览之后,美国出现了一股持续的欣赏与接受现代主义美术的热潮。受到这个浪潮的推动与裹挟,各种私人美术画廊的筹备与开放在纽约渐次展开,方兴未艾。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这种局域艺术气候下的一个个案:从丹尼尔画廊的创办者,画商查尔斯·丹尼尔(CharlesDaniel)与美国现代艺术家皮特·布鲁姆(PeterBlume)的交往,窥见个体艺术家与画廊之间的互动生态及其对美国早期现代艺术史进程的影响。

  • 标签: 美国现代艺术 私人画廊 皮特·布鲁姆 丹尼尔画廊
  • 简介:美国东部纽约州的哈德逊河是一条见证了美国历史、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河流。1825年伊利运河开通,哈德逊河随之成为美国重要的内陆贸易通道,河畔的经济、贸易迅速繁荣起来,吸引来众多企业家和商人,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美国艺术家们也纷纷前往作画。他们描绘哈德逊河两岸的自然景观,展示自然荒野的生态美,以期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这群艺术家开创性的艺术观念得到了美国民众的认可,由此诞生了“哈德逊河画派”。

  • 标签: 美国历史 自然存在 民族情怀 画派 宣言 贸易通道
  • 简介:从1950年代末开始,各种社会运动在美国骤然兴起,打破了社会的沉静,美国变得喧嚣混乱。青年们在价值观念、权力机构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激烈地反叛主流社会,形成一种独特的青年文化。这种社会文化现象被人们称作"反文化",它在1960年代持续发展成一场青年运动。

  • 标签: 反文化 格林威治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