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8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初期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是一个悲欣交集的时代。面对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冲击,中国的有识之士们开始考虑将自己的理想目标转向西方,他们希望通过西方的先进文化知识,来使中国早日走向现代化。当时的津京地区出现了很多美术团体,其中尤以金城先生创立的"中国画学研究会"和后来其子金开藩等人创立的"湖社画会"最有代表性,并成为津京地区美术交流的中心。

  • 标签: 传统绘画 中国画学研究会 中国文化 西方政治 美术交流 20世纪
  • 简介:我父亲是河南省南阳人,从小喜欢画画,热爱美术,但在那时这并不是一个非常正当的爱好,而且我爷爷不喜欢他画画,总是想让他到街上当个学徒或者学点经商之类的,然而我父亲就是喜欢画画。那时候条件也差,比如只能拿农村烧柴火时剩下的碳当笔画,还有哪家生病了就要来包中药的纸,在那纸上画,纸在当时是很稀少。我父亲就这样来画,虽然爷爷一直不支持他,但据说我奶奶很支持。他17岁才上高小(小学高年级),本身个子又高,在同学中鹤立鸡群一般。当时他是半工半读的方式上学的。因为会画画,上其他文化课的时候他就当学生,等到要教人家画画的时候呢,他就当老师。那时候的画画很简单,都是单线画,如一把椅子,用三四条线勾出来就行了。毕竟那时候画画的人才很少,他就凭着自己的爱好,完全从农村的一个青年闯出来了。1947年和他的好朋友跑到武汉,就像现在农村的农民一个劲要往城里跑,要闯出一番新天地的感觉一样。具体是怎样进的中南美专我不清楚,到了那里才算是稳定下来。1958年随中南美专搬到广州。

  • 标签: 父亲 小学高年级 半工半读 画画 河南省 农村
  • 简介:我一向不敢冒昧占用学报宝贵的篇幅,这次应编者之约,将二十年前写的一篇关于丰老师的文章交给学报。在别人看来,这是一篇老掉牙的旧文;但对我来说,文中所说的一切,历旧弥新,丰老师的音容笑貌,仍在眼前,一如往昔!

  • 标签: 老师 学报 文章
  • 简介:引领我进入美术史学习与研究领域的丰老师离开我们十多年了。回忆往事,除了重温陈老师在学习上耳提面命的教诲之外,同样重要的是在与陈老师交往的日常生活琐事中受到的不少教益。在陈老师身上,我领悟了不少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共同的人格美德,也受到陈老师独特的道德风范感染。提笔为文,记下的只是一鳞半爪,而挂一漏万和记忆之误当亦难免,愿友朋识者赐正为盼。

  • 标签: 老师 生活琐事 知识分子 道德风范 美术史 学习
  • 简介:1984年4月初,丰先生接到来自广州美术学院行政方面邀请他给三年级同学讲一堂德育课的任务。他欣然接受并拟定以“人品与画品”为主题。以下是丰先生接受任务后给我和伟铭、公明等人发的征询问卷(图1)。

  • 标签: 画品 人品 追忆 广州美术学院 德育课 三年级
  • 简介: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说到山水画时有这样九个字:“山川与子神遇而迹化”、这九个字是说,好的山水画,是物中有我,我中有物。是物我相合的艺术造型(“迹化”)。我问过:“你的山水是从哪里来的?”她回答说:“来自看山、爬山、画山,最重要的是盯着真山真水琢摸。”我又问她:“你的山水画里,应该有山、有水、有你.可是怎麽看不见你呀?”

  • 标签: 山水画 女画家 《苦瓜和尚画语录》 宁夏 简说 气象
  • 简介:福诗轴》墨迹(图1)为明代草书大家张瑞图的名作。青年书家国桢的意临(图2),从形质入手,追摹其神采。在操作过程中,他把张瑞图惯用的左上部撇画、横画向右下内凹及右侧向右下行笔时的笔画向左下凹陷的流畅内扌厌笔势融入到临作之中,使用内背向的微弧形笔势,给人以外部空间有向字内挤压的感觉,造成内部空间紧敛。如“”、“福”、“啼”、“当”、“傍”、“绕”、“花”等的横与竖转换的折笔,都写得惟妙惟肖,好似折叠后又要张开的样子,又似弹性十足的钢质夹子,刚劲不挠,极力要恢复到原来闭合的形态。另外,临者还利用汉字的特有型制,因字赋形,给人以随意性的美感。如对“”、“福”、“傍”、“竹”、“绕”等字,进行了结构上的重新调整,把左右结构的字或左或右地下错,加重或减轻一侧,造成“从参差中求平衡”,“从险峻中求稳妥”的视觉效应。这是临作者的创造。把字与字处理得连绵自然,摆脱了原本上个个定位的僵化局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临作者在行距处理上,有意拉宽,使作品出现瀑布跌崖,一发不可收的情形,增强了视觉上的冲击力。总之,临作并不局限于斤斤计较点画,而是求其神韵。这一点,临作者做得非常到位,临作是极为成功的。□纵横迭宕临古出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从中国的古典文学出发,为传统文化赋予新时代的寓意;支卿这组《西游记》,信手拈来,将充满现代感的人物形象,托古喻今,让画面具备更多当代的话语性,生动活泼,极富东

  • 标签:
  • 简介:在中国花鸟画史上,是倍受人们青睐的母题之一。与松、竹并列为“岁寒三友”,与兰、竹、菊共享“四君子”之美誉,花格甚高。干余年来,文人画家们对之反复摹写、题咏,留下了无数名作佳篇。的吸引力经久不衰,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它本身固有的形式美感,其枝干交错、花朵点点,十分宜于入画。自居易赞其“繁似雪”、“丽如妆”(〈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

  • 标签: 历史 象征 “四君子” 文人画家 形式美感 吸引力
  • 简介:影(1928年生),江西修水县人,九江市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华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国际名人画院特聘教授,北京人民画院名誉院长,香港《中华艺术家报》顾问,《中国书画收藏》艺委委员,南昌大学东方艺术系客座教授,九江美协、音协顾问,九江画院名誉院长。

  • 标签: 傅梅 江南 名誉会长 政协委员 协会会员 九江市
  • 简介:华,一九四六年出生于福建金门。曾毕业于新加坡南洋大学,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书法导师、新加坡中国学会会长、新加坡《醉墨轩》书法学会主席、中华书画印艺学会东南亚主席。邱华从小酷爱书法,及长兴趣更浓,除刻苦临习汉魏石刻外,尤钟爱二王、宋之苏、黄、米三家及元之赵孟頫法帖,寒暑不辍,朝夕追蓽。

  • 标签: 少华 书法 新加坡 学会 新加坡国立大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透过文献与画作,致力重构属于"岭南画派"第二代成员、高奇峰"天风楼"一系的叶秉生平与艺术。他是新中国成立后应祖国的召唤而从香港回内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员,为新中国,尤其是广东的美术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 标签: 叶少秉 花鸟画 “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