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在这个417平米的空间里,设计师试图对话古今,寻找一种平衡的美,于这一室中呈现对美的理解与追求。庄子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认为一切自然,不为利害得失所累,既合规律又合目的的统一,即为大美。然而所有的美,所有的艺术最终都体现为人,所以当你触摸一片叶,饮一席茶,听风从林中穿过,便可以感受到美,便可以寻着前行的意义。雍正十二月圆明园行乐图中有一首诗——《腊月赏雪》"格物于今又一开,千门万户雪相埋。题词见冷心情下,已素婴孩何必猜。"忽一夜冬雪,

  • 标签: 大宅 海航 千门万户 雪相 利害得失 所累
  • 简介:董其昌顺应时代审美潮流,追随苏东坡等人尚“淡”的脚步,继续发展、深化这一绘画程式,给予文人画理论上的指导和支持,极大地构建出中国古代文人画尚“淡”的审美风尚,并最终奠定了文人画崇高的历史地位。尚“淡”的美学思想贯穿于董其昌的人生观、哲学观和书画文艺观,在文人画的审美思想中体现得最为突出。他在理论上揭示文人画“淡”的审美实质、在创作上归纳文人画“淡”的实现途径,并对晚明以后乃至当今画坛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董其昌 绘画 “淡” 审美
  • 简介:明代中后期,工匠制度的改变不仅给当时的商品经济带来了重要影响,而且,工匠自身身份和社会地位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文人在关注和逐渐认可工匠及其工艺品价值的同时.又以认同其社会地位的方式,与这些工匠进行着密切的交往和互动。但是,这一切仅仅是文人在面临社会的深刻变化,基干对自身社会价值进行反思之上的一种现象。所以,他们所认同和赞赏的工匠往往是与文人阶层气息相通的那部分群体。但毋庸置疑的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中晚明时期,造物工匠在社会各个阶层当中的地位的确是显著改善和提高了。

  • 标签: 造物工匠 文人 社会地位 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