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会还安排了专家课。最后一天,我和李昌云教授(延边大学艺术学院),王振先教授(南京艺术学院),赵曾茂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席伟泷教授(西安音乐学院),董德君教授(沈阳音乐学院)都想请教罗伯特.斯普林博士的《循环呼吸法》。可是非常遗憾,当时因时间关系未能实现。陶纯孝教授希望李昌云教授(陶纯孝教授的学生,又是我的单簧管启蒙教师)和我进一步探究《循环呼吸法》。自从那时起我和李昌云教授经过不断的探究,从一九九九年开始把循环呼吸法引入专业课教学,使学生把这种呼吸法应用于专业考试中。如《德彪西狂想曲》和《斯波尔第二协奏曲》等曲目的演奏之中。并根据教学需要编写了《单簧管循环呼吸法练习曲》教材。我的部分学生也把循环呼吸法应用于《茶花女幻想曲》的演奏中。在“2000年中国.延吉单簧管教学演奏交流会”上,延边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学生黄鑫(昌云教授的学生)在乐曲演奏过程中应用了《循环呼吸法》。当时在场的乔纳森.科勒教授非常高兴地说:“啊,中国也用循环呼吸法呀!”同时问黄鑫:“在哪儿学的?”当黄鑫同学请求乔纳森.科勒教授能不能更详细地教循环呼吸法时,乔纳森.科勒教授说:“你的演奏完全正确,非常好。”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熟练地掌握技巧,找准...

  • 标签: 单簧管循环 呼吸法 循环呼吸
  • 简介:周老师:您好!我的孩子伊朗,是个不太让老师和家长省心的琴童。他4岁学习小提琴,6岁又学钢琴,老师们都说他天资不错,我们就竭尽全力为他提供学习条件。他自己也说愿意学,入门时还算比较快,后来就进步特别慢。现在的程度还不如比他学得晚的小伙伴。我渐渐发现其实他的学习兴趣并不是真的很大,而是不愿食言(因为开始时是他自己要求学的)。我们为此很苦恼,因为为孩子学习音乐我们投入了很大的精力钱财,又不愿浪费了孩子的才华,还担心走入教育的误区,最后适得其反?我们该怎样办呢?特此想请您指教。

  • 标签: 琴童 学琴动机 注意状态 情绪状态 毅力状态 学习积极性
  • 简介:自各类音乐考级开办以来,成千上万的琴章参加各级考试,呈现出一派业余音乐学习的新气象。但是,在考级的背后,存在着一些隐患。其中,动机问题很值得关注,下面就常见的几类考级动机进行分析,希望对琴童及家长有所裨益。

  • 标签: 音乐考级 家庭教育 音乐教育 考试动机
  • 简介:音乐家的一切创作活动,都与多种多样的动机相联系.创作动机是一个多维度的动态系统,各种动机在创作主体的思维中联合成系列,激励、控制和调整着音乐家的创作行为.对创作动机多维结构形成的原因和发生规律的探讨,可以揭示音乐创作动机的复杂性、差异性和互动性.

  • 标签: 音乐创作 多样 音乐家 创作活动 创作动机 创作主体
  • 简介:文章比较了歌剧与小说的动机创作手法,并从叙事学角度比对了歌剧与小说的叙述者、叙述接受者及叙述话语等叙述要素,以此探讨歌剧与小说的关联。从而由这两个方面的对比窥见文学与音乐间不可隔断的联系及它们在多个层面上的互相影响、模仿和借鉴。

  • 标签: 动机 瓦格纳 叙述者 歌剧 小说
  • 简介:笔者以为,音乐阐释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皆应为音乐本身。《第五交响曲》异常简洁,"命运动机"贯穿全曲始终,且通过调性、素材、配器以及力度等因素的使用,从多个侧面塑造了"命运"意向。这种既统一又富于变化的音乐形象,为解读提供了音乐上的可循之据,故本文通过对"命运动机"及其各种变体加以分析,尤其探讨"命运动机"在各乐章中的地位、由于以上因素的改动而造成的音乐形象变化、与其他主题的逻辑关联等,力图从音乐出发对《第五交响曲》的意蕴进行解读。

  • 标签: 贝多芬 《第五交响曲》 命运动机 命运主题
  • 简介:20世纪以来的各种远离传统调性思维的非调性音乐,普遍存在着和声的组织问题。即使对音高材料进行有意识控制并获得高度结构力的“十二音音乐”,也不能例外。长期以来,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产生了许多成果,美国作曲家、理论家乔治·珀尔的《十二音调性》,便是其中令人注目的文献之一。本文通过理论推理和实例分析,对珀尔理论中涉及和声组织问题的“循环音集”和与之相关的基本概念,作了概略性的介绍和评价

  • 标签: 珀尔 和声结构组织 循环音集 音程循环 反演互补 同质音集
  • 简介:歌剧《众神的黄昏》之间奏曲《齐格弗里德葬礼进行曲》极致展现了瓦格纳以主导动机为核心结构力,构筑其独特交响化音乐语言的高超技艺。受瓦格纳本人对其戏剧观念的阐述(“音乐”和“诗歌”的理想化交融状态)以及笔者个人声音经验之启发,本文在分析主导动机于这一纯器乐选段中的“交响化”运作方式的基础上,尝试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主导动机之戏剧性指向与交响性构思的“统一性”之间;音乐本身之自足性与戏剧“前文本”之间;感性体验与作曲家的美学旨归之间——是否存有“罅隙”?

  • 标签: 《齐格弗里德葬礼进行曲》 主导动机 结构力 交响性 统一性
  • 简介:音程循环作为一种作曲技术广泛运用于后调性音乐作品的创作之中,不同音程循环之间既可以互相转换,又可以做到有机展开,这些手法在音乐作品中具有重要的结构功能。本文以巴托克的钢琴《组曲》(Op.14)为例,通过对四个乐章中音程循环技术的构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各乐章之间的音程循环不仅贯穿发展,而且四个乐章还具有起、承、转、合有机统一的特点。

  • 标签: 音程循环 巴托克 《组曲》 贯穿发展 有机统一
  • 简介:弦乐四重奏《白毛女》是朱践耳和施咏康于1972根据歌剧与舞剧《白毛女》的部分主题改编创作的单乐章作品。在引子主题.动机的贯穿下,全曲脱离原来歌剧、舞剧以及音乐会组曲模式,采用单乐章的对比集成结构思维,以原作主人公嘻儿”的思想性格及戏剧性情绪变化为背景,在主题变形和动机贯穿的原则下,进一步将多个主题融会贯通的组织在一起。本文从主题来源及性格分类、动机音程贯穿形态以及主题变形特征三个角度论述弦乐四重奏《白毛女》主题.动机的贯穿及变形手法。

  • 标签: 白毛女 弦乐四重奏 主题-动机 贯穿 变形
  • 简介:本文从聆听《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感性体验切入,以“时间悬停”为关注核心。文章共分七个部分,以同心圆的结构,从聚焦前奏曲核心的“渴望动机”开始,逐步放宽视角至前奏曲的单一动机单元、多个动机之间的关系、整首前奏曲、乐剧中五个具有“时间悬停”特质的段落、直至整部乐剧。考察“渴望动机”这一细小的元素如何带来“时间悬停”并在一系列的连锁转化中“自我实现”般构建起整部乐剧。同时指出,这种音响状态以及构建音乐的方式直指戏剧的核心内涵,从而尝试对《特》中音乐与戏剧关系作出阐释。篇幅所限,仅节选原文的第一至第四部分。

  • 标签: 瓦格纳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时间悬停 自我实现 音乐与戏剧的关系
  • 简介:混合四重奏《气》是陈怡以她一贯的中西音乐因素结合之风格创作的一部较成功的作品。她在整体曲式结构上,采用西方的再现二部曲式,根据黄金分割的比例原则,用计算的方法设计出几个层次的高潮点,以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造型”为曲式最小结构单位,并使用多种节奏组合手段实现向高潮的推进。在音高结构中,以替换音的手法,将半音和三全音融入到五声化旋律中,并用动机分裂和模进的方式,实现旋律的现代化。在音色处理上,用音色各异的独奏乐器,创造出可与整个管弦乐队相比的、具有强大音乐推动力的音响效果。

  • 标签: 黄金分割比例原则 “造型” 节奏伸缩镜 记谱渐快 《八板》节奏组合 复节奏
  • 简介:凯奇早期代表作、仅使用金属打击乐器的《第一结构》(1939),受勋伯格传授的维也纳乐派逻辑性结构思维和动机展开性变奏的影响,在整体和乐句结构层面上运用他自己发明的、按4:3:2:3:4比例划分的"宏观-微观"的节奏结构体系;而对节奏动机的组织则是基于方整性结构框架内非方整性划分的原则,采用二分与三分节奏时值结合、全音符的奇数划分、对称性的节奏音值排列、节奏动机间解构与重组关系四种方式设计动机,运用动机的不定次反复、动机交替的横向对称性连接和纵向对位性叠置、动机陈述跨越与不跨越乐句和音色分层的手法组织动机[本文(上)发表于《黄钟》2011年第一期]。

  • 标签: 宏观-微观节奏结构 平方根形式 节奏动机 预制钢琴的噪音音色 非正统打击乐器 音色分层
  • 简介:我国古代'采风'是有其特定的涵义.20世纪以来,我国到基层发掘和研究民间音乐的人,也有一些打着'采风'的旗号、抱着'采风'的态度进行工作.'田野工作'又称'田野调查'是从西方引进的文化人类学术语,英文为'fieldwork',是指文化人类学者在特定区域中进行的调查工作.'采风'和'田野工作'有共同之处,也有诸多差异.该文建议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用'田野工作'替代'采风'的提法.

  • 标签: 采风 田野工作
  • 简介:我们这次学术研讨会,是继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梅兰芳周信芳诞辰一百周年两次盛大的学术研讨会之后的又一次盛会.这次会不仅盛大,而且昭示着一种远景:要建立京剧艺术的新的研究机构,推动京剧研究工作向更有系统性、更具规模性的方向发展.这是令人鼓舞的.为此我要向主办单位中国戏曲学院表示敬意.

  • 标签: 京剧艺术 学术研讨会 期待 诞辰一百周年 中国戏曲学院 研究机构
  • 简介:我从干校回来,工作一年后,因心脏病全休了4年。1979年1月到资料室和文彦同志合编了《中国音乐三十年大事记》(1949-1979),1980年底大事记初稿已基本完成。1981年1月副所长郭乃安来找文彦同志,要借我到词典编辑部协助工作三个月,文彦同意了。

  • 标签: 《中国音乐词典》 大事记 心脏病 三十年 资料室 编辑部
  • 简介:今天很多学校都有了校办工厂(企业),有的校办工厂其产品质量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校办工厂并非始于今日,更早的我不知道;但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校办工厂我是身临其境.当时的校办工厂真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各类学校的校园里,就是我们中国戏曲学

  • 标签: 办工厂 四十年 经济效益 中国戏曲 农村劳动 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