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4 个结果
  • 简介:宋代仙韶院是一个设置于北宋初期,延续至南宋,以后宫宫人为音声表演主体的内廷用乐管理机构,是唐代武德内教坊、云韶府(院)的后继者。宋代仙韶院宫人接受教坊教习,以高水平的女乐供皇室专享,其乐舞风格清雅华贵,极少对外臣展示。

  • 标签: 仙韶院 内廷用乐管理机构 女乐
  • 简介:摘要:古琴从本体而言是一个传声的乐器,七弦十三徽的组织结构使其能够发出繁复多彩、美妙动听的音乐,这些美丽的音符转瞬即逝,诗人们为了将这惊天泣神的琴音定格成一个让人可感知的画面,穷思竭想,用比喻、通感、用典等多种写作手法来表现琴音的不可言说,使其读者能够深切感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艺术魅力。

  • 标签: 宋代 琴诗 传声艺术
  • 简介: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中国画的精髓在于线条,其作为绘画中最基本的要素,在绘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较之西方绘画独具特色的优势所在。中国绘画的线条不仅能够充分体现物体的轮廓和结构.更能通过线条本身的笔墨来展现独特的审美价值以及意境和情感。白描作为一个独立的绘画门类.在宋代的人物画中有着鲜明的体现。本文就宋代白描人物画进行相关的探讨和分析。

  • 标签: 白描 人物画 李公麟
  • 简介:100年前,王国维为完成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宋元戏曲史》,在先期完成了《曲录》(1908),《戏曲考原》、《录鬼簿校注》、《优语录》和《唐宋大曲考》(1909),《录曲余谈》(1910)等成果的基础上,于1911年撰成《古剧角色考》和《曲调源流表》,为完成《宋元戏曲史》做了深厚的文献累积和较全面的准备工作。但今

  • 标签: 伎艺 《宋元戏曲史》 杂扮 说唱诸宫调 院幺 副末
  • 简介:宋代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转型期。受此影响,宋代宫廷燕乐表演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与隋唐“分部奉曲”迥异的体制。在梳理文献史料与民间遗存音乐的基础上详细探讨宋代宫廷以“分盏奉乐”为核心的演出体制的形成、类别及程式,以期揭示宋代宫廷燕乐活动原貌及对后世的影响。

  • 标签: 宋代 宫廷燕乐 盏制 分盏奉乐 供盏献艺
  • 简介:宋代唱赚《愿成双》谱是一套弥足珍贵的古代民间音乐的乐谱。要使其得到准确解译,首先必须认准所用音高谱字及相关符号,同时对作为一首套曲的结构特点及分曲性质予以把握;在具体解译中要充分利用各种依据,采用合乎音乐自身规律的方法,抓住乐谱、乐曲内含的音调及节奏特点予以处理;对于分曲译谱要尽可能地选配宋元时期同曲牌的唱词,从词曲结合的角度加以验证;最后要将各个分曲译谱整合起来,从作为一首套曲的全局加以考察。这样解译出的乐谱,尽管还不能说是宋代唱赚的原貌,但已接近原曲原貌,是一份相对准确的译谱。

  • 标签: 宋代唱赚 《愿成双》谱 解译题
  • 简介:一、雅乐的性质及雅乐的意义雅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品种,通常说的雅乐有狭义和广义两个不同所指。狭义的雅乐指的是中国古代宫廷及上流社会的贵族所使用的一种祭祀典礼仪式的音乐形式,是集器乐、声乐、舞蹈、吟诵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广义的雅乐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上流社会或文人阶层使用的包括狭义雅乐在内的超凡脱俗的高雅音乐。

  • 标签: 宫廷雅乐 中国传统音乐 乐队 乐器 宋代 上流社会
  • 简介:亚太民族音乐学会第十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承办:福建师范大学时间及地点:拟2005年10月23-27日在福建武夷山召开议题:亚太地区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变迁;亚太传统音乐资源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新研究。参加办法:4月30日前提交中英文论文提要(约350字)及个人联系方式。5月底发出会议二次通知和论文录用通知。7月底前提交论文全文并附软盘(或电子邮件发来)。8月底发出会议第三次通知及会程安排。

  • 标签: 学术信息
  • 简介:所载的"唐乐"是宋代教坊乐在域外的遗存.它不仅记录了一批在中国失传的曲目、词调和词体,呈现了队舞曲调的联缀方式,通过"令"、"慢"、"嗺子"、"曲破"、"中腔唱"、"踏歌唱"等音乐术语提示了当时词曲演唱的主要类型,而且也揭示了宋代教坊乐作为俗乐的基本性格、其服务于节庆活动的功能及其在两宋之间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表现是:音乐的舞蹈成份与表演成份增加,繁声急节的曲破取代大曲而流行.

  • 标签: 高丽唐乐 队舞祝寿 曲破
  • 简介:宋代乐伎对音乐的传播发展影响极为巨大,这不仅体现在其演唱演奏及与文人雅士的交往活动中,也体现在其审美选择所投射的宋代音乐文化之中,如对宋代词曲创作的影响等。宋代的商业活动和勾栏瓦肆,对乐伎活动的繁盛提供了物质支持。

  • 标签: 乐伎 宋代词曲 音乐流转 宋代风习 勾栏瓦肆
  • 简介:音乐史是由音乐人的活动组成的。音乐史内容的多样性取决于音乐人活动的多样性。宋代有一些音乐家或音乐理论家,他们的音乐活动为宋代音乐生活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由于留下的相关史料较少或史料被关注的程度较低,他们的音乐才能逐渐被今人遗忘。通过考察他们的音乐活动,可以弥补史料和学术视野上的缺环,更全面地展现宋代音乐文化与音乐历史的面貌。

  • 标签: 冯吉 王洙 刘几 高怀德 康与之 王齐叟
  • 简介:近代以来,对宋代音乐文献的研究具有几个特点:1.体现了传统音乐史学和现代音乐史学的结合及写作体例上的转变;2.对部分宋代音乐专门史料的研究体现了从着眼于基础性问题向着眼于细节性问题延伸的过程,而对部分宋代音乐专门史料的研究又体现了从着眼于局部性问题向着眼于全局性问题延伸的过程;3.重视发掘新材料,在以往研究基础上依托新材料、对宋代音乐史实取得进一步认识;4.在研究方法上出现了多样化的倾向。对宋代音乐人物的研究具有几个特点及研究趋势:1.对音乐理论家的研究成果斐然;2.对文人音乐家的研究将得以延续;3.对音乐表演实践者的研究较薄弱并将得到弥补;4.多视角建构宋代音乐人物历史。

  • 标签: 研究成果 价值 特征 趋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以音乐学“学术规范”为考察对象,分析了近年来发生在我国音乐学术研究领域的学术失范行为及其主要表现形态和产生背景,对学术界围绕“学术创新与学术规范”问题的讨论进行描述,对此次论争的产生原因和背景、论争的性质和目的、对象和方法、作用和意义以及论争中所涉及的与音乐学学术规范有关的若干理论命题进行探讨.对各方论者所涉及的主要论域和主要观点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作者在上述几个问题上的立场和观点。

  • 标签: 音乐学 音乐思潮 学术创新 学术规范 学术腐败 学术批评
  • 简介:在文化璀璨的宋代面世的《玉海》,采辑丰富,记载了不少宋代乐书。这些乐书是研究宋代音乐及文化的重要史料,可惜多已亡佚。今对《玉海》存录佚文较多的三种宋代乐书《太乐图义》《景祐广乐记》《庆元乐书》进行辑佚,并对其成书、流传、佚文归属等方面略作考证和辨析,希望能为学界认识这些乐书及从事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可靠的史料。

  • 标签: 《玉海》 《太乐图义》 《景祐广乐记》 《庆元乐书》 辑考
  • 简介:宋代教坊乐队的沿革与发展,随着教坊乐部组织方式及机构的变迁,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北宋初的"四部乐"时期、北宋末的"四部合一"时期(约1100年之前)、南宋教坊十三部时期(1144一1162)、南宋教乐所时期(1162年后).

  • 标签: 乐队 教坊 乐器 沿革 时期 经历
  • 简介:<正>宋代是一个民神信仰非常盛行的时代,民间祭赛祀神活动中多伴有歌舞优戏搬演,虽然官方一再对民间赛祭社乐演戏予以限制和打击,但祭赛演戏和社戏还是溢出了宗教仪式的边界,作为民间演剧活动的特定表现而不断高涨,这种景象恰恰酝酿着两宋戏剧史的重大转机。

  • 标签: 戏剧史 演剧活动 淫祀 生长土壤 民神 斋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