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欢乐颂1》的余温还未完全退散,《欢乐颂2》现已再次旋风袭来,凭借完美饰演“关雎尔”一角的乔,用演技向大众展现着自己的无限可能。

  • 标签: 电视剧 演员 表演艺术 《欢乐颂1》 乔欣
  • 简介:文杰男,汉族。2002年3月出生于北京,浙江临海人。现系湖南省沅江市政通小学六年级学生。该生晶学兼优,天资聪慧,悟性极强,鼠酷爱艺术,擅长歌唱、主持、小品表演和舞蹈,六年学艺成绩显著。2011年2月在全国青少年大型文艺系列活动湖南赛区总决赛中荣获小学组声乐比赛金奖;同年在“青春中国”第六届全国青少年艺术展评中荣获小学组声乐比赛金奖,并获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青春中国”形象代言人荣誉称号。

  • 标签: 小学六年级 简介 作者 梦想 阳光 校歌
  • 简介:侗(1618—1704)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艮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等,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作为清前期颇负声名的文学家、戏曲家,侗在清初诗、文、词、曲等多个领域均有成就,现存《西堂全集》、《西堂余集》、《鹤栖堂稿》等共一百四十余卷,

  • 标签: 尤侗 综述 《西堂全集》 文学家 清前期 戏曲家
  • 简介:本文从氏调性观念的基础、对传统调性的评论、氏调性观念的特点和氏调性观念中的传统因素等四个方面,分析德米特调性观念的特性以及与传统调性理论的关系,认为氏是新调性理论的创建者,寓传统于创新之中。

  • 标签: 调性观念 调性关系 根源音 调性中心 音序I 调性功能
  • 简介:2000年以后,巴陆续创作了《非洲爵士探索,曲3》(2002),《查卡主题二》及《为钢琴而作的约鲁巴无词歌三首》(2005)。在作曲家的观念中,《非洲爵士探索,曲3》给了源自西方的圆舞曲形式以新的生命。《查卡主题二》与1996年创作的《查卡主题一》在创作手法上有些相似,主要是探索将歌剧《查卡》第二幕序曲音乐的钢琴化创作手法。

  • 标签: 创作道路 钢琴艺术 非洲 创作手法 无词歌 作曲家
  • 简介:德国作曲家格鲁克(1714-1787)与意大利剧本作家卡尔扎比吉(1714-1795)合作创作了在西方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歌剧《奥菲欧与丽迪西》(OrfeoedEuridice)。该剧1762年10月5日首演于维也纳霍夫堡宫廷剧院,在当时乃至整个西方音乐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期望从音乐美学视角,分析题材内容、音乐语言、音乐风格、

  • 标签: 格鲁克 奥菲 西方音乐史 美学视角 德国作曲家 尤里
  • 简介:尉的回忆──纪念西安音乐学院钢琴学科创建45周年钢琴系供稿任抒真执笔与学院同步共生的钢琴学科(系)的45个春秋,历尽坎坷,几经磨难。她由小到大,从稚嫩走向成熟,倾注了几代人的心血.尤其是开创初期的老一辈钢琴教育家刘国瑞、张咏真、林芳三位副教授,他们...

  • 标签: 钢琴教育 西安音乐学院 刘国瑞 钢琴系 历尽坎坷 钢琴专业
  • 简介:亲爱的读者,当您打开并准备浏览《数定音圆——民族乐器演奏音高测定及相关律学研究》(陈博士论文,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时,一定会先产生疑问:什么是“数定音圆”?日常生活可并没有类似的词语及类似的表述,它们和民族乐器演奏的音高有什么关系?

  • 标签: 博士学位论文 陈欣 文化艺术出版社 “音” 朱载堉 “数”
  • 简介:<正>音高——音乐的首要参数,许多世纪以来,在数十代作曲家手中,以不同的组织形式构成了人类音乐宝库中众多风格的不朽篇章。数百年来,音高关系体系几经沧桑。因而,无论是理论家、作曲家甚至演奏家、演唱家,对于作为音高组织手段的和声技法都极为重视。事实上,要从根本上认识一首作品,如果不搞清其音高关系体系,几乎是不可能的。二十世纪音乐是音乐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二十世纪和声反映了二十世纪音乐的音高关系,而成了音乐

  • 标签: 二十世纪音乐 作品 理论与方法 分析方法 逻辑原理 和声技法
  • 简介:本文从身体动作的连接探寻、人与人交汇的心灵解读、流畅内省的东方审美探讨了谢舞蹈剧场作品《一撇一捺》的艺术特色,指出在全球文化冲突与寻求文化身份认同的浪潮中,如何更好的以东方审美为主导,创造属于中国当下现代舞的身体语言,将本土现代舞推向世界,在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中实现中国特色现代舞的传播、交流、推广,以及东西方舞蹈文化的共生与融合,是我们需要不断深入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谢以其关乎动作,起止于心的身体表达给予我们真诚回答。

  • 标签: 谢欣舞蹈剧场 动作 连接 心灵 审美
  • 简介:在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桑桐的教材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丰富了许多中国音乐家和声学习的经历。然而,只有揭示这些教材中勋伯格、德米特与库赫特的隐现,我们才能认识他们的理念是如何以微妙的方式渗透入中国艺术音乐的发展中。

  • 标签: 桑桐 勋伯格 欣德米特 库赫特 和声理论
  • 简介:一部作品耐人寻味的关键,在于作曲中实现的独特而符合时代精神的完美性。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由于形式上的“高贵的简单”成为音乐史上难以超越的经典,古诺的改编实际上与原作本质相悖,成为了“伪劣艺术品”。20世纪上半叶,经历了浪漫主义的“独创性危机”,作曲家“沉默”了。他们致力于从过去寻找突破口,“新古典主义”兴起。艾夫斯、巴托克、德米特再次从巴赫《C大调前奏曲》中寻找灵感,由于他们的独特个性特征,使各自的作品在巴赫作品的基础上完成了完美的“弑父”,成功摆脱了巴赫的影响,从而形成对其的误读、评论和疏离,建立起富有个性特征的音乐作品。这是20世纪上半叶的精神诉求,他们通过成功地超越前辈,完成了自我话语更新。

  • 标签: 互文性 误读 影响的焦虑 独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