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3月14日上午,中国艺术研究第五会议室春意融融,院长王文章和知名艺术家欧阳中石、田黎明、朱乐耕、杨飞云、吴为山及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志强等,与研究研究师生齐聚一堂,见证“中国艺术研究研究助学基金”捐赠仪式。

  • 标签: 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生院 助学基金 欧阳中石 控股集团 捐赠仪式
  • 简介:一、征文对象:在中国艺术研究音乐研究所工作过的学者,音乐研究所培养的历届硕士、博士、访问学者、课程班学员等,参与过以音乐研究所为首的各项研究与田野考察的学者,以及在学术生涯中与音乐研究所有过交集的学者,等等。

  • 标签: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征文启事 访问学者 田野考察 学术生涯
  • 简介:<正>剧本作为舞台艺术的文本载体,在保存舞台艺术和承继剧种历史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价值。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资料室内藏有剧本近三千本,都是从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广州地区创作上演的粤剧剧目,当年系因剧目审查需要,由各剧团提交集中于此,其中以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剧本居多。六十多年后的今天,是时候揭开尘封的档案,再现当年粤剧走过的发展之路了,而这批粤剧演出审查本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这批剧本对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后二十多年间广州地区粤剧剧目状况有重要价

  • 标签: 剧目审查 舞台艺术 文学艺术创作 马师曾 李门 舞台演出
  • 简介:从1954年3月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成立算起,经历了多次归属变更、最终而成的中国艺术研究音乐研究所,迄今已昂首走过一个甲子。对于音乐研究所的定位,成立之初是“民族音乐研究”,其后是“中国的音乐研究所”还是“中国音乐的研究所”之讨论,整体看应该是涵盖外国音乐、侧重中国音乐文化的研究单位。

  • 标签: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民族音乐研究 中国音乐文化 记忆 文集 学术
  • 简介:在中国文学史上,辽代文学因未得到充分发展而鲜受重视,论者往往将辽金元文学连贯述之,而对辽一掠而过。事实上,作为雄踞中国北方两百余年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一代尽管文学创作水平不高,但它毕竟拥有相当可观的诗人诗作,有的甚至成就斐然,在中国文学史上应有一席之地。代表辽代文学最高成就的萧观音就

  • 标签: 再认识 回心院 曲词演进
  • 简介:<正>高平市位处山西东南,居上党腹地,相传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故里,著名的长平之战便发生在此。高平夏商为冀南之域,春秋属晋,始称泫氏;西汉置泫氏县属上党郡;北魏永安二年(529)析泫氏而置高平县;唐贞观以后,高平属泽州府,即今之晋城市,迄今未变~②。企家,位于高平市区西北2公里处,原名"弃甲苑",是赵军兵败,弃甲而逃之地,故名。现有村民400余户,1200多口,徐、张为大姓,主要靠务农为生,过

  • 标签: 高平市 泫氏 二仙庙 高平县 人文始祖 炎帝神农氏
  • 简介:只有23年人生历程的聂耳(1912-1935),堪称是中国乐坛的奇才——由于多种原因他没有机会进入专业音乐院校学习,只能在从事左翼电影、左翼戏剧工作之余,利用各种机遇奋力拼搏,终于自学成才。他创作了《毕业歌》、《码头工人》、《开路先锋》、《铁蹄下的歌女》等传世名曲,成为中国革命音乐的先驱者。

  • 标签: 音乐院校 研究所 聂耳 《铁蹄下的歌女》 纪念 中国乐坛
  • 简介:<正>脸谱是中国戏曲人物造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发生、发展到基本定型,历经数百年,其间积淀着诸多文化元素,充分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也与特殊演出环境、社会物质条件、观众审美心理趋向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就中国戏曲脸谱发展的一般规律而言。多种声腔的川剧,其形成发展与昆曲、弋阳腔系诸剧种、梆子、皮黄等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自然,其脸谱的绘制也沿袭了多种声腔剧种角

  • 标签: 中国戏曲 人物造型 心理趋向 中国传统文化 弋阳 角色形象
  • 简介:明代是中国古琴辑谱风潮最为兴盛的一个时代,琴谱数量繁多,谱式发展日渐成熟。《徽言秘旨》和《徽言秘旨订》是明末清初绍兴琴派的代表性琴谱,本文试从绍兴琴派琴谱系统的形成及传承、选曲倾向和曲目版本三个方面来探寻其源头。

  • 标签: 徽言秘旨 徽言秘旨订 明末清初 溯源
  • 简介:美国音乐研究,是1982年以来我国音乐理论界兴起的最有代表性的理论研究之一,至今已30多年。美国音乐研究的学术视点,主要通过近10年来,作者所教授学生的23篇学位论文,对21位美国作曲家和近30部作品,通过整体俯视作曲家的教育背景、创作技法、多元影响,进行的总结性研究。包括作曲家的教育背景、作曲家的创作手法、作曲家的多元影响三部分。相信会为我们深入了解美国音乐有一定帮助,为我们对未来的研究远景,提供梳理的空间。

  • 标签: 美国音乐 作曲家研究 学术视点
  • 简介:<正>《古今名剧合选》是孟称舜选编的一部元明杂剧集,刊于明崇祯六年(1633),原刻本今藏上海图书馆,《古本戏曲丛刊》第四集据以影印。现存《古今名剧合选》共20册,依入选剧作风格的不同分为《柳枝集》与《酹江集》两部分,共收录元、明两代杂剧56种。《柳枝集》全名《新镌古今名剧柳枝集》,取柳永《雨霖铃》词"杨柳岸晓风残月"之意,入选剧本风格以婉丽为主,共收

  • 标签: 古今名剧合选 孟称舜 柳枝集 酹江集 戏曲创作 杂剧创作
  • 简介:湖南影戏是一种民间表演艺术,它的演出底本既有着戏曲剧本的一般性特征,也有着民间文学的诸多特点。就笔者在湖南的长期田野调查来看,艺人演出使用的文本,其形态较为复杂,既有师傅口传心授下来的不能随意更改文字的本子,也有只记录剧目故事梗概,演出时要靠艺人根据自己的艺术经验和积累即兴创编的'桥本',还有完全没有文字,纯粹靠艺人口耳相传的'活态

  • 标签: 形态研究 影戏 戏科仪
  • 简介:随着声乐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声乐教育的情感性特征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本文针对声乐教师课堂的应激表现及其归因,探索声乐教师课堂应激心理调适的手段,并对其进行研究和说明。

  • 标签: 应激 声乐教师 声乐课堂 教师心理
  • 简介:曲子,因其综合了音乐与文学因素而倍受学界关注。从学界既有成果看,其"词"之意义似更为突出。笔者认为:作为音声技艺形式,曲子对后世之影响绝非仅是文学意义。曲子,从音乐文本、文学文本到付诸表演,其作为完整的艺术形式才真正得以呈现。由此,从职业化与乐籍制度的视角看,乐人乃曲子之创作主体。自隋唐构建的乐籍体系,作为管理与教习专业乐人群体的官方系统,无疑成为曲子及其后众多音声技艺传承、传播的重要载体。与之相辅,区域中心与文人对曲子的发生、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在乐籍体系制度化承载及其与社会各阶层互动之中,曲子作为其后众多音声技艺发生、发展之"母体"的重要意义,得以彰显。

  • 标签: 曲子 乐籍体系 创承 传播 母体
  • 简介:前言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它南起杭州,北至通州,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最初运河的建设目的是春秋时期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

  • 标签: 京杭大运河 演唱风格 歌剧 农业经济 南北地区 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