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正>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市佛教协会于7月5日上午联合在玉佛寺举行“中国佛教梵呗仪规音像资料”片之一——《水陆法会》专辑试播鉴定会,我院名誉院长贺绿汀、院长桑桐及佛教界代表出席了鉴定会。

  • 标签: 上海音乐学院 音像资料 佛教协会 鉴定会 上海市 佛教音乐
  • 简介:张琼顺利通过研究生论文答辩(本刊讯)11月18日下午,硕士研究生张琼毕业论文答辩会在院图书馆一楼会议室如期进行。师从王光耀教授学习的张琼同学,于1993年考入我院作曲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视唱练耳教育为研究方向。于是日举行的答辩会上,她在《中国视唱...

  • 标签: 研究生论文 视唱练耳教学 顺利通过 答辩会 硕士研究生 硕士学位研究生
  • 简介:2004年4月,《黄钟》编辑部接到由北京大学主持,北京高校图书期刊工作研究会成员馆、中国科学院文献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及相关单位的百余名专家和期刊工作者参与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术期刊评价及文献计量学研究”组通知,《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于2000年4月,再次被确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被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即第4版)。

  • 标签: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科研水平
  • 简介: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练耳”通过音乐作品训练听觉》一书,作为音乐基本素质培养教材,至今影响广泛、深远。本书极具学术价值,体现在教学理念的创新与突破,并搭建出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为视唱练耳教学引领了新的方向、开拓了新的空间。笔者通过学习、研究、并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力求领悟这一教材的精髓,通过对其应用问题的梳理认为视唱练耳教学不能仅仅只着眼于基本技能、技法;对音乐听觉训练、全方位提升音乐素质,应该是当今我国音乐基本学科发展的方向与未来。

  • 标签: 完整音乐作品 听觉训练 术语 节奏 音高 织体
  • 简介:趣”是古代戏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趣”说是指戏曲理论家运用“趣”阐述对戏曲的看法和主张。从明中叶到清初,传奇以南戏为基础,汲取北杂剧的优长,艺术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与此相适应,为总结戏曲创作和舞台搬演的经验,促进传奇更大繁荣,戏曲批评日益活跃,

  • 标签: 理论价值 历史嬗变 古代戏曲理论 重要范畴 艺术发展 戏曲创作
  • 简介:一、音乐学写作工作坊创意2011年5月13日,我应沈阳音乐学院约请,在该科研处、音乐学系主办的科研论坛上发表了以音乐学写作问题讨论及马勒作品修辞命题的演讲。期间,承蒙该院学报厚爱,约请我为《乐府新声》写稿,我和王进副主编交谈投缘,便坦陈近年来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一直考虑的一个写作创意,其核心立意就是:通过导师与其研究生的规模作业,来展示与探索一种音乐学写作的工作坊范式[2]。

  • 标签: 音乐学院 美学问题 体裁形式 协奏曲 批评 《乐府新声》
  • 简介:日前,国际认证机构对南京舒曼钢琴制造有限公司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换证审核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的验证审核工作。审核组根据ISO9001:2008、ISO14001:2004标准的要求,对舒曼钢琴的产品质量、生产环境和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认真地审核后给予通过,同时给予舒曼钢琴高度的评价。审核组认为,南京舒曼钢琴制造有限公司ISO管理体系在组织落实、体系运行、持续改进方面的工作能够满足其标准的要求,为舒曼钢琴、摩德利钢琴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环境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 国际认证机构 钢琴 舒曼 ISO9001
  • 简介:《文赋》为批评文病,使用了"应"、"和"、"悲"、"雅"、"艳"五个音乐美学范畴,并由此构成一个有机的音乐美学范畴体系。前人对"应"、"和"、"悲"、"雅"、"艳"有所讨论,但主要从文学审美角度切入,没有将其作为独立的音乐美学范畴进行研究,也未能揭示其在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的价值。本文从《文赋》出发,并联系陆其他著作中的音乐资料,分别阐明这五个范畴的音乐美学内涵。陆机首次把"应"、"悲"、"艳"作为音乐美学范畴明确提出,这是他对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史的重要贡献。

  • 标签: 《文赋》 音乐美学思想
  • 简介:该文将“音乐人文叙辞今典”作为整个诗学策略的关键核心,进而,驱动音乐学学科建设。作为系列始端,以“诗/史”关系起兴,并对20世纪中国新音乐文化及其人相应的诗学历程进行叙事,以至提出“通过叙辞诠释历史”。作为后续个案,对中国古典音乐文献《乐记》所示八个叙辞,给出相应范畴,并辅别种文献集录。

  • 标签: 音乐学 学科建设 诗学策略 音乐人文叙辞今典
  • 简介:本文是对中国音乐人类学历史研究的途径与方法的探讨。文中通过对史与论不同学科特点、不同研究方法、不同资料来源的比较,提出并讨论了“历史事实与历史文本”、“历史文本与史学文本”、“记载的历史与记忆的历史”、“关于口述史与音乐口述史”、“关于音乐历史的集体记忆”等与史学资料性质和新历史主义思想有关的一系列学术问题。最后就中国音乐人类学应坚持的历史研究途径(田野工作)和应面对的历史研究目标(民间音乐的个别历史及其文化意义)提出了笔者的观点。

  • 标签: 中国音乐人类学 历史研究 方法论
  • 简介:本文尝试立足于琴乐独特的参与与受众群体、古琴本身有别于其他中国传统乐器的特性等方面,在对其人文属性进行一定程度的抽提后,将古琴作为中国"古典范式"的音乐审美存在来进行解读;并借助索绪尔语言学的相关概念与格式塔心里学的相关命题进行作业。通过索绪尔语言学中"能指"与"所指"的概念读解古琴如何通过具体音声与器物言说抽象的古典性;借助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同构命题对这种古典性如何作用于审美主体进行探索,并依据这两部分的梳理,将古琴的独特言说定义为一种"直白的含蓄"的表述。

  • 标签: 古琴 古典范式 言学 能指 所指 格式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