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史兰倩卡(RuthSienczynsha1925——)美国著名钢琴家、钢琴教育家,被伦敦《镜报》誉为"当代最优秀的女钢琴家";4岁起就以音乐神童的身份演出,曾师从多位世界钢琴大师;1964年起在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任教,具有丰富的演奏和教学经验,培养了大批杰出的人才。她的著作《指尖下的音乐》是习琴者必备参考书目之一。

  • 标签: 学琴 艺术 女钢琴家 钢琴教育家 《镜报》 钢琴大师
  • 简介:学生通过学习葫芦,可以了解葫芦的发源地及其历史发展源流。学生掌握葫芦吹奏技术以后,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进而影响身边的人,在各种场合演奏可以使人们对这种乐器有新的认识,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在今天,葫芦演奏技术已成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继续传承广大。

  • 标签: 葫芦丝 教学 价值 传承
  • 简介:速度,这是音乐构成的要素之一。这个问题,对于各种演奏、演唱都存在的。在音乐作品,有相对速度与“绝对速度”之别。有些是作者自己写的,也有一些是演奏家、编谱者审订的。相对速度,例如:AdagioAndanteModeratoAllegroPresto;“绝对速度”,自从1816年,维也纳的机械师梅哲尔发明节拍机以后,作曲家、演奏家、编谱者们就广泛地拿来标示作品的速度。以一分钟为单位弹出多少个音符来计。例如;Adsgio(?)=56-66

  • 标签: 音乐主题 音乐作品 速度术语 车尔尼 相对速度 著名钢琴家
  • 简介:我从一年级暑假开始学习葫芦。当时妈妈想让我学钢琴,但是我却一心想学葫芦,原因是有一次出门游玩时,爸爸在车上播放了一首首优美动听的葫芦曲子,那柔柔的、甜美的声音让我立刻喜欢上了葫芦,并产生了自己学好葫芦,以后吹给爸爸妈妈听的想法。

  • 标签: 葫芦丝 一年级 妈妈 钢琴
  • 简介:百余年来,随着当代意义上的曲艺艺术的不断发展,在一大批学者、前辈的努力下,曲艺理论研究工作亦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但相较于曲艺创演活动的丰富与活跃,曲艺的理论研究则显得既薄弱又滞后。不仅整体的曲艺理论体系尚未真正确立,且在针对实际发生的一些曲艺现象、正在演出的一些曲艺作品以及曲艺演员的评价上,往往缺乏及时有效的理论引导和价值判断,尚未能起到更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 标签: 曲艺艺术 “深度” “维度” 评论 速度 价值判断
  • 简介:华丽是一位已经被历史湮没无闻之人,她原名荫嘉·亨利希,是位德国姑娘,1921年嫁给留学德国的中国人青主。1926年来到中国,直到1950年去阿根廷定居。华丽在中国前后共生活了24年。她曾在上海国立音专任教,并谱写了近20首艺术歌曲,这些艺术歌曲在20世纪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一段轻浅而特殊的足迹。

  • 标签: 华丽丝 艺术歌曲 廖玉玑 《浪淘沙》 《易水的送别》
  • 简介:这年头,出色的电影主题曲不仅是电影精神的深刻体现,而且还是进军唱片市场的杀手锏。最近美国唱片市场引起最多话题的电影,莫过于本·艾佛利克主演的战争史诗巨片《珍珠港》。本片找来了拥有42座格莱美大奖的天后菲·希尔高歌一曲,其震撼度丝毫不逊于去年她在超级杯上的精彩表现。从乡村歌坛崛起的希尔,已连续三年被《时代》杂志

  • 标签: 珍珠港 电影主题 战争史 唱片 市场 乡村
  • 简介:当前在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下,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音乐教学也成为了高校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由于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学生迅速增加,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音乐《葫芦演奏》集体课程的现状以及集体教学的优势,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葫芦演奏》集体课程的教学实施策略,旨在为以后的《葫芦演奏》集体课程提供帮助。

  • 标签: 葫芦丝演奏 集体课程 教学初探
  • 简介:1986年正执美苏两强“江湖一笑泯恩仇”的开端,同年4月间,钢琴大师霍洛维兹展开他传奇性的破冰之旅,回到阔别一甲子的故乡俄罗斯展开一连串的演出与拜会活动。18日与20日在莫斯科音乐院柴科夫斯基大厅举行的两场独奏会上,与其说破冰,毋宁说霍洛维兹的琴音融化了现场观众冰封已久的心。在座的钢琴家费舍尔曼(VladimirFeluman,1952一)表示他曾听过许多伟大的俄罗斯钢琴家弹奏,但从未在柴科夫斯基大厅里见识到如此“神奇的触键和余音绕梁的音色。”从现场转播的画面中可以看到有观众毫不掩饰地开始啜泣,此一历史镜头让我不禁怀疑,近乡情怯的恐怕不是霍洛维兹,

  • 标签: 钢琴家 俄罗斯 柴科夫斯基 霍洛维兹 现场观众 钢琴大师
  • 简介: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以来,多历年所,一直被文学艺术界极度推崇,无论从戏剧文学或表演艺术的范畴考察,都成了最辉煌的经典。尤其《惊梦》一出,演唱十分频繁,超过其他任何单出。自从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昆曲的发展和传播又获得新的生命活力,

  • 标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授 考释 庭院 戏剧文学
  • 简介:明清时期,根据海上丝绸之路的传播路径及福建戏曲到达南洋地区的史料记载,对文献中现存的外国人在南洋关于福建戏曲记载的史料进行梳理和分析,通过这些史料管窥福建戏曲在南洋的传播和产生的影响。以外国人笔下的福建戏曲作为切入点,从外国人对福建戏曲的认知和体验的历史性过程中,探究福建戏曲在南洋传播的历史现状,并对部分史料中可以重新论证的论点,进行新的探究。

  • 标签: 明清时期 福建戏曲 南洋传播 历史探究
  • 简介:本文仅就中国传统器乐曲曲牌[银纽]进行辨析。从该曲牌的题材内容、结构方式、音调旋律、调式调性、音程音域、速度节拍等方面入手,就其区域特征、音乐特点、表现形式、演奏类型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梳理、归纳。纵观它在各地区传播、演奏中的异同,微观其自身之优长以及与民歌小调千万缕的关联所在,为进一步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曲牌的发展、流变作了有益的尝试。

  • 标签: 中国 传统器乐曲曲牌 “银纽丝” 异同
  • 简介:《苔依》是法国浪漫主义晚期作曲家儒勒·马斯奈(1842-1912年)的歌剧代表作。在世纪之交(19-20世纪),马斯奈是与圣·桑齐名的法国著名音乐家,以创作歌剧著称。马斯奈一生共创作歌剧三十余部。综观其歌剧创作生涯,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第一,从歌剧素材看,马斯奈擅长将小说谱为歌剧,如其创作的歌剧《曼侬》是根据普列沃原著小说改编而成,歌剧《苔依》则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朗士于1890年创作的同名小说。

  • 标签: 人物关系 二度创作 小说文本
  • 简介:冯光钰先生是我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的重要人物之一,出版了三十多部音乐专著。在长期的传统音乐研究中,曲牌音乐研究是他的一个重要领域,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采用民族音乐学、音乐史学、音乐传播学交叉学科研究方法撰著的《中国同宗民歌》、《音乐与传播》、《客家音乐传播》、《曲艺音乐传播》、《戏曲声腔传播》、《中国同宗民间乐曲传播》、

  • 标签: 中国 曲牌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音乐理论研究 音乐传播学 春蚕
  • 简介: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于1726至1731年间创作的六套《帕蒂塔》[Partita,又名《德国组曲》(BWV825—830)]是他最成熟的作品之一,亦是他生前唯一出版的组曲作品。这六套作品整体上是以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和吉格四种舞曲为基本框架,同时加入其他不同形式的舞曲或不同性质的乐曲创作而成。

  • 标签: 巴赫 速度 演奏 节拍 诠释 触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