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一、对我院学科梯队建设进行科学评价的必要性“八五”以来,我院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新一代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学科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务结构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历史原因所造成的学科高层次人才断层和青黄不接的现象还未得到完全改善,一些学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科带头人年龄老化的问题,青年的学科带头人还未起到作用,一些学科点梯队才源不足,尚未形成合理的层次结构。因此,如何选择与培养跨世纪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也就成为我院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和改革的重点。本文试图从我院学科点梯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实施这种评价所应具备的条件来探讨高水平学科梯队建设改革与评价的问题,以推动我院师资队伍建设向更注重于学科梯队建设的方向发展。

  • 标签: 学科带头人 学科梯队建设 评价指标体系 科学评价 学术骨干 自我评价
  • 简介:我国的艺术教育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之中,高师舞蹈教育也不例外,而传统的舞蹈教学,如“教师死教、学生苦学”的模式正在受到多方的批评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倡导在舞蹈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全面发展新型的舞蹈教学模式,已逐渐成为广大舞蹈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研究性学习这一新型学习理论,因其以学生主体发展为基本点,凸显学生学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和谐自然的发展。

  • 标签: 研究性学习 舞蹈教育 教学模式 高师 评价 舞蹈教学
  • 简介:有位哲人曾经这样阐述舞蹈的含义:“舞蹈肇事于生命之初,舞蹈发轫于语言之前,阴阳交媾的太极图便是舞蹈的原始符号。茫茫宇宙、浩浩人生,无时无处不萌动着舞蹈的生机与旋律。”

  • 标签: 舞蹈艺术 艺术形式 舞蹈主题 艺术语言 艺术创作
  • 简介:广东省民间舞蹈资源丰富,其中《禾楼舞》、《春牛舞》最为百姓喜闻乐见、久传不衰。《禾楼舞》是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源于中原神农氏的神话传说,是古代百越乌浒族人为庆祝五谷丰登所创造和表演的一种民间舞蹈;《春牛舞》是源于粤西山区民间的一种演唱性舞蹈,随着该舞的广泛流传,又相继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表演形式,但其基本内容是歌颂"牛"的奉献精神。两个舞蹈尽管表演形式不同,但共同的审美走向都是教育人们要爱护耕牛、勤耕勤种、节俭持家。舞风淳朴而热烈,曲调高亢而激昂,体现了我国传统舞蹈文化的民族特色。

  • 标签: 禾楼舞 春牛舞
  • 简介:运动影像技术作为目前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在运动技术的分析与研究中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项技术正在被引入到舞蹈领域中来,并将成为舞蹈动作技术分析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测量方法。这项技术的应用,预示着舞蹈动作技术的分析与研究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作者在舞蹈动作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与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论述了舞蹈动作技术生物力学分析的作用与意义,并就运动影像技术在舞蹈动作技术分析与研完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 标签: 舞蹈动作技术 研究方法 运动影像技术 定量分析
  • 简介: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从理论层面论述了《绿腰》的舞蹈审美和风格,归结为"柔美淡雅之态"、"圆润纷繁之姿"、"轻盈回旋之势"三个特点,并最终落实在具体的动态提炼上来,将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对唐代软舞之一《绿腰》的动态特征进行创造性的整理,提出了"盘旋"为特点的低中心单腿转、"含"、"腆"、"移"、"靠"、"挑"、"弯"、"旋拧"相生的身体动态、"流"、"回"、"放"、"旋"的线性流动的动态创造要点,以期对唐代舞蹈的审美研究做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

  • 标签: 《绿腰》 审美 唐代舞蹈
  • 简介: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洱源县是一个有着白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地区。迄今这里仍完整地保存着“西山打歌”、“里格高”、“巫舞”等多种起源于原始部落狩猎时期的古老舞蹈;数千人参与的农耕民俗大型乐舞“田家乐”、“闹春王正月”;极为罕见的佛教密宗“八宝花舞”、“瓶花舞”、“莲花灯舞”,以及其他稀有的表演性、祭祀性、自娱性的白族传统舞蹈。其中高原坝区湖泊型和高原山区型两种舞蹈动律特征,是该地区人民与氐羌、藏汉文化以及其他文化互融的结果。这些传统民俗舞蹈体现出白族的民族道德观念、文化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

  • 标签: 白族 文化传统 高原坝区湖泊型舞蹈 高原山区型舞蹈
  • 简介:唐代巴中石窟飞天艺术是南方飞天艺术的代表,不仅数量多、雕刻精,而且姿态动作千变万化。唐代巴中飞天集中出现于初唐和盛唐时期,大致与巴中石窟发展演变的情况相吻合。从唐代巴中飞天的形体、面貌、服饰动态等方面来看,初唐飞天显得优美灵动,盛唐飞天则显得优雅雍容。在巴蜀传统文化、审美风尚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和主导影响下,唐代巴中飞天表现出飞动美、装饰美和写实美的独特审美追求。

  • 标签: 巴中石窟 唐代飞天 舞蹈造型 审美表达
  • 简介:黔东南台江苗族踩鼓舞是一种具有显著女性特征的苗族舞蹈。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笔者为期一年的实地考察,不但对它的舞蹈特征,包括表现形式、风格特征、动态特征等进行了观察、体悟,还对传统的九个鼓点与鼓点对应的传说和动作进行学习、记录。以期通过深入探析踩鼓舞的源流和形态,为未来苗族舞蹈的教材建构、教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台江苗族 踩鼓舞 源流 形态
  • 简介:在舞蹈翻腾技巧的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和心理障碍。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与量化调查,分析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式,为相应教学提供参考。

  • 标签: 舞蹈翻腾技巧 厌学心理 教学
  • 简介: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部署下,在当前全国范围内城镇化建设高潮的推动下,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而蓬勃的发展时期,带动了一系列西南地区的社会建设举措。例如,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建设等国际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西南六省区市合作、滇南中心城市建设等一系列国内合作。

  • 标签: 舞蹈形态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开远市 滇东南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西部大开发战略
  • 简介:在世界全球化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何去何从?原生态的农耕文化又将怎样适应当前城市化进程和信息时代的社会,并得以生存发展。他们将面临着怎样的抉择和考验。阐述豫南花鼓灯舞蹈艺术在民间的发展基础和动力,并将其原生态区生存环境方式的现状加以探讨和分析。

  • 标签: 豫南花鼓灯 生态环境 生存方式 舞蹈生态系统
  • 简介:舞蹈学专业作为一个舞蹈理论专业,具有不同于技术专业的教学规律,其“引进”型的舞蹈技术课教材,目前已不能适应舞蹈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重新打造,“量身定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舞蹈学专业的舞蹈技术课应该以风格性与审美性训练为核心,使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将“练功”功能降至更恰当的位置。本文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结果的考查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对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进行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建议,供关心舞蹈学专业教学改革的专家和同行参考。

  • 标签: 舞蹈学 专业特色 舞蹈技术课 教学改牟 教学目的 教学任务
  • 简介:2008年7月21日,在北京烈日炎炎的盛夏三位学者应笔者的邀请在东方人体文化研修中心——“云门礼苑”会面,三位学者分别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刘俊骧教授、北京舞蹈学院罗雄岩教授和平心教授,结识三位老师是笔者2003年在北京舞蹈学院进修的最大收获,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人格魅力令笔者终身受益。走进“云门礼苑”工作室,处处闻得“书香气”,客厅曰“聚龙气斋”。刘老师介绍:“云门”者,取天、地二义。在天指轩辕黄帝的祭祀乐舞“云门大卷”,它为六代乐舞之首,赞美黄帝垂裳无为而治,润泽天下、义薄云天的盛德英明,是中华礼乐文化之冠,东方人体文化史上的第一座人文丰碑;在地指敝郡青州城南之云门山,东方人体文化视修身养性为基础功夫,悟道明道的途径,中华长寿文化源远流长,“寿此南山”的祝颂就源自此。在迎接北京奥运会到来之际,能饱尝这样的文化盛宴,笔者倍感荣幸之余,愿同大家一共分享。

  • 标签: 东方人体文化 民间舞蹈文化 舞蹈心理学 分类 交叉
  • 简介:"瓦冈诺娃教学法"是隶属于芭蕾教学法的一种分科教学法,它是瓦冈诺娃经过几十年的表演和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科学、系统、规范、实用的古典芭蕾教学方法。瓦冈诺娃教学法将意大利和法兰西这两大学派最富有生命力和最突出的特点综合在一起,并汲取了俄罗斯古典芭蕾学派在200年间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更融入了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特征、审美情趣和瓦冈诺娃本人的开拓精神、卓越成就,因而是一套集大成的、在继承中有新发展的芭蕾教学法。它的形成,标志着俄罗斯芭蕾学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教必有法"与"教无定法"是瓦冈诺娃教学法宝贵的历史经验,由此启发我们在现当代舞蹈教育中的深入思考。

  • 标签: 瓦冈诺娃教学法 教必有法 教无定法
  • 简介:朝鲜半岛的鹤舞同朝鲜族移民一起传入到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秉承了朝鲜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浸润了中国文化的养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形态。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朝鲜族鹤舞作为朝鲜民族观念中的普遍心理影像,不论是在动作上还是在内容上,体现出独特的鹤文化现象。本文首先对安图县朝鲜族鹤舞的形态、动作和风格特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继而阐述了其文化功能。

  • 标签: 安图县朝鲜族鹤舞 形态 动作 风格 文化功能
  • 简介:凌空越是舞蹈基本功训练中用途最广也是最基础的大跳动作。“切步”动作在芭蕾舞中的术语是Coupe;在中国古典舞中是指“上步-缓冲-蹬伸”的过程,通常作为跳跃技巧的起跳动作。“切步”动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凌空越等大跳技巧的动作质量。本文选取一位小跳、五位后腿小跳双起单落接单起双落、一位中跳、五位后腿中跳双起单落接单起双落、原地切步凌空越、趋步切步凌空越这六个跳跃类基本动作进行肌电数据采集与对比分析,结合动作技能迁移理论,为以凌空越为典型的各类大跳技巧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与训练建议。

  • 标签: 切步 凌空越 迁移技术 表面肌电
  • 简介:古龟兹即今新新疆库车、沙雅、轮台、拜城、阿克苏一带地方。龟兹立国很早,约在西汉时期,文献记载最初为《汉书·西域传》,龟兹国王都延在(今库车一带,后改为苦叉,后又称库车),该书记载:“延城去长安七千四百八十,户六千九百七十,口八万一千三百一十七。南与精绝(尼雅),东南与且末,西南与杆弥,北与乌孙,西与姑墨接,能铸冶有铋。

  • 标签: 乌孙 龟兹 汉唐 高丽 西域 西汉时期
  • 简介:中亚与我国中原乐舞的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殷商时代即已开始。古代乌孙、龟兹都是中亚乐舞艺术极有代表性的古国。这里所指的“中亚”是属小范围的前苏联境内的乌兹别克、哈萨克、吉尔吉斯、土库曼、塔吉克五个共和国和我国的新疆库车一带。但在古代,它们的国界和版图都有不同的变迁。乌孙今属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而龟兹则为我国新疆库车、阿克苏一带的地方。从它们的乐舞艺术的分析研究为切入点,或能对中亚整体的乐舞轮廓逐渐清晰,并对它们的演变、与中原的交流以及流布的踪迹,有更深一步的探寻。

  • 标签: 乌孙 龟兹 中原 汉唐 塔吉克 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