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0 个结果
  • 简介:越剧在上海遇上了话剧,它触发了女子越剧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改良与改革。越剧师法话剧的过程中既有正面效应,也有明显的偏向,就是越剧“话剧”的问题。今天再提这个话题对行进在改革创新路上的越剧不无意义。

  • 标签: 周信芳 昆曲艺术 袁雪芬 雪声剧团 好评如潮 时装戏
  • 简介:《中国京剧》特邀主持人和宝堂:今天由《中国京剧》杂志社和北京戏校联合主办一期“京剧沙龙”。主要是研究一下我们京剧的百年大计,即“戏曲学校向何处?”的问题,题目似乎很远,其实很近。说好听一点,教育是我们振兴京剧的关键,说难听一些,弄不好,很快就要有“狼来了”的危险。我是有切身体会的,所以我希望广大读者都来关心一下这个问题。

  • 标签: 戏曲学校 戏曲教育 中国戏曲学院 北京戏校 人才培养
  • 简介:两条路摆在湖北黄海戏面前:一条是模仿照搬安徽黄梅戏,然而尽管你学得维妙维肖,甚至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那也只不过在全国黄梅戏观众面前进一步证实安徽黄梅戏的魅力,只不过在戏曲舞台天平上为安徽黄梅戏添加一份砝码;一条是在黄梅戏的美学特征基础上努力形成黄梅戏的另一种流派,即鄂派黄梅戏,它保有黄梅戏的神韵,却又有别于安徽黄梅戏,它以自己的独到艺术魅力征服观众,求得观众的审美认同。第三条路是没有的。

  • 标签: 湖北黄梅 戏曲舞台 美学特征 地方戏曲 美学风格 青阳腔
  • 简介:本文结合"现象学写实主义"理论,从作者表达欲望的角度出发,联系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特征,分析探讨了中国新生代导演的影像创作中去符码的影像实践及产生的社会根源。

  • 标签: 符码化 写实主义
  • 简介:<正>清代的剧作家和戏曲理论家李渔(即李笠翁),不仅在戏曲理论方面有许多“自我作古”的创见,为后人留下了自成体系的戏曲理论专著,而且一生躬身于“砚田”,不疲于“笔耕”,写下了诸如诗、词、小说、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文艺作品。对于李渔本人及作品、特别是剧作方面的评价、虽毁誉皆有,但总的说来,因人废文、极度贬低甚至全盘否定的占相当大部分。如说他的《十种曲》“思想见解异常平庸陈腐”,“思想浅露”,“思想感情和语言风格都很庸俗卑下”,甚至于说他的剧作“实际上是替封建统治者,特别是清代初年的统治者来欺骗人民,使其不敢从事反抗。”这些论点虽也不是全无道理,但失之过偏,把李渔剧作中可以肯定的地方也一笔抹煞了。这种做法对于我们深入地研究评价李渔的理论和剧作,吸取他

  • 标签: 李渔 农民起义军 民族意识 李自成 文艺作品 阶级立场
  • 简介:关于黄梅戏起源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来自湖北,我反问一句:“为什么湖北黄梅戏,不叫黄梅调而叫‘采茶戏’(或叫花鼓戏)?”

  • 标签: 黄梅戏 湖北 起源问题 花鼓戏 采茶戏
  • 简介:川“非遗”音乐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其发展过程中面临市场经济的冲击,必须结合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在保持其原有音乐形态的基础上,探索“非遗”音乐产业对策,促其良性发展。

  • 标签: 四川“非遗”音乐 产业化 对策
  • 简介:大概是我爱好诗歌的缘故,平时阅读戏剧剧本,很注意其中的唱词,如果对那些唱词不满意,那就连读剧本的兴趣也随之大大减少了。自己写剧本时,也生怕唱词写不好,所以往往在唱词上花了不少力气。我自幼生长在黄梅戏之乡,是个戏迷。参加工作后,爱好戏曲不减当年,并成了一名业余作者。近几年来,又挤在专业作者的队伍之中。从一九五七年到现在,先后整理、改写个传统剧本,创作个剧本,辅导和介入文学创作的大剧本两个。

  • 标签: 业余作者 书帐 台下观众 水远山长 我将 天寿
  • 简介:艺术与娱乐未抵意大利前,意方在签定合同时便告诉我们,此行在游乐园演出,因此部分节目在剧场演出,部分节目则要在广场上演出,所以个别节目要根据游乐园的要求重新进行编排。我想,以往演出主要在舞台上进行,偶尔在广场演出就将其原封不动地照搬就是了,因此未加考虑就爽朗地答应了。没想到道具刚运抵维罗纳,游乐园艺术指导江弗朗科·博里尼就把我请到他的办公室,手舞足蹈地向我描述了一个仿佛就将要发生在跟前的动人的故事。"那是在一个炎炎夏日的晚上,乌云密布,星月黯淡。在浩翰无垠的地中海中,有一艘西班牙商船载着金银珠宝正风驰电擎地驶往维罗纳。远远望去,商船上不时地出现几个虎背熊腰,身穿大红戌装,脚登高筒皮

  • 标签: 游乐园 演出 商船 节目 意大利 广场
  • 简介:法国文学家夏多布里昂曾说过:布列塔尼(Bretagne)是看浪的地方!这块法国北部濒临大西洋的富饶土地向来以巨浪和风景如画闻名。而卡纳克(Camac)是布列塔尼省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自从2011年以来,这里每年夏季多了一批中国人的身影和歌声。此地有一个闻名遐迩的夏季歌剧节,舞台就搭建在海边一个牡蛎工厂中,每年夏天搬走牡蛎,迎来歌剧。歌剧节除上演著名剧目外,更不断推出短小精悍的作品,并且经常上演不知名的作品。

  • 标签: 中国人 歌剧 法国 夏季 进行时 交流
  • 简介:话剧与歌舞,虽同属舞台表演艺术范畴,但一个注重的是“形台声表”,另一个则侧重于音乐、肢体动作。看似形式迥然的两种艺术,却让大同市歌舞剧院因一部话剧作品出了名。准确地说,是大同歌舞剧院将一部根据全国劳动模范李培斌先进事迹编创的、取名为《热泉》的话剧作品成功地搬演到了“2017山西省新春新创优秀剧目展演”的舞台之上,让省城观众领略了由众多话剧专业之外的艺术家在话剧舞台上的别样风采,实现了两种艺术的融

  • 标签:
  • 简介:多年搭档周信芳苗老师粗通文墨,毕竟在冯子和创建的学校里面学了好几年,懂得戏情戏理。尤喜与有文化修养的人交往,虽不能提笔为文,却很喜爱读书看报。记得他看到((东周列国志》时,能给我讲《掘地见母》的故事,还会说起当年舞台上面是怎么演出的,谁的唱得怎么好;当他看到《晏子使楚》时,说“入狗国而钻狗洞乎?”还能绘声绘色地比划身段,撩起长袍,抬起腿,低下头,那种神态使我对这个故事不能忘记。除了古代故事,他还能看丁玲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并评价丁玲说:“这女人真能写,什么都敢写。”

  • 标签: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追忆 《晏子使楚》 古代故事 文化修养 周信芳
  • 简介:“苏州派”为什么突然崛起明末清初,在苏州,出现了一支传奇创作劲旅,他们就是“苏州作家群”,文学史、戏曲史上习称为“苏州派”。这派作家以李玉为首,包括朱佐朝、朱素臣、叶时章、张大复、毕魏、邱园等作家。“苏州派”作家的创作数量是极其可观的,且不论总体数量,即以个人来看,李玉作有传奇三十四种,今传十八种;朱佐朝传奇创作也存三十种以上,今传十三种;朱素臣十九种,今存八种;张大复传奇、杂

  • 标签: 朱素臣 苏州派 杂录 创作数量 戏曲史 苏州作家群
  • 简介:《好女人,坏女人》:新道德经我对这个戏是叫“寓言剧”或“荒诞剧”不感兴趣。早在1985年创作《潘金莲》时,魏明伦就用了“荒诞川剧”一说。我对这个戏是叫《好女人,坏女人》或《川好人》也无所谓。名称的改动,显然注入了商业的气息。这也无可厚非。我推重魏明伦,是因为作为一个剧作家,魏明伦之于川剧的重要。我又越发难以喜欢魏明伦,是因为二十多年来,他在创作中一意孤行的劝人向“善”,每每把剧中人物的两难最终导向个人良知的自我发现与道德的自我提升。近年来,魏明伦越是移植国外著名作品,越是“捉襟见肘”。《中国公主杜兰朵》(改编自普契尼的《图兰多》)是这样,爱的选择变成道德的觉悟。《好女人,坏女人》更是,时穷节乃见,罪人变英雄。科学求真,道德求善,艺术求美

  • 标签: 戏剧艺术 艺术评论 《好女人 坏女人》 《典妻》 《土炕上的女人》 《老铳》
  • 简介:1.将中国戏曲艺术和中华医药学同样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二大至宝,我认为当不是夸张的说法。然而,当商品大潮漫天涌来,知识的地位日益滑坡和攀高消费心理极端失衡时,在艺术界不仅创作,连批评和理论都逐渐呈现出一种彷徨、浮躁、无望的情绪——泡沫艺术的产生和批评理论的泡沫倾向。将中国戏曲艺术宣判为死亡的事物,就是当前这种泡沫理论的典型个案之一。其实,早在辛亥革命之后不久,随着社会的变革和

  • 标签: 中国戏曲艺术 地方剧种 泡沫化 商品大潮 中华医药 批评理论
  • 简介:汉德克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1942-)继承并发展了象征主义戏剧、表现主义戏剧到荒诞派戏剧以来的语言革命,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对语言的戏剧作用与社会功能作了深入而又有独创性的研究。汉德克生于奥地利的格里芬市,就读于格拉兹大学,所学专业为法津,但他志不在此,还在大学期间就已开始文艺创作,毕业前后他写出了部“说话剧”——《预言》(1964)、《冒犯观众》(1965)、《自责》(1965)与《喊救命》(1966)。

  • 标签: 荒诞派戏剧 戏剧研究 表现主义戏剧 《冒犯观众》 语言革命 象征主义
  • 作者: 董磊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3期
  • 机构:评剧需要振兴,也有条件振兴,要恢复往日的繁荣,再成为中国的第二大剧种也是有可能的。要实现这个目标,我认为需要“四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松旭斋天一虽然将《鹅幻汇编》几乎所有节目编集于《世界魔幻奇术全书》.但是在绘图方面非常粗糙.一些图示不能准确表达物件形态,容易给读者造成误导.如舞台节目中”落活”的某些关键部件描绘.就存在了明显的误差。

  • 标签: 汇编 节目 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