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越剧在上海遇上了话剧,它触发了女子越剧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改良与改革。越剧师法话剧的过程中既有正面效应,也有明显的偏向,就是越剧“话剧”的问题。今天再提这个话题对行进在改革创新路上的越剧不无意义。

  • 标签: 周信芳 昆曲艺术 袁雪芬 雪声剧团 好评如潮 时装戏
  • 简介:《中国京剧》特邀主持人和宝堂:今天由《中国京剧》杂志社和北京戏校联合主办一期“京剧沙龙”。主要是研究一下我们京剧的百年大计,即“戏曲学校向何处?”的问题,题目似乎很远,其实很近。说好听一点,教育是我们振兴京剧的关键,说难听一些,弄不好,很快就要有“狼来了”的危险。我是有切身体会的,所以我希望广大读者都来关心一下这个问题。

  • 标签: 戏曲学校 戏曲教育 中国戏曲学院 北京戏校 人才培养
  • 简介:两条路摆在湖北黄海戏面前:一条是模仿照搬安徽黄梅戏,然而尽管你学得维妙维肖,甚至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那也只不过在全国黄梅戏观众面前进一步证实安徽黄梅戏的魅力,只不过在戏曲舞台天平上为安徽黄梅戏添加一份砝码;一条是在黄梅戏的美学特征基础上努力形成黄梅戏的另一种流派,即鄂派黄梅戏,它保有黄梅戏的神韵,却又有别于安徽黄梅戏,它以自己的独到艺术魅力征服观众,求得观众的审美认同。第三条路是没有的。

  • 标签: 湖北黄梅 戏曲舞台 美学特征 地方戏曲 美学风格 青阳腔
  • 简介:本文结合"现象学写实主义"理论,从作者表达欲望的角度出发,联系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特征,分析探讨了中国新生代导演的影像创作中去符码的影像实践及产生的社会根源。

  • 标签: 符码化 写实主义
  • 简介:规定情境与行动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规定情境在演员的创作中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一把开启创造角色之门的钥匙。演员们的创作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演员在研读剧本后,会先从角色入手,积累感性的材料,在内心与所扮演的角色有了感应,然后再到生活中去观察积累,汲取生活素材,存精芜,慢慢一点一点地向角色靠近;有的演员在研究角色时,最早则是从角色所处的环境上——也就是他所处的国家-社会-阶层一层一层地剖析深入,最后会归入到一个很小的圈子——角色的内心世界,通过研究内心,感受角色的内心生活,从这里出发,由内到外再寻求角色的外部动作。

  • 标签: 规定情境 方达生 生活素材 创作方式 舞台提示 《日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清代的剧作家和戏曲理论家李渔(即李笠翁),不仅在戏曲理论方面有许多“自我作古”的创见,为后人留下了自成体系的戏曲理论专著,而且一生躬身于“砚田”,不疲于“笔耕”,写下了诸如诗、词、小说、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文艺作品。对于李渔本人及作品、特别是剧作方面的评价、虽毁誉皆有,但总的说来,因人废文、极度贬低甚至全盘否定的占相当大部分。如说他的《十种曲》“思想见解异常平庸陈腐”,“思想浅露”,“思想感情和语言风格都很庸俗卑下”,甚至于说他的剧作“实际上是替封建统治者,特别是清代初年的统治者来欺骗人民,使其不敢从事反抗。”这些论点虽也不是全无道理,但失之过偏,把李渔剧作中可以肯定的地方也一笔抹煞了。这种做法对于我们深入地研究评价李渔的理论和剧作,吸取他

  • 标签: 李渔 农民起义军 民族意识 李自成 文艺作品 阶级立场
  • 简介:戏剧是人类的一种艺术活动,从生活中发展而来。戏剧展现的是人们生活的真实世界。“戏剧的本质特性在于:它是表现世界或者说它是表现生活的直观形式,是让人们围绕着假定的,具有一定矛盾内容的生活,进行群体性感情体验、思索与直接交流的形式。这是它和别的艺术形式最重要的区别,也是它对人类精神交往活动的特殊贡献。”

  • 标签: 戏剧情境 人类精神 艺术活动 直观形式 本质特性 感情体验
  • 简介:关于黄梅戏起源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来自湖北,我反问一句:“为什么湖北黄梅戏,不叫黄梅调而叫‘采茶戏’(或叫花鼓戏)?”

  • 标签: 黄梅戏 湖北 起源问题 花鼓戏 采茶戏
  • 简介:情境”在《辞海》中解释为“一个人有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集体条件”。可见,情境是人类进行一切行为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20世纪英国形式主义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他的《艺术》一书中为“艺术”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有意味的形式”。而音乐作为艺术当中的一大门类,也十分吻合这一说法。

  • 标签: 音乐情境 有意味的形式 “艺术” 社会行为 社会环境 《辞海》
  • 简介:戏剧是一门行动的艺术,在舞台上必须行动起来,演员则是这门艺术的基础。戏剧起源于古希腊,“戏剧”一词在占希腊文里的意思是“完成着的行动”。在拉丁文里,它和actio一字相等,字根act也可以转“aktnbhoctb”(活动)、aktep(演员)、akt(行动)。所以,舞台上的戏剧便是我们眼前完成着的行动,舞台上的演员就是行动着的人。针对演员表演来说,戏

  • 标签: 演员 表演艺术 戏剧舞台艺术 舞台行动 形体行动 心理行动
  • 简介:法国文学家夏多布里昂曾说过:布列塔尼(Bretagne)是看浪的地方!这块法国北部濒临大西洋的富饶土地向来以巨浪和风景如画闻名。而卡纳克(Camac)是布列塔尼省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自从2011年以来,这里每年夏季多了一批中国人的身影和歌声。此地有一个闻名遐迩的夏季歌剧节,舞台就搭建在海边一个牡蛎工厂中,每年夏天搬走牡蛎,迎来歌剧。歌剧节除上演著名剧目外,更不断推出短小精悍的作品,并且经常上演不知名的作品。

  • 标签: 中国人 歌剧 法国 夏季 进行时 交流
  • 简介: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但是目前我们国家大多数中学制定的英语周课时较少,而英语教师教授的班级又多,所以教师很难把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并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运用方面,而只是按照传统的方法直接讲授词汇、语法和一些句型。随着所学内容难度的增加,有的学生将可能面临越学越枯燥,越学越没有兴趣的情况。

  • 标签: 英语 情境 教学
  • 简介:情境剧以当时当地的情况做戏,使观众将戏剧信以为生活,并进入表演圈;由此演剧活动转为社会活动,演剧的宣传教育鼓动目的完成。情境剧这种对观演关系的追求与谢克纳的环境戏剧具有相通之处,从演剧本身看,情境剧演员的即兴发挥是在掌控全局的前提下的(表演剧团却只能纯粹地随机应变);从形式上看,观众能更自由地参与(环境戏剧常常从物理空间上逼迫观众,使他们不得不参与),但这种参与又是受倾向性的思想意识指引的(谢克纳的环境戏剧却呼吁人们自己来独立思考政治/社会的不合理状况)。

  • 标签: 情境剧 环境戏剧 观演融合 空间 演剧观念
  • 简介:话剧与歌舞,虽同属舞台表演艺术范畴,但一个注重的是“形台声表”,另一个则侧重于音乐、肢体动作。看似形式迥然的两种艺术,却让大同市歌舞剧院因一部话剧作品出了名。准确地说,是大同歌舞剧院将一部根据全国劳动模范李培斌先进事迹编创的、取名为《热泉》的话剧作品成功地搬演到了“2017山西省新春新创优秀剧目展演”的舞台之上,让省城观众领略了由众多话剧专业之外的艺术家在话剧舞台上的别样风采,实现了两种艺术的融

  • 标签:
  • 简介:1.将中国戏曲艺术和中华医药学同样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二大至宝,我认为当不是夸张的说法。然而,当商品大潮漫天涌来,知识的地位日益滑坡和攀高消费心理极端失衡时,在艺术界不仅创作,连批评和理论都逐渐呈现出一种彷徨、浮躁、无望的情绪——泡沫艺术的产生和批评理论的泡沫倾向。将中国戏曲艺术宣判为死亡的事物,就是当前这种泡沫理论的典型个案之一。其实,早在辛亥革命之后不久,随着社会的变革和

  • 标签: 中国戏曲艺术 地方剧种 泡沫化 商品大潮 中华医药 批评理论
  • 简介:通过《欲望号街车》个案分析,谈到三个问题,即情境是一种假定现实;情境需要灌注;情境中的表演与表演中的情境,注入其中,得以印证。就演员而说,情境是人物行动的外因,人物究竟如何行动,要看人物的心理和性格,这才是人物行动的内因。但是,反过来,戏剧情境对人物的心理和性格也会有极大的制约作用,这种对心理和性格的作用一旦外化,就会让人物产生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行动。

  • 标签: 戏剧情境 表演真实感 人物关系 《欲望号街车》
  • 简介:如果剧作家重视人的命运,遵循“过程即是戏剧”的信条,在创作中则必然会把情境的构成作为冲刺的第一目称。正如把渔放到适当的水域才能生存。忽视情境的构置,不仅使剧作家把表现对象放错了地方,也把自己放错了地方,同时也是置观众于不顾的失当行为。

  • 标签: 戏剧情境 人的命运 表现对象 剧作家
  • 简介:我从十岁学戏到现在,已经在舞台上生活了近四十年.尽管没有机会认真学文化,但从近百个大小戏的演出和师友的教导中受到了民族文化的薰陶,慢慢觉得头脑里不断充实,也逐渐懂得了艺术追求.回首往事,我才悟到会唱戏不等于会演戏,会演戏也不等于就掌握了艺术创造.三十多年来,我只不过是从唱戏懂得了演戏,在艺术创造上也才是起步,这是多么漫长的道路!谁也不敢说,竭尽毕生精力就能达到表演艺术顶峰,何况时代不断发展,艺术上的追求,一刻也不能放松.

  • 标签: 规定情境 艺术创造 洗夫人 不等于 毕生精力 艺术创作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我同几位艺术家交谈过,问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说了两个字:浮躁。'既然是几位艺术家在召开座谈会前'不约而同'的声音,那就说明文艺创作中的'浮躁',是一个普遍问题。前年,我曾听过著名编剧韩志军的一节电影编剧理论课,受益匪浅。他在谈到当前文艺创作时说:'浮躁,其实是我们这个社会的集体病症。'我对这一看法表示赞同。的确,当下的文艺创

  • 标签: 引领呼唤 情境引领 文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