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沈璟(1553年-1610年),字伯英,号宁庵、词隐。江苏吴江人。明代戏曲家、曲论家。著有传奇17种,合称《属玉堂传奇》,现存7种:《红蕖记》《双鱼记》《桃符记》《坠钗记》《埋剑记》《义侠记》和《博笑记》,被推为吴江派领袖,与当时临川派汤显祖并称,形成了“双峰对峙”“双流竞秀”的独特景观。他常与名曲家王骥德、吕天成、顾大典等探究、切磋曲学,对音律研究有建树,针对传奇创作中出现的卖弄学问、搬用典故、不谙格律等现象,沈臻提出作曲“合律依腔”和语言“僻好本色”的主张,并编纂《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以为规范。

  • 标签: 戏剧人物 传奇创作 《博笑记》 《红蕖记》 戏曲家 吴江派
  • 简介:作为我国现代著名的戏剧理论家,陈瘦竹以悲剧论、喜剧论以及戏剧基本理论为基石,构筑起有特色的戏剧理论体系。在其戏剧理论建设中,陈瘦竹尤为重视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与批评的融合,并能自觉地将中国与外国的戏剧理论融汇起来。本文将其戏剧理论置于当时的学术语境中,通过对比他与宋春舫、朱光潜、熊佛西和章泯的戏剧理论,窥探出中国戏剧理论的发展方向,并说明他在中国戏剧理论的建设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 标签: 陈瘦竹 戏剧理论 悲剧 喜剧 话剧民族化
  • 简介:戏剧是经多种艺术融合而成的一种舞台文学,通常会借助多种艺术手段来塑造舞台人物形象。因此,要想把戏剧演绎得逼真,就要对演员全方位的舞台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它需要演员把对生活的丰富经验作为铺垫,对舞台的全方位修养有深刻的理解,并且从注重表演的含蓄和恰当把握分寸中,正确塑造人物的真实形象,深刻表达饱满的情感,使其充分具有艺术感染力。

  • 标签: 戏剧 人物塑造
  • 简介:丝竹声腔献经典,秋风送爽尽欢颜。在这秋高气爽的美好季节,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化厅、太原市委和太原市人民政府主办,山西省高等院校工作委员会、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山西广播电视台协办的首届山西艺术节,于2017年8月18日盛装开幕,9月26日隆重落幕。其间,组织上演了55台省内外优秀剧(节)目。省城太原像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戏迷票友欢欣雀跃,整日穿梭在各个演出剧场,观看丰富多彩的舞台表演。规模大,时间长,剧目多,可谓戏剧艺苑的节日盛典,令观众

  • 标签:
  • 简介: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期间,国家戏剧与音乐部门副主管珍妮·洛朗奠定了公立戏剧系统与戏剧外省化运动的根基;让·维拉尔的阿维尼翁戏剧节与重启的国立大众剧院试图重现大众戏剧的乌托邦理想。戴高乐执政期,文化部长马尔罗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公立剧院建设与公众戏剧网络不断扩大。此时,《大众戏剧》成为知识分子们寻找新的“战斗精神”的阵地,由此它也在法国首次掀起了“布莱希特式的革命旋风”。1968年五月风暴后大众戏剧乌托邦走向幻灭。姆努什金的太阳剧社仍然在追寻着这个神话。

  • 标签: 大众教育 公众戏剧 阿维尼翁戏剧节 《大众戏剧》 五月风暴
  • 简介:继借助“爱、美、艺术、民众艺术观及读解作品的入口”、“爱、美、艺术的姊妹篇及少年艺术家的出世宣言”及“‘艺术与爱情’二重奏的变奏系列作品”之后,本文继续讲述如何从作品的情境入手,抓住读解作品的入口,领略一个戏剧人如何借助田汉的戏剧作品达到对戏剧情境领悟的嬗变及过程。

  • 标签: 戏剧人 戏剧作品 戏剧情境
  • 简介:网络新媒体的到来,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电影、电视剧等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形式迅速崛起,观看话剧的人越来越少,各方面的压力使得话剧难以生存。然而在20世纪末,孟京辉导演带着他的作品《恋爱的犀牛》,展开了先锋戏剧的创作与表演。连续演出,场场爆满,带来了话剧观看久违的一次高潮。孟京辉引领了中国戏剧的走向,带着新兴的形式重返舞台,给观众带了很多的惊喜,也让戏剧充满了很多可能。先锋戏剧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因

  • 标签: 先锋戏剧 戏剧艺术 浅析先锋
  • 简介:晋察冀抗战戏剧是指抗日战争时期,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创作和演出的、以抗战为题材的戏剧。抗战期间,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同时也开展了文化宣传活动和文艺运动。其中,戏剧活动规模最大,效果最强。抗战演剧团体包括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各军分区的剧社、地方所属剧社和剧团。在晋察冀地区农村的演剧运动也日渐发展起来,“至1942年初夏,在冀中、冀西两地村屯中,演剧团体

  • 标签: 审美价值 戏剧审美 抗战戏剧
  • 简介:戏剧的表演是否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演员对于技巧的把握。若演员只具备表演技巧,缺乏情感表达,那么这样的戏剧表演算不得成功。本文就戏剧表演中的技巧和情感表达进行分析,希望能给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戏剧表演 技巧 情感表达
  • 简介:借助“爱、美、艺术的姊妹篇及少年艺术家的出世宣言”系列作品,如《灵光》、《咖啡店一夜》等,讲述如何从该作品的情境入手,抓住读解作品的入口,领略一个戏剧人如何借助田汉的戏剧作品达到对戏剧情境领悟的嬗变及过程。

  • 标签: 戏剧人 戏剧作品 戏剧情境
  • 简介:本文针对戏剧中的语言"留白"展开讨论,同时对《雷雨》《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及《暗恋桃花源》中的语言片段进行介绍,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标签: 留白 戏剧语言 语言美
  • 简介:2017年6月20日至21日,由陕西省文联主办、陕西省剧协协办的“清风拂面”陕西百优戏剧人才展演在西安易俗大剧院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实施好“陕西百名优秀中青年作家艺术家资助计划”,为优秀青年艺术家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 标签: 戏剧人才 陕西省 西安 展演 青年艺术家 中国文联
  • 简介: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戏剧传播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明显的推进。本文主要从戏剧传播过程中的问题和困境入手分析,提出戏剧传播的主要途径,并在全球化视域下对中国戏剧对外传播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

  • 标签: 全球化 视域 中国戏剧 对外传播 策略
  • 简介:由延安市文联举办的苗志东戏剧艺术实践研讨会日前在延安召开,研讨会对陕北戏剧艺术家苗志东的剧作在艺术形象塑造、舞台角色把握、意蕴内涵探索和对延安戏剧艺术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省市文联、市文广局相关负责人,来自全国各地的老艺术家等共计70余人参加了研讨。

  • 标签: 戏剧艺术家 艺术实践 延安市 艺术形象塑造 角色把握 艺术发展
  • 简介:厦门市金莲隍高甲戏剧团创作排演的新编高甲戏《大稻埕》,以《马关条约》后日本占据台湾的历史为背景,通过遭逢剧变下台湾大稻埕商人林天来一家的命运与抗争,抒写了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和可歌可泣的家国情怀。该剧曾先后荣获第六届福建艺术节剧目奖一等奖第一名、第六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入选“2016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名录”和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2017年9月,高甲戏《大稻埕》以其展现中华民族不屈精神、体现两岸血脉相连情感的大格局和高站位,以及海峡题材、抗战主题、两岸携手、名家领衔、返本开新的鲜明特色,从100多部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宣部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奖,成为10部获奖戏剧作品之一。

  • 标签: 中国戏剧节 高甲戏 艺术节 专家 首都
  • 简介:两个人,两个行李箱,一把扫帚,没有语言,没有其他道具,8月12、13日,巴西SolasdeVento剧团带来的新马戏《风中摇摆》作为此次国际儿童戏剧展演剧目之一在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上演。该剧通过独特的音乐、杂技和具有巴西特色的舞蹈,为孩子们呈现充满诗意的美感。剧中两位主角BrunoRudolf和RicardoRodrigues分别来自法国和巴西,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中国。演出结束后,我有幸在后台采访了两位演员,一起聊一聊他们的创作理念和对儿童剧的看法。

  • 标签: 儿童戏剧 展演 国际 上海 文化艺术中心 创作理念
  • 简介:《原野》是曹禺所有创作中非常特别的一部代表作,无论是在题材形式、公演历史还是当代改编上都显示出其丰富性,其历史意义值得再读。研究者常常忽视曹禺在“非理性”表达上的戏剧叙事策略,实际上,《原野》通过“非理性”叙事凸显出民族历史嬗变的必然和艰难。同时,这一主题意义重大,仍然造成《原野》在戏剧绝对形式上的裂隙,这一裂隙是《原野》第三幕成为上演难点的根本原因所在。

  • 标签: 《原野》 非理性 戏剧叙事 新旧嬗变
  • 简介:近几年,话剧《收信快乐》在各地不断上演,引发了观众的热烈讨论。该剧是由台湾著名编剧、导演单承矩先生根据美国剧作家艾伯特·拉姆斯德尔·格尼的《爱情书简》改编而成,让这部从百老汇引入的话剧充满了本土的亲切感。

  • 标签: 《收信快乐》 戏剧冲突 人物形象 话剧 剧作家 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