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2003年,我作为唐剧《人影》剧组成员之一,登上了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在《人影》一剧中饰演东家奶金氏。这是一个既招人反感又让人同情的人物。她名为东家奶奶,看似养尊处优、颐指气使,实则处于被歧视、受束缚的地位,终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标签: 第15届“白玉兰戏剧配角奖” 黄宁 唐剧 《人影》 演员 人物塑造
  • 简介:  我一直想写点什么,因为感到有那么多话要说,可坐在电脑前,却感到诉说的困难.痛失良师,让我心寒如冰,臂重如铅.……

  • 标签: 再机会 冯锋老师 怀念冯锋
  • 简介:“表演”(Performer),该词带有一个大写字母,指一个行动的人。他不是扮演另外一个人的某个人,他是一个行动,一个祭司,一个斗士——他处于美学样式之外。仪式是表演,是一种完成了的行动,一种扮演。退化了的仪式是一种“秀”。我不希望去发现什么新的东西,而是希望去发现被忘却了的东西,那些如此古老的东西,以致于美学样式之间的所有区别都不能运用到它上面。

  • 标签: 东西 扮演 希望 仪式 表演者 美学
  • 简介:16世纪末,意大利的一帮佛罗伦萨人试图复兴想像中的古希腊悲剧的音乐朗诵调,于是西方就出现了歌剧这个品种。在这个品种随后的发展中,音乐是绝对的主子,表演只是极为次要的因素,剧本也大多服从于音乐。

  • 标签: 中国 作曲家 戏剧家 歌剧 发展前景 戏曲演员
  • 简介:“可貴胆,所要魂。”每当我咀嚼起画家李可染的这句名言时,不由被艺术家在艺术創造道路上靳荆披棘、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感动。“胆”何其貴也?不就是它能鼓动人不畏艰险地向前“闖”,在“闖”中经受磨炼,攫住艺术的灵魂,取得高度的造詣嗎?“要吃龙胆下大海”,凡有出息的艺术家,在追求艺术完美的境界时,都具有不囿于传闻习见和勇于創新的精神。一代宗匠的梅兰芳,在艺术上就是个闯将。《霸王別姬》初演时,他以正工青衣飾虞姬,用[南梆子]作为主要唱腔,这在当时是尚无先例的創举。按常规[南梆子]多为

  • 标签: 一代宗匠 战宛城 李可染 郝寿臣 以正 三眼板
  • 简介:在宋艾歌乐,我们住在豪园饭店。刚到豪园饭店的那天,我们看见门口站着一位年青的小伙子,长得眉目清秀,样子很机灵,皮肤白皙,显然不是当地人。他见我们来了,非常热情地帮助拿行李。后来才知道,他是从大陆偷渡到这里来的,姓林。不久,我们便熟悉起来,他向我叙述了他那段不平凡的经历。小林今年22岁,来自西子湖畔的杭州,17岁那年,他从中缅边界偷渡入泰,先在泰国北部流浪,后来辗转到曼谷。他在泰国一无亲戚,二无朋友,语言不通,又身无分文,整天过着乞丐一样的生活。最苦的时候,只剩下手腕上一块手表。他实在走投元路了,于是跑到中国大使馆,请求使馆把他送回国。对于这类偷渡,使馆很难办。他感到绝望了,这时才感到家乡是多么的可

  • 标签: 偷渡 中缅边界 饭店 泰国北部 大使馆 流浪
  • 简介:陆学艺出生在杂技世家,对杂技艺术有着浓厚的感情,从小就渴望能有一天登上舞台表演。但她所走过来的杂技之路是那么坎坷,那么曲折;然而一次次的打击不但没使她屈服,反而更加激发了她为杂技艺术拼搏的决心。

  • 标签:
  • 简介:1890年8月24日,《费加罗报》的著名批评家奥克达夫·米尔波宣布,一个新的戏剧天才已经到来。他就是年仅28岁、当时还鲜为人知的比利时诗人梅特林克。

  • 标签: 象征主义 戏剧 梅特林克 批评家 比利时 诗人
  • 简介:舞台美术虽然是比较新兴的艺术门类,但它与人们的接触非常广泛频繁,最容易感触到观众审美情绪变化的信息,因此它的发展和更新也相应地比较快。近年来舞台美术的地位也越来越显得突出了,有些导演十分重视一个戏的舞美设计,有些演出因为舞美设计的成功而大为增色,也使一些戏剧观众对舞台美术有了新的认识和欣赏渴求。例如秦腔《千古一帝》、《杨贵妃》、《卓文君》等剧,虽然有些舞美设计仍属装饰性的,但在不同程度上已经体现了导演对舞台美术的重视,同时也是导演与舞美设计辛勤合作的结晶。好的舞台环境、崭新的舞台面貌无疑对戏剧的演出效果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如西方索菲·费德若维奇设计的《交响乐

  • 标签: 舞美设计 演出效果 审美情绪 维奇 杨贵妃 德若
  • 简介:<正>(一)一般认为,从古希腊以来,西方学者的思维方法倾向绝对主义。文艺复兴之后,当资产阶级打着人本主义的旗号登上历史舞台时,绝对主义仍然陪伴它的学者们品味着人性“真、善、美”的芬芳和理性“高、大、全”的醇香。例如,席勒在谈到人格塑造时就这样指出:“在每个人的个体内部,至少在他的潜能和规定性之中都可能包含有一种纯粹的理想的人。”①这种“纯粹的理想”,到了康德那儿便成了支配人们伦理因而“普遍适用”的“绝对命令”;而黑格尔老人关于“绝对观念”的煌煌巨著则义无反顾地将柏拉图以来的绝对主义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 标签: 荒诞戏剧 相对主义 绝对主义 思维方法 黑格尔 古希腊
  • 简介:提到当下的日本电影,无论是在人们的印象中,还是落实到票房上,毫不夸张地说,日本剧情片已有近十年的时间无法在商业上取得成功。能与好莱坞大片抗衡的,只有动画电影和电视剧场版电影。传统的剧情片,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被搁置轻视的位置。它们抑或向低俗的商业口味妥协,抑成苟延残喘在非主流的艺术电影节。

  • 标签: 日本电影 动画电影 剧情片 好莱坞 电影节 行定勋
  • 简介:“华文戏剧”作为一个文化认同,一个“构想”construct,在现今的世界情势里面,它的存在就不能不带有某种程度上的浪漫和比喻性;在同文同种的大前提之下,我们希望和致力使它的组成没有权力和阶级架构,成为一个非霸权的存在。也许这是自欺欺人的说法,然而,

  • 标签: 文同 戏剧 自欺 话剧 比喻性 存在
  • 简介:小山内薰是日本话剧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毕生从事新剧运动,孜孜不倦地进行探索,从不满足于一时一事的成功,不断追求新的真理。他多才多艺,兴趣广泛,知识渊博,刻苦勤奋,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为日本话剧艺术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标签: 话剧艺术 日本 开创者 知识渊博 创始人
  • 简介:<正>九、苏联导演梅耶荷德的导演风格和遭遇社会和剧场因素的总体合成使戏剧成为一门伟大的集体艺术;而在现代,这种总体合成则由导演个人的提炼与过滤来取代。莱因哈特以其巴洛克式的和瓦格纳型的特征来表现这个提炼过程;弗谢瓦洛德·梅耶荷德则以其结构主义的和马克思型的面貌来图解它。尽管他们的剧院有很大不同,莱因哈特和梅耶荷德却有许多共同之处。例如,他们两人都是在杰出的自然主义导演指导下以演员身份开始工作的;莱因哈特在布拉姆门

  • 标签: 导演风格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布莱希特 现代戏剧 自然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 简介:赛义德指出东方主义两大母题:东方是被打败的和危险的;但忽视了伏尔泰代表的第三个母题:浪漫化东方,批评西方。伏尔泰对东方的了解虽然肤浅,但他的剧作宣扬宗教和文化宽容,挑战占统治地位的丑化东方人的观念,成就卓著。西方社会内部对自身文化的批判和对他文化的向往也有一个重要的传统,这一点应该引起当代学者的注意,这样才能全面认识历史上跨文化交流的真实面貌。

  • 标签: 跨文化戏剧 东方主义 浪漫化东方 文化宽容 多元文化
  • 简介:“易卜生主义”及其对中国话剧的影响薛晓金按:中国话剧史的著述颇丰,多论及中国话剧与易卜生的血缘关系,其中对易卜生的评价显然存在一些谬误。而评价中的谬误,则是源出于批评视界的偏斜,因而又导致戏剧观的迷误,而且,一种既定的戏剧观对戏剧艺术实践又具有深重的...

  • 标签: 易卜生戏剧 海尔茂 《玩偶之家》 中国话剧 易卜生主义 萧伯纳
  • 简介:“国剧运动”作为一个特殊社会文化现象,在中国话剧还处于起步阶段的1920年代出现,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它对东西方戏剧的理性思考和对未来中国戏剧形态的构想,与当时社会文化思潮的“主流”显得格格不入,但却在几十年后成为当代话剧探索的方向之一。“国剧运动”的先驱大多属于文化保守主义,他们对“国剧”理论的创建,不仅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继,更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价值选择有密切关联。

  • 标签: ·国剧运动文化保守主义 闻一多 余上沅
  • 简介:<正>“五·四”话剧不仅是西方文学潮流涌入中国的直接产物,而且还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大标志。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华民族的命运是非同寻常的。开始是伴随着强盗的枪炮声,把资本主义的文明强加在中国的头上;而“五·四”时期则不同了,一代仁人志士是自觉地吸收着外来的影响,在文学上也是这样。因之,西方的各种文艺思潮流派,诸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以及新浪漫主义等形形色色的流派都在一个时间里竞相迭次地涌进中国来了。在新兴

  • 标签: 新浪漫主义 五·四 郭沫若 梅特林克 现实主义 田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