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时间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人物芳桂男,出场时39岁,清代剧作家,人称十三。田东升男,出场时35岁,芳桂同窗,嘉庆年间先后任洋县县令,山陕剿杀“玄灯匪”巡按。

  • 标签: 嘉庆年间 剧作家 清代 李芳 出场
  • 简介:洁江苏省京剧青年梅派传人洁今年23岁1988年毕业于江苏省戏曲学校专攻青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陈正薇亲授。洁天赋条件优越发展全面,文武兼备,基本功扎实,扮相俊美,嗓音甜润,唱做俱佳,善于在舞台和屏幕中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妇女型象被观众誉为:“天生...

  • 标签: 《霸王别姬》 江苏省 京剧艺术 玉堂春 京剧表演艺术 电视戏曲
  • 简介:序幕【朝门外。【叶怀奏本上。叶(唱)[二犯小桃红]苍天示警彗星现,国势危殆心似焚!万岁下诏开言路,我将上书斥乱臣!【四位师友上,围住叶,议论纷纷。师友甲叶,贾似道一手遮天,冒犯不得!

  • 标签: 贾似道 丞相 乞丐 堂妹 相公 堂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物,仪祉,男,30至57岁,著名水利家。郭希仁,男,40岁,陕西建设厅厅长。刘镇华,男,40余岁,陕西督军兼省主席。张孟淑,女,25至50岁,仪祉妻。张母,女,69余岁,难民,水来母亲。陈靖,男,25至40岁,仪祉学生。

  • 标签: 郭希仁 建设厅 刘镇华 陕西
  • 简介:打开史书,翻到五代十国这一节,呼吸之间你可以闻到两种浓烈的味道:第一是血腥气,五代五十三年,八姓十三个皇帝,“篡弑相寻,丞报无已”,因而被后人贬斥为“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乱世,说的是“纲常凌替,道德沦丧,内治不修,外侮益甚”;第二种则是脂粉气,以《花间词》此页最为浓烈,或许盛唐遗风犹存,特别可能受唐玄宗的影响,很出了几位纵情笙歌,风花雪月的多情皇帝,以此角度看,五代十国在中国历史上实可谓“五光十色”:

  • 标签: 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 花间词 唐玄宗 皇帝 盛唐
  • 简介:康静是当今老旦行当的最佳继承者。如今,已至而立之年的康静在经历了获得两届全国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和研究生班的学习之后,其艺术日臻成熟。最近,她出版了《康静京剧老旦唱腔专辑》,这套专辑中既有老旦的传统剧目,又有老旦的新编及现代戏剧目。用她的话讲:“我是将多年来跟诸位老旦名家学习的成绩向关心我的师友们作一汇报,也许还不够成熟,但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喜爱与支持。”

  • 标签: “静” 京剧演员 传统剧目 研究生班 电视大赛 老旦
  • 简介:~~

  • 标签: 李兰
  • 简介:惊闻和曾同志不幸逝世,消息传至耳边,顿觉如雷轰顶,控制不往热泪满怀。我与和曾既是幼年时期的同窗学友,又是革命阵营的战友。在中华戏曲学校时期,我们同在甲二班上文化课,一起上基本功,练习下腰、踢腿、打飞脚、跑圆场,分组学习老生、武生专业课,共同生活八年。1937年毕业时正值日

  • 标签: 李和曾 京剧 表演艺术家 《空城计》 演唱艺术 人物塑造
  • 简介:京剧表演艺术家万春先生对艺术,向来是一丝不苟,谦虚好学。文革后,他终于回到北京,一次在中山堂演《闹天官》,请侯喜瑞听戏。侯老师早来了几分钟便到后台看万春,这时万春已勾好了脸,见到侯老师便请指教。侯老说:“别的地方不错,就是嘴没勾出来”(指神态)。万春二话没说,抹掉后又重新勾,直到侯老满意。

  • 标签: 李万春 好学 京剧表演艺术家 老师
  • 简介:紫贵和《忆江南》刘厚生按年龄、经历、学养各方面说,紫贵同志都可以算是我的前辈,但我更愿称他是我的老朋友。我们于1945年相识,到现在整整五十年了,能说不老吗?但是我们的交往却相当怪──准确他说是相当有趣。那是1945年大约12月间,抗战胜利不久,大...

  • 标签: 京剧 《忆江南》 贵和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中国戏曲 文艺工作者
  • 简介:改编《叶娘》,郑怀兴可以说是啃了块硬骨头。原来只有四场,从"刺血写本"到"阴刑赦罪",情节并不完整,内容在于表彰教孝义,封建意识相当浓厚。剧中的女主人公翁懿娘(叶娘)自愿代夫受刑,是为了使丈夫能够传留后嗣,继续宗支,因此得到贾太后的怜悯和赦免,加封为贤德夫人。要把这样一部作品改好,化腐朽为神奇,确实不太容易。怀兴没有删除或改变"替死"这个关键情节,否则,《叶娘》就可能不是《叶娘》,而是另外一出什么戏了。

  • 标签: 郑怀兴 戏剧冲突 道德说教 阴刑 宗支 化腐朽为神奇
  • 简介:耕(1885—1964),福建仙游人,初名实坚,后改名耕,字砚农,号一琴道人,大帽山人。他凭着对传统文化的真诚追求,努力自学而成长为中国画大家,特殊的生长环境使耕没有对传统文化精神持任何怀疑态度,在许多受过现代西方式教育的人看来,他的作品可能带有某些“旧气”,但是在某一历史时期看来的旧气,可不一定在历史长河中就显得暗淡,相反,因其浓厚纯正的中同文化精神,而使其绘画成为中目传统艺术的一个典型体现。

  • 标签: 审美形态 李耕 绘画 传统文化精神 怀疑态度 生长环境
  • 简介:由陕西省文化厅、省戏剧家协会、省“戏曲研究院、西北大学联合主办的“当代秦腔艺术繁荣发展暨小锋从艺40年研讨会”及专场秦腔晚会日前趁西安举行。来自省内外的戏剧专家学者周育德、赓续华、王馗、孙豹隐等5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

  • 标签: 李小锋 秦腔艺术 西北大学 专家学者 戏剧家 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