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4月12~13日,全国省级方志工作机构主任会议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朱佳木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注意防止倾向性问题,巩固和发展地方志事业大好形势》的讲话.河南省副省长张广智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办公室党组书记田嘉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大力加强资料建设》的讲话.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李富强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玉宏、邱新立等出席会议.李富强、刘玉宏、邱新立先后主持会议,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霍宪章在会上致辞.

  • 标签: 主任会议纪要 全国方志 工作机构
  • 简介:同志们:大家好!在全体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全国省级方志工作机构主任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现在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是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主题是交流各地各单位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情况,总结地方志工作经验,审视当前地方志工作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地方志事业发展水平.

  • 标签: 主任会议 会议总结 全国方志
  • 简介:深圳市史志办黄玲主任在地方史志工作岗位上已连续工作27个年头了。在这多年的修志岗位上.她从普通的科员逐步走上领导岗位.并取得了一系列荣誉:分别被评为全国和全省地方志先进工作者、全国党史部门先进工作者。在这个火红的6月.我们来到她那堆满了书籍的办公室.对她进行采访.听她娓娓道来……广东史志:黄主任,您好!很高兴您能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访问。据我们了解,您经历了第一、二轮新方志的编修,在工作中逐步走上领导岗位.成为深圳市史志办公室的主任。请谈谈您的成长经历.有哪些人生经验可以给同行和当下的年轻人分享?

  • 标签: 地方史志 办公室 深圳市 主任 先进工作者 专访
  • 简介:2013年10月30日至l1月3日,博尔塔拉州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曹爱群一行赴所属精河县、温泉县、博乐市、阿拉山口市调研指导史志工作。重点对各县市地方志办公室2013年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督察,督促加快后续工作,对制定2014年史志工作计划提出具体要求。一是抓好史志工作总体规划。

  • 标签: 办公室主任 博尔塔拉州 史志工作 地方志 调研 县市
  • 简介: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诸多方面都表现了一个力图有所作为的政党所应有的进取心和创造力。它既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宏观上的如椽大笔,也有设立节日这种细微处的闪光。其间.中共不仅积极参与组织国际国内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还针对边区实际专门新设立节日,系统强化边区建设。

  • 标签: 节日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陕甘宁边区 1937年 中国共产党
  • 简介:藏“汉”经济交流的形成、发展、演进是一个历史过程,这里所说的“藏”是指西藏以及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藏区,“汉”的内涵也是一个历史演变过程,除了汉民族以外,还有其他与“藏”经济往来的民族;除了历史不断演进过程中各个时期的中原地区以外,还包括其它地区,为了便于论述而以“藏汉”一词代之。

  • 标签: 经济交流 民国时期 历史演变过程 演进过程 云南藏区 经济往来
  • 简介:8月8日,省地方志办马建和副主任一行到省司法厅调研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调研组到省司法厅史志和年鉴编辑室实地查看了年报资料样本和历年来司法行政系统各司法局、监狱、劳教所编撰的志书、画册、年鉴等资料。省司法厅副厅长余继军向调研组介绍了司法行政年报编撰报送工作的开展情况。省司法厅办公室主任黄奕,史志和年鉴编辑室工作人员、省监狱局、省劳教(戒毒)管理局负责年报工作的相关同志参加了调研.

  • 标签: 地方志资料 年报工作 司法厅 调研组 副主任 司法行政系统
  • 简介:“六六”教师节是民国时期的重要节日之一,学术界对此鲜有研究,仅有的几篇成果对之也是一笔带过。关于“六六”教师节,主要涉及到三个层面。其一,“六六”教师节的立废,及这一过程中教育界与政府当局的博弈,最终以“六六”教师节的废除而结束;其二,“六六”教师节之庆祝和纪念大会,其中大会中的演说、致辞、报告和提案既反映了教师群体谋求自身正当利益的愿景,也体现了其对民族和国家命运的关切,原因则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其三,与“六六”教师节相关的文章,共产党政权和国民党政权等分别就各自的立场发表针对“六六”教师节的看法,代表了不同的利益和政治之诉求。

  • 标签: 民国时期 “六六” 教师节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华北等广大沦陷区实行愚民政策,以培养服从其殖民统治的顺民,进而巩固其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日本人认为中国人从事反日行动源于反日教育,而反日教育的直接表现就是教科书,特别是文科教科书。因为国文、历史、政治、地理等文科类教科书对广大青年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而侵略者对教科书的修订问题极为重视。

  • 标签: 教科书 沦陷区 抗战时期 日本侵略者 抗日战争时期 殖民统治
  • 简介:清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在借鉴康熙朝遣官办理青海事务的基础上,于雍正三年(1725年)正式设立了“钦差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代表中央政权全面统管青海民族地区军政。其后随着青海社会的逐渐稳定,乾隆在雍正设立西宁办事大臣的基础上对这一重要的民族地区管理建制多有调整,其间既有员额、人选、任期、养廉银等具体内容上的不断规范和充实,也有过两次临时裁撤西宁办事大臣的动摇决定;乾隆时期对西宁办事大臣建制的调整使西宁办事大臣建制渐趋完善,同时也折射出清廷对青海统治政策发生大的微妙变化。

  • 标签: 西宁办事大臣 雍正 乾隆
  • 简介:10月31日至11月1日.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志编委”)在成都举办2013年度全省县(市、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培训会,各市(州)组织所属各县(市、区)地方志办公室负责同志203人参加培训。省志编委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小彬。党组成员、副主任罗亚夫,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王孝平,副巡视员汪毅及各处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 标签: 办公室主任 地方志 培训会 编纂委员会 党组书记 党委书记
  • 简介:南朝刘宋时期大量的咏物赋,在题材和表现上都表现出对传统赋风的承续,惟有鲍照《舞鹤赋》等六篇,超越了两晋以来设象立意的老套路,铺陈物象与抒发情志融合得非常紧密;抒情赋专注于感怀个人身世遭际,或叹时光,或悼亡者,或悲离别,表现空间狭小逼仄,缺乏崇高感和宏大叙事,只有鲍照《芜城赋》和谢灵运《江妃赋》具有较为厚重的内涵。刘宋辞赋的主流是延续传统,但题材与形制的新变也正在发生,大批以山水自然为描写对象的赋作集中出现,"歌"、"乱"在赋篇结构、抒情及修辞上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赋体的诗化初见端倪。刘宋辞赋创作呈现出赋史转折期新旧杂糅、承变交并的总体特征。

  • 标签: 刘宋 辞赋 咏物与抒情 传统与新变
  • 简介:水源是芍陂存废及其灌溉功效发挥的关键性因素。芍陂史上有淠水、肥水和龙穴山水三源,三者经历了递相兴废的变迁过程。淠水在两汉时为芍陂主源,但乃后淠源泥淤;隋唐时,情况趋劣;宋元时,淠源严重淤塞,并于明前期完全淤废;清末虽有修复淠源之议,但因事艰工巨,终而无果。肥水水道在北魏以后湮塞。龙穴山水从唐代开始,即为芍陂重要水源,惟因其水量有限,加之所经地区民人“决为沟渠”等行为的影响,其来水难以保证芍陂的蓄水和灌溉需求,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唐宋以来芍陂生态负向变迁的趋势。芍陂水源变化与历史时期地方豪族占陂为田并导致陂塘的萎缩,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表明水源的日益衰微导致陂塘蓄水不足,给豪势之家占陂为田提供了可乘之机,这是芍陂衰微的根本原因。

  • 标签: 水源变迁 芍陂 古代历史
  • 简介:二战结束后,国际上出现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局面,以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为标志,整个世界进入冷战时期。日本根据《开罗宣言》和《波兹坦公告》将台湾归还给了中国。50年代初,日本政府秉承美国的意志,与台湾国民党政权建立了"外交关系"。日台成为美国围堵新中国大陆的重要伙伴,其间,在美国主导下,日台政治、经济关系跌宕起伏,但相对稳定。至1972年9月,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同时日台"断交"。至冷战结束,日台政治、经济关系也逐渐升温。整个冷战时期,日本维系日台关系的最大因素是其国家利益。

  • 标签: 日台关系沿革 日台和约 日台贸易
  • 简介:明清时期朝鲜的“书籍辨诬”是中朝宗藩关系的特有产物,论文从宗系辨诬、即位辨诬、交倭辨诬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它们彼此交融,共同指向是有助于确立王权正统的宗藩秩序,书籍辨诬在实质上构成了“书籍外交”。朝鲜四百余年对书籍辨诬投入巨大心血和精力,主要是出于对王权正统与宗藩关系的考虑,也源于朝鲜君臣在政治利益上的一拍即合,这进一步反映了朝鲜王权的脆弱性。面对朝鲜的书籍辨诬,明清王朝掌控着话语权和主导权,将之作为有效的政治杠杆为自身的皇权正统和两国宗藩关系服务。“书籍外交”是朝鲜在其“小中华”意识驱使下抢救本国政治话语和维护王权正统的必然体现,也成为“小中华”意识发展和转变的契机。所以,明清时期的中朝宗藩关系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政治性和战略性的。

  • 标签: 书籍外交 书籍辨诬 正统 宗藩 小中华
  • 简介:抗战时期山东农村两面政权的出现,初期是中共变通抗日策略的产物,后来与中共调整抗战战略息息相关。从两面政权的具体形成过程看,有中共成功争取伪政权而成的,也有安插地下党员或进步人士实际控制伪政权而成的,甚至有的是中共主动建立的。除中共实际控制的两面政权外,一般两面政权对中共的态度犹疑不定,持续可以依靠的两面政权数量有限。尽管如此,乡村两面政权作为潜在的抗日力量,对中共在敌后立足、扎根,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发展抗日力量,开创抗日根据地提供了掩护、救助、情报、物资供应等多方面协助。中共与日军力量对比悬殊、日伪对农村控制力薄弱、中共对伪职人员严惩与教育争取相结合的政策、巧妙的斗争策略、乡村民众自保诉求与心中民族大义意识,都是抗战时期山东农村日伪基层政权走向两面性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抗战时期 中共 游击战争 山东农村 两面政权
  • 简介:吐蕃统治敦煌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写经活动。敦煌汉文文献S.2711、S.7945、P.3205、S.6028即是对经坊同一次写经活动的记录,再现了寺院抄经生选派流程和经坊运作程式。藏文文书Ch.73,xv5则反映了经坊写经生的另一重要来源:部落百姓。

  • 标签: 吐蕃 写经 敦煌
  • 简介: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抗战救亡歌咏运动,是在抗战救亡运动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以集体齐唱为主要形式的歌咏运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斗争性。在战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下,表现出参与面广、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鲜明的抗战意识,在运行方式上表现出合唱艺术初期形态的典型特征,与艺术合唱之间因残酷战争现实的影响而明显疏离,以及在理论研究上注重艺术社会功能而弱化审美功能等特点。这些特点对战后中国合唱的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 标签: 抗战救亡歌咏运动 群众合唱 全民性 抗战主题 初期形态
  • 简介:五四运动期间,曹、章、陆作为“卖国贼”被打倒,从表面看是全国民众自发的行为,是民心所向的结果。然而细究之下,他们被贴上“卖国”的标签,还与五四运动前夕的政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广州军政府对政权合法性的争夺导致中国代表团的内讧,国民党人对研究系领袖梁启超的攻击揭开了声讨“卖国贼”的序幕,研究系对新交通系的外交问责,抓住了曹、章、陆的软肋。国民党与研究系在政治上虽是宿敌,但在打击段祺瑞势力上存在着共同需求。在两者的引导和夹攻之下,曹、章、陆便成为全国“合意”的“卖国贼”人选。

  • 标签: 五四运动 研究系 国民党 新交通系 “卖国贼”
  • 简介:顾氏家族作为传统的江南文化世家,家族文化传承极为丰富,有着"忠直"、"孝义"、"尊礼"为主的门风,以及以经义、文史、书画、杂艺为主的家学传统。顾氏家族自汉代始即秉承儒风,魏晋玄学与南北朝佛、道的不断渗透,则给顾氏家族文化增添了新的血液。唐代,道家、道教思想在其家族文化传承中显得更为突出。其变化轨迹,就其内部原因而言,与家族的崇宗意识、多样化教育、家族成员间的相互影响有关;就外部原因而言,则由时代变迁、文化好尚、家族迁徙、生活环境之改变等因素所造成。

  • 标签: 顾氏 家风 家学 延续性 变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