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更新理念、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强信息资源及人才队伍建设、开发地方文化信息资源等方面,探讨了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业的发展。

  • 标签: 西部地区 图书馆 信息业发展
  • 简介:伯公是粤东北地区最常见的一种神明,其分布密集,信众广泛。伯公是神明的通称,所以但凡有神明之处均有伯公。但与一般所见的社官、阿弥陀佛、公王等民间常见神祗又有所区别,他们均来自不同的体系。伯公是乡土社会的重要标识,也是体现乡土气息的载体。

  • 标签: 伯公 信仰 民间社会
  • 简介:山东是保存古塔较多的地区之一。类型之多,造型之独特,令世人刮目。本文主要从发展演变、建筑特点、地宫及塔林等几方面对该地区的古塔进行初步研究,旨在从历史和艺术的高度重新展现其历史的辉煌。

  • 标签: 山东 古塔
  • 简介:民族旅游业作为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重点,是我省少数民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民族旅游业也得到辽宁省政府的重视。但是,相对于全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我省民族旅游业的发展还相对落后。造成落后的原因,从内部看,是民族旅游地区自身经费和专业人员的不足;从外部看,则是民族旅游地区的特色文化发展相对较弱。这说明辽宁省的民族旅游业需要完善管理体制,整合特色资源,形成自己的独有品牌,使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起来。

  • 标签: 辽宁省民族地区 旅游 发展
  • 简介:提起红十五军,党史、军史上记载的都是1930年10月到1931年1月间由蔡申熙、陈奇等人率领的在黄梅、广济、宿松、太湖等县与国民党军作战的那支英雄部队。其实早在1930年7月,徐海蚌地区就存在着一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

  • 标签: 中国工农红军 1931年 国民党军 部队 作战
  • 简介:一、拉卜楞地区民族杂居情况概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地区因民族宗教文化昌盛而名扬遐迩,清代时期藏族学者颂之为“第二西藏”,民国时期内地汉族学者称之为“东方梵蒂冈”,当代安多藏区佛教界认为它是藏传佛教“再弘期”的主要基地,民国初期的内地考察学者誉为“藏区的上海”。

  • 标签: 民族关系 甘南藏族自治州 民族宗教文化 藏传佛教 安多藏区 民族杂居
  • 简介:清代潮州知府林杭学(康熙十六-二十七年在任)编纂的《潮州府志》对于康熙元年粤东地区的迁界有简要的记载,——《海潮揭饶惠澄六县迁地之事》:“边海多寇患,屡躏内地。康熙元年,钦差少宰科尔坤、少司马介推,仝平南王尚可喜、将军王国光、沈永忠、提督杨遇明等,巡勘六县。

  • 标签: 粤东地区 康熙 《潮州府志》 尚可喜 清代 王国
  • 简介:刘进忠,辽阳(今辽宁辽阳)人。原为明朝总兵马得功的部下,清顺治二年(1645年),跟随马得功在芜湖降清,在为清政府攻打福建时立下显赫战功,升任靖南王耿精忠(驻福建)的右路镇标副将。康熙六年(1667年)为广东水师左路,康熙八年(1669年)出任潮州镇总兵。但清政府对他心存猜疑,特派续顺公沈瑞、副都统邓光明同守潮郡,暗中对他实施牵制。刘进忠对此极为不满,便在潮州城中立栅为界,沈、邓军据南,刘进忠率部据北,实行南北分治。

  • 标签: 抗清活动 潮汕地区 清政府 耿精忠 辽阳 福建
  • 简介:近读王森教授(1912—1991年)大作《西藏佛教发展史略》(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他在第一篇《吐蕃时期的西藏佛教》中论及赤松德赞(742—797年)迎请印度寂护、莲花生大师,又建立桑耶寺(约799年)之后,评论说:“但实际上,密宗在吐蕃时代并末广泛流传”。王森教授是研究藏传佛教的权威专家,是我敬仰的前辈学者。

  • 标签: 吐蕃时期 康巴地区 中国藏学出版社 传布 西藏佛教 2010年
  • 简介:明清土司制度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少数民族史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涉及到土司分布、承袭、世系、家族等多方面的内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国内少数民族史学界对土司制度中的两个核心问题还存在争议:从整体研究的层面来看,对于“土官”与“土司”概念的使用上没能取得一致,有的学者使用土官制度或土官土司制度来指代土司制度;从地域分布上来看,

  • 标签: 土司制度 甘青地区 明代 民族史研究 少数民族 地域分布
  • 简介: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历史现象,不仅仅表现为一种单纯的思想信仰,更重要的表现为以大量信教群众为基础,以宗教活动场所为中心,以各种信仰活动为纽带的社会实体。在现实生活中,它总是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密切关联,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位置。

  • 标签: 宗教活动场所 管理研究 平凉市 社会公共事务管理 社会意识形态 经济社会发展
  • 简介:古淮、泗水交汇处的淮泗口,又称泗口、清泗口、清口,公元1194年黄河夺泗夺淮以后,这里又成为黄河、淮河、运河的交汇处,成为大运河上最难治理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成为历代水利专家从事科技创新、展示聪明才智的最佳场所。清口作为历史久远的水利枢纽,在这里施行了三项国际公认的古代世界水利科技创新成果是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可比的。

  • 标签: 水利科技成果 古代 科技创新成果 水利专家 水利枢纽 交汇处
  • 简介:根据广东江门五邑的史料记载.江门镇开埠于元末明初.而位于江门蓬江南岸的浯北在史上也叫做北街。开埠以来历代志书上称谓的“北街”,包括现江门市蓬江区环市镇的白石村、江海区外海街道的金溪社区以及现在浯北街道所辖的地域——我们可以从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年)的《新会县志·图像》疆域图和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江门图”见到。

  • 标签: 江门市 广东 后裔 张良 元末明初 史料记载
  • 简介: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青海的建设面临着新型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省内发展不平衡、生态保护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有利时机,以新的城市化理念引领新青海建设,以"抓大完小"的城市化战略解决新青海建设中面临的新问题。

  • 标签: 西部大开发 青海 城市化 战略
  • 简介:20世纪初,北京传统的居住文化、模式和建筑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民居建筑在加入了一些西洋的装饰成分的同时,也在建筑技术方面和居住模式或多或少的融入了西方的建筑思想和特色,开始逐步接受西方以开放的单体、向高空发展的建筑空间格局,使居住建筑中居住空间布置与室内空间分割有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对清末民初时期西方建筑对北京地区近代民居建筑、居住模式、空间格局和装饰风格的影响进行探讨,并以三个实例进一步说明该时期西方建筑对民居建筑及居住模式的影响。

  • 标签: 功能 空间 民居建筑 居住模式
  • 简介:目前,黑龙江省三家子村等地区的满族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偶尔使用满语,被学界誉为满语的“活化石”。黑龙江地区的满语保留至今,除了与满族生存的偏僻地理环境以外,还与清代满语文教育对东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影响及东北少数民族的分布格局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国语教育 濒危满语 民族格局
  • 简介:一、序长期以来风水一直吸引着西方的传教士和学者。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期有些传教士以及人类学家将风水视为伪科学或者奇特的习俗进行研究①。二战结束后,随着功能主义的出现,人类学家从祖先崇拜等角度开始探讨风水在民间社会扮演的社会功能。1990年以来掀起全球规模的“风水热”之后,

  • 标签: 人类学家 风水 客家地区 动态性 景观 20世纪前期
  • 简介: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甘肃民族地区经济的基础和命脉。我们过去更多地是从农业供给的角度来对其加以认识,将重点放在稳定农业生产、农产品增产增收、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为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现在看来,还需要从农业需求的角度看待甘肃民族地区农村经济,注重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市场的培育和开拓,为工业、商业、旅游业等其他行业市场发展开辟新的更大的空间,

  • 标签: 甘肃民族地区 农村市场建设 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地区经济 农业生产 国民经济
  • 简介: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生产技术在工业的使用,改变着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处于中国南大门的珠三角地区.成为机器进入的主要地区。而佛山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又是手工业名镇.人口密集.具备了建立近代机器工厂的条件。正如苏耀昌所言:“广东的南海、顺德、三水一带.原来是手工缫丝的一个集中地区。这里有大量的、以家庭女工为主体的手工缫丝工人。她们有长期的生产经验。

  • 标签: 佛山地区 缫丝业 女性观念 机器 近代 中国传统
  • 简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促进民族地区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辽宁省民族地区企业自主创新受经济发展环境欠优、资金投入不足、创新人才缺失、品牌意识淡薄、信息化程度不高等因素制约,应明确创新定位、推进品牌建设;完善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资金支持体系;实施知本管理,提升人力资本竞争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民族地区各产业中的应用和融合。

  • 标签: 辽宁省民族地区 企业自主创新 问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