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回族文物鉴赏》是中华回乡文化园回族博物馆馆长雷润泽率领几位中青年学子,在初步摸清回族文物家底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部厚重的四卷本民族文物研究成果,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08XMZ020)《中国回族文物发现与研究》成果的衍生作品。这部专著的问世是中国回族文物系统调查、梳理、研究的一次突破性进展,也是一项填补中国回族文物全面梳理研究和相关图书出版空白的力作。文物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历史的见证。回族文物是回族形成发展的映影,

  • 标签: 中国回族 文物鉴赏 西部项目 博物馆馆长 文物研究 文化园
  • 简介: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早期档案,有纸质、木质和骨质的区别。甲骨文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档案——距今三千余年的商朝文书。从历史记载的资料来看,在商代之前的夏代,文化已经很发达,当有文字和档案。孔子等人是见过夏商文献档案的。《尚书》中的《虞书》和《夏书》,是今天还能见到的非原始性的中国最早的档案资料。在周王室的图书档案馆里,原本保存着夏商和西周的文献档案。公元前516年发生的周王室权力争斗,导致周室典籍神秘失踪,这是中国档案史上的巨大损失。

  • 标签: 中国早期档案 甲骨文 《虞书》和《夏书》 周室典籍神秘失踪
  • 简介:1954年,美国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服役,1957年苏联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核潜艇的出现不仅把一个国家的战略防御推向远海,并能够以其强大的机动性和隐蔽性发起核反击。正因为核潜艇同时具有毁灭性的攻击能力和强大的威慑力量,它被认为是一个国家最为倚重的战略核打击力量之一。

  • 标签: 核潜艇 中国 长征 1954年 战略防御 攻击能力
  • 简介:我国迄今没有法定意义上的国花,历史上却有一些传统说法和既定事实。唐宋以来,牡丹、梅花雄视群芳,深受人们推崇。明清时北京地区有些牡丹景点以"国花"命名,民国初年人们多视牡丹为国花。"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人们对牡丹的国花之称出于帝制时代、意在富贵荣华等多感不满,而主张选用富含精神品格象征意义的菊、梅等。北伐战争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内政、教育等部门拟议梅花为国花,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1929年2月,国民政府正式通令全国以梅花为各种徽饰,客观上承认了梅花的国花地位,社会各界更是热情响应,造成梅花为国花的既定事实。深入审视上述国花有关历史,有这样几点经验和启迪值得注意:一、国花是重要的国家象征资源和民族文化符号,广大民众对此有着普遍的文化期待和知识需求,必须引起重视。二、国花是"国家大事",以国家层面的政治决议、法律法令最为权威,是解决国花问题最理想的方式。三、牡丹、梅花双峰并峙的地位是历史地形成的,民国间对牡丹、梅花前后不同的选择充分体现了两花象征意义的两极互补,两花并尊是我国国花的最佳选择。四、牡丹、梅花作为我国国花的历史值得全面尊重,牡丹、梅花是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国花,两花并尊是中华文化兼融并蓄、国家和平统一的美好象征。

  • 标签: 国花 牡丹 梅花
  • 简介: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学者学术交流渠道,《史志学刊》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知网”。凡向《史志学刊》投稿并被录用的稿件,将一律由编辑部统一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其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包含在本刊所付稿酬中。

  • 标签: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中国知网 学刊 史志 “中国期刊网” 声明
  • 简介: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从思想史角度探讨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型文本。毛泽东在该文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当时党内党外存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了理论上的回应与批判,并围绕中国社会、中国革命和党的建设三个方面的问题建构了一套新的理论体系,从而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标签: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革命 中国共产党
  • 简介:1949年,在废除保甲建村的基础上,庄莲镇(即现在的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划分成渡村、采莲、石舍3个乡,由各村选出农民代表,以乡为单位,召开农民代表大会,用"豆选"的方法选出乡(镇)行政委员会。得票多者为乡(镇)长,次则为副乡(镇)长,委员若干人。1953年《选举法》颁布后,县乡实行普选。

  • 标签: 临湖镇 行政委员会 年满 剥夺政治权利 人民代表 乡人民政府
  • 简介:根据刘家和先生的观点,自殷、周之际至司马迁作《史记》的这段时间是中国古典史学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以史为鉴"、"以史为法"和"以史立言"这样三个阶段,分别以《尚书》、《春秋》和《史记》为代表。本文目的在于,根据刘先生的这一分期框架,分析和探究中国古典史学中的"求真"问题,然后在与西方有关历史客观性理论的比较视野下,挖掘其对当前有关历史客观性或真实性观念的重建所可能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中国古典史学 求真 《尚书》 《春秋》 《史记》
  • 简介:自明朝中后期以来,国外银元大量流入中国。早期银元称为“银圆”,以其质为银、其形为圆而名之者也。因为“圆”字笔画多,书写不便,加之自古就用“元宝”来指代货币,故“银圆”又称“银元”,元宝一枚谓之一元。当然,银元一枚又叫“一块”,也是根据其形状命名的,因此在我们现在日常口语中,一元更多地叫“一块”。

  • 标签: 货币单位 中国 “元” 明朝中后期 日常口语 银元
  • 简介:中国式油画形成了具有独特语音的油画特色,在西方油画的表现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传统国画的写意特点。在画面营造了中国传统的民族特色(运笔、行线、意境、着色、气氛等),这种色彩的丰富绚丽与中式写意的特点相契合,从而形成了具有传统特色的中国式油画道路。

  • 标签: 中国式油画 色彩表现方法 传统山水
  • 简介:我热衷于收集贵州人的著作和与贵州有关系的著作,每收到一件都极有难度,但我最近收到一本张其昀1943年写成的《中国军事史略》,事关重大,颇有文史价值,却没有费多大功夫就到手了。

  • 标签: 中国军事 史略 著作 贵州
  • 简介:明成祖朱棣命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将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从海上运往世界各地,还从西域带回了珍贵的苏麻尼青料——生产元青花的钴料。而随着“南海一号”的打捞,南宋初期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历史被印证。大量的古瓷器被打捞器,才使得这些被海水侵蚀的艺术品重见天日,而在巧合之下,我们在现代开启了古瓷饰品的新窗。古瓷饰品作为我国中高端首饰品牌中的一颗新星,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作为中国首饰行业较为特别且新兴的首饰品牌类别,本文基于对古瓷饰品品牌“青花的记忆”进行调研,研究中国古瓷饰品品牌的传播问题。

  • 标签: 古瓷饰品 品牌传播 市场分析 海上丝绸之路
  • 简介:本文针对中国"文革"研究这一课题,分"现状"分析和"前景"应对两大板块进行阐述。"现状"分析不仅指出中国大陆的"文革"研究,分别在国内学界和在民间的情况,还列出中国港台地区的"文革"研究,试图探讨两岸三地在题旨之关切、出版之关联方面的沟通。同时,本研究专列海外"文革"研究一节,具体评析外籍学者和华人学者的研究成果,以求在全球的视野中,看清中国"文革"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通过"现状"分析可知:"‘文革’在中国;‘文革学’在国外"的论断并不确切,中国"文革"研究的前途,根本性地取决于国内学者的努力和贡献。"前景"应对则是要克服"文革"研究"图谱化倾向"与"意识形态两极化倾向",使"文革"研究回归历史学学科轨道。

  • 标签: 中国 “文革”研究 现状 前景 历史学学科
  • 简介:朱启钤(1871-1964),字桂莘,号蠖园,1871年生,贵州开州(今开阳县)人。光绪年间举人,历任道员、京师大学堂译书馆监督等职。1904年任北京外城警察厅厅丞、内城警察总监。后任蒙古事务督办,津浦铁路督办等职。辛亥革命后,从1912年7月起连任交通总长。1913年7月至1916年任熊希龄、徐世昌内阁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1915年支持袁世凯帝制活动,任袁世凯登基大典筹备处处长。1919年任南北和议北方总代表。

  • 标签: 铁路督办 筹备处 厅丞 徐世昌 京师大学堂 开州
  • 简介:作为全球性饮品,啤酒已有上万年的历史,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直到20世纪初它还相当陌生。啤酒自传入中国后便扮演着众多角色。在普及啤酒知识的过程中,它不仅作为有益健康的酒精饮品被追捧,还与是否爱国有关;当其慢慢融入通商大埠的日常生活时,又成为一种社交载体与时尚标识。本文梳理了近代中国民众对于啤酒的认知过程,反映了近代中国都市日常生活与文化风貌的变迁。

  • 标签: 啤酒认识 近代中国 爱国 都市日常
  • 简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全世界进步人士的同情和支持,不少国际电影人士就曾万里迢迢来到中国,以拍摄新闻纪录影片的方式进行支援。其中来华最早、影响最大者,当数荷兰著名纪录电影艺术家尤里斯·伊文思和苏联著名导演罗曼·拉扎列维奇·卡尔曼。

  • 标签: 伊文思 卡尔曼 中国抗战 电影艺术家 国际电影 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