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提起郭桂和,印尼客家人没有不知道的,但是由于郭桂和的低调,了解郭桂和的人少之又少。为了尽快了解郭桂和,2015年5月24日,我们专程前往印尼拜见了郭桂和。根在客家1903年,郭桂和的父亲郭孟铎出生于广东梅州市大埔县大麻镇的一个客家小山村。因山多田少,粮食不足,加上常年的战乱和贫困,为了生存和发展,1930年,郭孟铎跟乡人乘坐木船,靠着毅力和勇敢,沿着梅江、韩江,直奔大海,经过几个月的漂浮奔波,最终到达印尼雅加达。

  • 标签: 零售业 零售店 客商 摊商 客家人 印尼
  • 简介:《诗》训补吕朋林古人有云“诗无达诂”,此言虽过,亦道出其事之难。自汉迄今,为《诗》作训者众矣。有诸说并存,“未知孰是”者①,有各执一端,“递相非笑”者②;有新训迭兴,犹无确解者。今不揣浅陋,作补数条,或助、正旧说,或增以新见;至若“新见”与旧说偶...

  • 标签: 《诗》 《诗经》 “离” 发音部位 《史记·天官书》 终南山
  • 简介:先生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学者了。不过,我认识先生的时候,他虽然已小有名气,但还不像今天这样明明赫赫。也许可以说,我是目睹了先生从一名普通的北大老师,一步一个脚印,成就为一位举世闻名的学者的艰辛历程。我于1992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读本科。当时的古文献专业,负担着一个国家重大项目,就是整理全宋诗。在化学北楼的西侧,有一个半独立的小楼,小楼的一层有一个古文献研

  • 标签: 先生侧记 李零先生
  • 简介:与李零一起吃过饭的人都知道,他喜欢'软烂'的菜,比如豆腐、西红柿炒鸡蛋、面条等,如果吃舒服了,他会学用内蒙古临河农村老乡的话,道一声'如此.'(他曾在临河插队)。因为知道他爱吃西红柿炒鸡蛋,朋友请饭,有时要点两份西红柿炒鸡蛋,就是为了让他吃个够。桌上的菜很多,好菜不少,有时也会有名气很大的菜,但李只是主吃西红柿炒鸡蛋、豆腐什么的。现在不少'美

  • 标签: 李零爱做 爱做学问
  • 简介:20世纪术出版的《辞海》里,以戏剧导演资格收有“孙维世”词条.颇出乎我的意料。因为这位女性47年的情爱历程与收局。似乎比其导演戏刷的“成就”更为引人注目。

  • 标签: 《辞海》 20世纪 戏剧导演 孙维世
  • 简介:现在,很少有人叫李淑君女士的真名了,大家都称呼她“千万姐”。阿里巴巴园区“双十一”前,喧嚣里有短时沉寂,远处打着高亮白灯,“天猫”的logo在楼道里忽明忽暗地闪烁,端壁不断上涨的交易示意轴在这栋新落成的“淘宝城”里仿佛一直和见证着李淑君的职业荣光。

  • 标签: 阿里巴巴 LOGO 女士 园区 高亮 淘宝
  • 简介:南北朝是汉语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笔记小说颇多口语词,写本也有大量俗字。本文对一些口语词试加诠释,有些是由于俗字或文字讹变而难得其解,文章作了进一步的校理和疏解.对古籍整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南北朝 词语 考释 俗字 讹变
  • 简介:曾几何时,独自走在乡间小路上看到墙体斑驳的古民居时,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细细端详,心里默默揣度着这个房子的历史有多么久远,建造房子的人何以创造出如此独特的营建技艺,曾经在里面居住的人们经历过什么样的风雨,如今又去向何方。曾几何时,听着自己所讲的方言时会有一种别样的自豪感,同时也感慨先人对语言的创造能力多么强大,可以用如此生动的词语或语句来表达一个物件,一件事情、一个过程,以至于我坚持让孩子和家人尽可能地用方言求交谈。至少在我的孩子这一代,我不想让方言只存在于文字记载。

  • 标签: 传统 创造能力 文字记载 古民居 自豪感 方言
  • 简介:汉剧传统剧目,号称800出,虽无精确统计,的确是丰富多彩。现将我所了解的传统剧目按朝代先后简介如下:夏代前:神农制五谷(又名神农尝百草)、黄帝征量尤(又名轩辕造指南)、饶王访舜(又名大舜耕田)、夏禹治水(又名其门不久)等。商代:黑逼宫、恩州驿、反冀州、黄丝洞、子牙下山、武吉卖柴、火烧琵琶、文王访贤、梅伯炮烙、杨任挖眼、征北海、鹿台恨、大回朝、碧游宫、首阳山、桃木剑、五岳图、反五关、金鸡岭、收四魔、西峻岭、贾氏坠楼、比干挖心、武王伐纣、绝龙岭、红砂阵、荡回魔、斩殷郊、太极图、杨戳打刀、收大鹏鸟、苏获归天、闻仲显魂、大战渑地、祖师归位、火焰圈(又名哼哈将归位)、七剑书、金交剪(财神归位)、文王吐子

  • 标签: 传统剧目 民国时期 张松献图 抗战时期 两晋南北朝 武王伐纣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30多年间.我一直在思考、创作,从未真正言表过什么所谓思想啊、观念啊、艺术境界啊、造诣啊,等等。就算偶尔和朋友们聊天漫谈,也大抵都是些艺术杂谈罢了。也曾想过要归纳一下,捋顺一下,也想整点正儿八经的文字来,

  • 标签: 随笔 杂文 杂谈 冷军
  • 简介:上一世纪90年代,我曾往东京静嘉堂文库查阅宋元版文献,作有《静嘉堂随想》等相关文章。但对当年醑宋楼藏书日事,仍有疑惑不解处。2005年,陆心源的玄外孙徐桢基与我取得了联系,向我口述了他所知道的陆树藩与貊宋楼藏书日一事的内情。

  • 标签: 宋元 藏书 90年代 文献 文库
  • 简介:鲁迅有诗:'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李先生说:'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无疑,李先生好读书,这从他的文字中可窥一斑。他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及当年下乡插队期间,'从北京到内蒙,从内蒙到山西,我一直带着书',虽'没上大学,但在乡下读了不少书'。先生说:'读书是为了消愁解闷,治病疗伤,疗我心中的伤。'显然,这是一种'没有功利,没有目的'的阅读方式,也是一种本着自己兴趣出发的阅读方式。因兴趣而生钻研的精神,'逐渐形成了一个路数,又升为一种志向',于是,从读书到治学,便也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事了。

  • 标签: 不在学问 大事不在 学问之外
  • 简介:1989年12月14日,大雾笼罩的刘集机场,首航的广州至襄樊民航班机,在机场上空盘旋数圈后安全着陆。至此,全国第一家由地方集资兴建的机场——襄樊机场正式通航。一人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襄樊民用机场的建设,竟然起端于一封联名的建议信。这得从1983年说起。20世纪80年代初,从空军某部转业到襄樊的机械工程师董长海,一天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修机场要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的报道。空军出身的

  • 标签: 襄阳民航 起飞襄阳
  • 简介:"信"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一项基本观念与规范,其基本涵义是真实不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信守承诺。传统"信"观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具体言之,"信"的核心是哲学之"真",精髓是道德之"善",结果是人格之"美"。

  • 标签:
  • 简介: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它作为一种人生仪礼,在我国各地区民族都得到普遍重视,其间的风俗样式和文化内涵也十分绚丽和丰厚。客家婚俗是客家文化中保有传统风俗比较好的一个部分。它要遵循古制,如行六礼、过三帖等程序。

  • 标签: 客家文化 传统婚俗 人生仪礼 传统风俗 文化内涵 客家婚俗
  • 简介:王希季是著名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1921年出生于云南昆明,白族。1938年,高中一年级考上中国战时最高学府西南联大,曾轰动一时。谁也想不到,这位天才少年在联大学习时曾吃过“蛋”。

  • 标签: 王希季 科学家 生平 西南联大 航空技术
  • 简介:中国画是一种高雅艺术,也是一种通俗艺术,因为国画从来为各阶层的广大人士所爱好。但是兴趣发源于理解,所以不同文化阶层的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爱好和选择也就各有不同。反过来说,就是同一幅作品,对于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感染力也不尽相同。

  • 标签: 美学欣赏 传统绘画 艺术作品 文化阶层 高雅艺术 通俗艺术
  • 简介:  作为遐迩闻名的礼仪之邦,我国的传统观念中向来强调人际交往中的分寸.好朋友不说实话、直话,固然失之虚伪;"交浅言深"、举止失度,也是失身份、丢面子的大事.明代学者苏浚把交友分为四种境界:"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长期以来,人们根据交往性质的差别,给交友加上了许多习惯性称谓.……

  • 标签: 交友传统 传统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