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光复会后期重要领导人李燮和创建的光复,在光复沪淞、攻克南京、援鄂、北伐诸役中,屡建战功,为东南光复和民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至今史学界对光复尚无专论。本文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光复的演变发展、历史功绩和解散原因等问题。

  • 标签: 李燮和 光复军 清政府 光复会 北伐战争
  • 简介:<正>1904年光复会成立后,即在江、浙一带积极开展革命运动,联系这一地域的会党,准备武装起义。当时,安徽也是光复会重要的活动地区。光复会的著名首领如陶成章、秋瑾、刘光汉都曾到过安徽,进行革命活动。至于光复会的另一领袖徐锡麟在安庆领导起义,枪毙

  • 标签: 徐锡麟 光复会 革命党人 安徽地区 安庆起义 革命活动
  • 简介:<正>清末,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创建的以推翻清王朝为己任的中国同盟会,曾多次举行武装起义,虽屡次失败,但对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却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当时全国群众性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风起云涌,川汉铁路的保路运动更是如火如荼。在这样高涨的革命形势推动下,湖北新

  • 标签: 保路风潮 民军 武装起义 反帝反封建 湖北军政府 革命先行者
  • 简介:抗战胜利之初,中国军队进驻台湾,军邮局所也随同中国军队抵达。但这时台湾省各地的邮局因尚未经中央政府接收,所以邮件上的邮票,乃暂时沿用加盖“中华民国台湾省”字样的日本邮票,惟有军邮局所收寄的邮件一概贴用中华民国邮票。

  • 标签: 邮局 台湾省 中央政府 邮件 抗战胜利 中华
  • 简介:台湾文化协进会(文协)作为台湾光复初期最著名的文化团体,是民间和官方、外省来台和本省文化人士合力推动的结果,具有相当广泛的代表性。文协形式上有官方色彩,实际活动由民间推动,其宗旨固然推重三民主义,重点却是"建设民主的台湾新文化"。文协举办的讲演会、系列讲座、恳谈研讨会、演出展览等文化活动,和出版的《台湾文化》等刊物,都着力于文化的民主化和大众化。受"二二八事件"冲击,文协活跃性锐减,勉强维持。国民党中央机关退到台湾前后,"民主的台湾新文化"已为时势所不容,文协名存实亡。

  • 标签: 台湾光复 文化重建 台湾文化协进会(文协)
  • 简介:徐镜心(1874-1914),山东省龙口市人。辛亥革命时期曾任中国同盟会北部支部领导人和山东分会主盟人,长期在山东和东北地区从事革命活动,是与黄兴、宋教仁齐名的革命领袖,被誉为“辛亥大潮的北方舵手”。武昌首义后组织领导了东北、山东地区的武装起义,其中以光复登州、黄县为标志的一系列胶东战事,关系山东和全国革命全局甚巨,被誉为“埋葬帝制的最后一战”。《光复登黄战事纪实》为徐镜心1912年4月写成,叙述了自1911年11月13日山东独立,到1912年2月上旬光复登黄的全过程。它的面世,是对烈士的最好纪念,也是辛亥革命研究学界的一件幸事。

  • 标签: 徐镜心《光复登黄战事纪实》 笺注
  • 简介:1945年台湾光复后,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长官陈仪,与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就台湾货币的发行权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争论.陈仪主张台湾光复后,台湾货币应由台湾银行或由中央银行监督台湾银行发行,俞鸿钧则认为应由中央银行发行台湾地方货币.

  • 标签: 中国 台湾省 行政长官公署 发行权 陈仪 行台
  • 简介:1945年抗战胜利,光复后的台湾面临着重建政治、经济、文化的繁重任务。为了加快加深台湾与祖国大陆融合,海峡两岸围绕摒除日据时期殖民教育制度及其影响,普及汉语言文化,开展了教育交流,并且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 标签: 抗战胜利 家学 殖民 日据时期 中国 台湾省
  • 简介:本文以许寿裳为中心,重点考察他渡台以及主持台湾省编译馆工作时和“二二八事变”以后,对台湾文化建设的思考和演变。文章指出,许寿裳作为一名爱国知识分子,应陈仪之邀前往台湾本身是其主动选择的结果。许寿裳对台湾的文化重建有自己的理解,他把台湾的文化建设与振兴民族国家的理想抱负联系起来。他主持编译馆工作期间,既强调要向台湾同胞输送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又提出要发挥台湾的文化优势,为促进国家学术文化进步服务。“二二八事变”后,许寿裳的思想发生了新的变化,提出“台湾需要一个新的五四运动”。这是根据“二二八事变”的教训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目标是要彻底清除日本殖民统治的余毒。许寿裳在台湾进行文化建设的前后思想变化,从一个侧面呈现了光复初期台湾文化重建的复杂历程。

  • 标签: 许寿裳 台湾光复初期 民族文化重建
  • 简介:光复会计划在浙路风潮中之所以失败,一是由于绅商的两重性及清政府各级官员的自救之策弱化了朝野冲突;二是光复会本身的'异端性'及革命处于低潮、对下层民众缺乏深入细致的宣传组织工作、与立宪派较量的力度不够;三是中下层民众斗争的焦点集中在'认购路股'的方式上,及农民的相对漠然态度、宁波帮工人的特殊性、股金来源涉及面不广等因素使其计划缺乏广泛而彻底的群众基础.

  • 标签: 浙路风潮 浙路公司 光复会员 拒款保路
  • 简介:常在文学上发表不同意见,目无权威、我行我素,而想维护"权威"的人,把他看成是"个人主义"表现,总想当面批判他一通,显示自己对权威的绝对忠诚。

  • 标签: 萧军 个人主义 权威 回忆说 不同意见 骆宾基
  • 简介:  衡量一支军队是不是威武之师,要看它在战场上能否战胜强敌;辨别一支军队是不是仁义之师,就要看它如何对待战俘.……

  • 标签: 八路军新四军 战俘改造 新四军日军
  • 简介:所谓"票",即"军用手票"的简称,最初叫做"军用切符",是日本政府为进行对外战争而发行,由日军在所占领地区为征发军用物资而强制流通使用的一种代用货币.日军曾首先在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日军出兵中国山东省的青岛,开始改用"军用手票"的名称.此后凡是日军出国作战,均在军中和所占领的地区使用"票",如1922年侵入苏联的西伯利亚,1931年侵入中国东北,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挑起太平洋战争.日军把战火烧到那里,"票"也就随着其侵略势力的扩张流通使用到那里.因此,"票"的发行完全是政府行为,其应用沿革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史.

  • 标签: 军票 日本军 票史考
  • 简介:明代夜不收军制的创制与发展,起于边防、战阵之需要,其实施运行并非因循守旧、一成不变,而是视边防情势变动而不断调整,其分布范围亦因此渐由西北二边推至东南沿海及西南边境,折射出因时变革的精神。史籍中所载夜不收名目繁杂,且执行的任务众多,受此影响,学界多将其界定为刺探与传递情报的哨探或间谍,或是边防中之一般杂役。通过明代边关志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夜不收群体实际上也有区别:直属于镇、卫的夜不收,直接听从本官指挥,主要承担侦察事务,有时也会执行主官临时指令,甚至充当贴身侍卫及充作仪仗队;驻守及巡视墩台的夜不收,遇有敌情,传报腹里也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 标签: 夜不收 明哨 暗哨 尖儿手 缉事军
  • 简介:<正>《安徽史学》开辟淮研究专栏以来,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如董蔡时《试论李鸿章创建淮及其初步发展》,廖宗麟《李鸿章与淮的近代化》,冀满红《论淮》,陆方、高翠莲《淮建立初探》等(以下简称董文、廖文、冀文、陆文),在淮创建的问题上各抒己见,给这个过去一直寂寞冷落的领域带来了生机。但通读这些文章后,颇觉意犹未尽。其中,有些史实仍有待于进一步考订,有些结论尚需要进一步推敲,还有一些环节由于缺乏交待,而使淮建立的过程显得脉络不清。因此,笔者不揣浅陋,谨以近来读书所得敷衍成篇,敬请各位方家教正。

  • 标签: 李鸿章 太平军 曾国藩 淮军 团练 张树声
  • 简介:童子(Scout)是源于欧美的一种学生组织。它主要是通过开展各种集体活动,以培养青少年的纪律观念,公民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使之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基本属于准军事教育的性质。童子教育虽然在清末民初就已传入中国,但由于只是一种自发的民间组织,

  • 标签: 童子军 中国 学生组织 集体活动 纪律观念 吃苦耐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