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初,希拉克略统治下的拜占庭帝国控制了几乎整个地中海东岸地区,其中,犹太人是帝国境内重要的非基督教徒群体。就帝国内部而言,犹太教在东部行省仍然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是几个世纪以来基督教化过程中亟待肃清的“异教”势力;从区域外交的角度看,在拜占庭与波斯、阿拉伯的军事角逐与政治博弈过程中,叙利亚一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群体相继为后两者提供支持,加剧了帝国在东部边疆的统治危机。基于此,希拉克略使用了驱逐、强迫改宗等暴力方式对犹太教加以限制与迫害,以践行帝国宗教一体化的根本宗旨,同时也具有归化犹太人以消除政治威胁的现实目的。

  • 标签: 拜占庭帝国 希拉克略 犹太政策 基督教化 政治忠诚
  • 简介:一、诸邦部时代(约公元前6、7——公元6末)1、公元前六象雄长松协伯弃希大帅()用象雄文著《疗毒雍仲旋》()。2、公元前126年泽拉嘎玛约德()与聂赤赞普()述说“有毒就有药”()。用解毒药。3、公元前一能制手脚触之即可侵染,置人于死地的毒药。出现野牛角早产儿急救术。

  • 标签: 公元前6世纪 公元10世纪 西藏医药学 历史发展
  • 简介:<正>目前我国史学界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在公元八四○年之前塔里木盆地没有或者极少有维吾尔族,只有到了公元八四○年漠北回鹘汗国被击散后,西迁了一部分维吾尔人到塔里木盆地,才形成为那里的主体民族。照此说法,公元八四○年以前塔里木盆地有什么民族呢?有的说是伊兰族,有的说是月氏族,有的说是塞种,有的说是羌族,有的说是印度人,有些人说是“土著人”。可是今天的现实,却是近六百万的维吾尔族,百分之九十在塔里木盆地。他们的语言、文字、体质、面貌、风俗习惯都相同。如果说古代塔里木盆地是伊兰族,或塞种,或月氏,或羌族等为主,那么今天塔里木盆地的主体民族也应该是伊兰等族了?这是一个很值得考究的问题。

  • 标签: 葛逻禄 塔里木盆地 维吾尔族 八世 公元 九姓
  • 简介:公元10前後印度存在着一些“汉寺”,这是以汉僧为主,体现中国佛教及其文化特色的寺院。它们和中亚丝绸之路上其他汉寺一起,构成了当时中国佛教向西流动的场景。如此宗教现象不仅在印度佛教史上,而且在世界佛教史上都是不应该被忽视的。

  • 标签: 汉寺 印度 唐末宋初
  • 简介:传统观点认为,公元前5雅典人的政治话语中,寡头制是民主制的对立面和死敌,雅典政治史是寡头派和民主派之间的斗争史。然而,由于雅典的民主政治话语继承了古风时代精英的反僭主传统,在公元前5的雅典政治话语中,僭主才是民主制的死敌。僭主符号在雅典人的话语渠道不断地流传与再造,演变出一系列关于僭主的想象,发展成具有影响力的政治话语,在雅典政治实践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 标签: 雅典政治 政治话语 僭主想象
  • 简介:雅典的陪审法庭创建于梭伦改革时期,最初附属于公民大会。公元前5中期,陪审法庭从公民大会中分离出来,成为雅典民主制的核心机构之一。从形式上看,它从单一的法庭转变成多个陪审法庭;从职能上看,陪审法庭新增了官员的任职资格审查和账目审计等职权;从性质上看,陪审法庭不仅仅是接受上诉案件的终审法庭,还是一审的法庭;另外,陪审津贴的颁行给每一个公民以出席陪审法庭的机会。陪审法庭的这些变革是雅典民主化进程的需要,也是人口增长和雅典帝国事务增多的结果。

  • 标签: 陪审法庭 雅典 民主制
  • 简介:本文所选铭文系雅典在公元前5中叶颁布的部分法令,集中反映出作为盟主之邦的雅典在政治、经济及司法等诸多方面对盟邦主权的肆意践踏,是解读该时期雅典历史的重要原始资料。国外古典学界对古希腊传世铭文的释读与研究极为重视,其中较权威的选本为R·梅格斯与D·刘易斯整理的《希腊历史铭文选》,亦是本文所依据的文本。

  • 标签: 雅典 法令 铭文 译注
  • 简介:<正>达赖喇嘛法名格桑嘉措,四川理塘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生。8岁时在理塘寺出家,9岁时被青海蒙古僧俗迎到塔尔寺供养。康熙五十九年(1719)12岁时被康熙帝册封为第达赖喇嘛。次年由平逆将军延信护送入藏,同年九月十五日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清乾隆十六年(1751)达赖喇嘛开始亲政,时年44岁。乾隆二十二年(1757)在布达拉宫圆寂,时年50岁。

  • 标签: 达赖喇嘛 乾隆二十二年 驻藏大臣 布达拉宫 事务 西藏地区
  • 简介:古典时代雅典海上贸易从业者的政治影响力一直是颇具争议的论题。自芬利古代经济模式确立以来,海上贸易从业者的政治影响力一直被低估乃至忽视。基于对古典时代法庭诉讼辞和人物志的梳理,通过对安德罗克勒斯家族、德谟斯梯尼家族、阿古尔里奥斯等的考察,可以认为,公元前4一部分雅典公民通过投资或经营海上贸易,建立了广泛的邦际人脉关系,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丰富的理财、管理经验。利用上述优势,他们积极参与城邦政治生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了既富经济理性又有社会担当的“社会经济人”。

  • 标签: 雅典 海上贸易从业者 政治参与 社会经济人
  • 简介:公元前4雅典的陪审法庭在民主制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不仅享有司法权,还享有立法审查权和官员监察权。陪审法庭地位的提高并不是权力制衡的结果,而是"法律至上"思想付诸实践的产物。

  • 标签: 雅典 陪审法庭 权力制衡 法律至上
  • 简介:热振·洛追嘉措赤烈伦珠活佛自2000年1月坐床以来,一直在林周县热振寺庙内潜心学习文化,学习佛学知识。几年来,在热振寺经师的培养教育下,从一个不满3岁的幼童成长为一个文化和佛学知识全面发展、学习精进的少年活佛。

  • 标签: 活佛 学习文化 朝圣 全面发展 林周县 知识
  • 简介:本文论述了19末20初新疆在政治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有益的整合举措,认为其重建和规范了新疆的统治秩序,有力地促进了近代新疆社会的发展进步。但其消极、失败的一面也不容忽视。

  • 标签: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新疆 政治整合
  • 简介:<正>卡尔梅克人带着他们已定型的文化素养和文化传统来到了俄罗斯,在新的土壤上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他们的文化。卫拉特—卡尔梅克文字“托忒”文一直被卡尔梅克人广泛使用到1925年,这种文字是卡尔梅克人的祖先在几个世纪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传统之一。这样的文字是编年史、纯粹的卡尔梅克文学诞生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流传至今的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书面材料证明了卡尔梅克书面词汇的高度发达,如编年史、文献、公文、函

  • 标签: 卡尔梅克人 四卫拉特 卫拉特人 文学艺术 编年史 文学作品
  • 简介:由于同一定时代背景相联系,20的国内老子研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前期研究有两大特点,一是以西学解老,二是注重校诂与考证;中期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大陆学者自觉地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注重分析老学的阶级属性及哲学性质,1973年马王堆帛书的出土为这一时期的老子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后期的老子研究是在大陆与港澳台四地研究趋于一体化、国内外老学界交流合作频繁的背景下进行的,80年代初注重反思,80年代中期以后的研究在视域上不断拓展,在层次上不断深入,1993年郭店楚简的出土使得学术界在诸如版本及作者、老子的道德价值取向以及先秦儒道关系等问题上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新成果,并基本达成共识.

  • 标签: 老子 中国哲学 自然
  • 简介:在中国音乐历史上,20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和意义。百余年间,顺应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全面转型的历史潮流,几代音乐家上下求索、勤于创造,审慎而又智慧地处理了一次次迎面而来的中—西、古—今、雅—俗等多重关系,目标如一地致力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接.

  • 标签: 器乐艺术 作曲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 音乐会 民族管弦乐队 乐器改革
  • 简介:贞观时期,唐政府在党项之地广设羁縻州,党项拓跋部归附唐朝,双方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但吐蕃的崛起却打破了这种平衡.最早到高宗乾封年间,吐蕃不断向东侵蚀党项的居住地,党项各部不堪吐蕃的压迫,向唐王朝请求内徙.本文以“安史之乱”为时间节点,通过分析党项迁出地和迁入地,将党项的内迁过程大致分为两大阶段进行论述.党项迁入之初,唐政府仍然对其羁縻统之,而随着帝国自身军事需求的增加以及对内迁党项控制的需要,唐朝统治者对党项的管理策略进行了调整:将以羁縻州为中心的行政管理制度转换成了节度使领导下的押蕃使制度.唐政府是如何以押蕃使为核心实现这一制度性的转换,也是本文试图揭示的重点.

  • 标签: 党项 内迁 押蕃使 节度使 从行政到军事
  • 简介:19末,西方学者适应帝国主义侵略的需要,开始对壮族进行研究。202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开始了对壮族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壮族研究深入开展;90年代随着广西壮学学会的成立,壮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还介绍了20下半期国外学者对壮族的研究情况。

  • 标签: 20世纪 壮学 研究